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学设计
阅读:5690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赏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著名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1920年因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先后负责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伤病复发导致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又是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内容概述】

文体:长篇小说

主要内容:

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

“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卡镇也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的岁月。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他在保尔家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在一次钓鱼的时候,保尔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

一天,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了。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倒在壕沟里,与朱赫来一起逃走了。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在狱中,保尔经受住了拷打,坚强不屈,为迎接白匪头子彼得留拉来小城视察,一个二级军官错把保尔当作普通犯人放了出来。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冬妮娅的花园门前,纵身跳进了花园。由于上次钓鱼时,保尔解救过冬妮娅,加上她又喜欢他“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他的到来让她很高兴。保尔也觉得冬妮娅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他们都感受到了朦胧的爱情。为了避难,他答应了冬妮娅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娅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他把弟弟送到喀察丁参加了红军。

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他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能干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他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特别是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拢和疾病的威胁。

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和冬妮娅的爱情产生了危机,冬妮娅那庸俗的个人主义令他反感。等到在修筑铁路时又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和一个有钱的工程师结了婚。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在工作上经常接触,俩人逐渐产生了感情。但他又错把丽达的哥哥当成了她的恋人,因而失去了与她相爱的机会。

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保尔是第四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入了党。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在海滨疗养时,他认识了达雅并相爱。保尔一边不断地帮助达雅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1927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终于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品主题:

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小说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解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就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这一主题的阐发: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艺术特色】

在小说刻画人物性格时,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首先,作者善于运用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表现人物性格。如保尔在墓地凭吊烈士时,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在郊区公园时激烈的内心斗争,等等。保尔在许多场合发表的演说都可以看作是其性格的展现,其中不乏警句格言。其次,必要的书信和日记。作品中一些并不重要,但又必须交代的情节,或者为避免行文像记流水帐,作者往往通过人物的书信、日记来贯穿全篇。如保尔给家人的书信,丽塔的日记,等等。第三,抒情插叙。作品中多次写到保尔对火热的战斗生活的回忆,常常采用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整个作品的语言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革命的热情,对人物形象的凸现,起了烘托作用。

小说另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保尔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经过不断的磨练、考验,逐渐成长起来的。就自然环境来说,景物的描写往往根据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需要。如:保尔战胜了伤寒,第四次死而复生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当保尔在郊区公园想要自杀时,满眼都是枯黄的,被秋风吹落在小径上的槭树叶,公园里一片寂静,连太阳也没有力气。筑路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


展开全文阅读
这部小说不仅有思想认识价值,从艺术鉴赏价值方面看,也不愧是一部无产阶级文学的经典作品。

【片段精选】

筑路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深灰色的积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深秋,大片大片的林木都已经光秃了。老榆树郁郁不乐,满身的皱纹都藏在褐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风剥去了它们的盛装。它们站在那里,光秃秃、病恹恹的。

小车站孤零零地隐在森林中间。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砌货运站台伸向森林。路基两旁满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黏糊糊的泥巴在靴子底下吧唧吧唧地响着,令人讨厌。路基两旁的人们在使劲挖土。铁锨发出沉闷的叮当声;铁锹碰在石头上,铿然作响。

细密的雨点像是从筛子上洒下来似的。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往下流淌。

衣服湿透了,变的沉重冰冷,但是人们每天干到天完全黑了才收工。修筑的路基一天天向密林深处延伸。

离车站不远处,立着一座破败不堪的石头建筑物的空架子。那里面,凡是能卸下、拆掉、砸断的东西,早就被人弄走了。门窗成了大洞小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的破洞里露着架和椽子。

只有四个宽大的房间的水泥地未遭劫难。每天夜里,四百个穿着沾满泥浆的湿衣服的人就躺在水泥地上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拧出一股股脏水。面对恶劣的雨水和遍地的泥泞,他们粗野地咒骂着。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大家紧挨着睡,互相用体温取暖。衣服冒着汽,但是从来没干过。雨水渗过遮挡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榴霰弹,敲击着屋顶上残存的铁皮。风从破门的缝隙里往里灌。

破旧的板棚算是厨房。早晨,大家在这里喝茶吃东西,然后上工地。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黑得像煤块的面包。城里能供应的只有这些。

工程师瓦列里安•尼科季莫维奇•波托什金是个干瘦的高个子老头,脸上有两道很深的皱纹。技术员瓦库连科身材矮壮,粗糙的脸上长着个肥厚的鼻子。他俩住在火车站站长家里。

托卡列夫住在车站肃反工作人员霍利亚瓦的小屋子里。霍利亚瓦长着两条短腿,好动得像水银。

筑路工程队以顽强的毅力经受着各种艰难困苦。路基一天天向森林的深处延伸。

工程队里已经有九个人开了小差。过了几天,又跑了五个。

开工后第二个星期,筑路工地遭到第一次打击——这天晚上,火车没有从城里运面包来。

杜巴瓦叫醒托卡列夫,报告了这件事。

工程队党支部书记托卡列夫把两条毛茸茸的腿垂到地板上,狠很地搔着胳肢窝。

“开始玩花样了!”他一边嘀咕,一边匆匆穿衣服。

霍利亚瓦像个圆球似的滚进屋子。

“快去挂电话,要特勤处,”托卡列夫吩咐他。接着他又叮咛杜巴瓦:“面包的事,你要守口如瓶。”

倔强的霍利亚瓦跟电话接线员吵了半个钟头,总算接通了特勤处副处长朱赫来的电话。托卡列夫听他跟接线员争吵,不耐烦地直跺脚。

“什么?面包没送到?我这就去了解,是谁干的好事。”听筒里震撼着朱赫来的怒吼声。

“你告诉我,明天我们拿什么给大伙吃?”托卡列夫气恼地冲着话筒喊道。

朱赫来显然在考虑怎么办。过了好一会儿,托卡列夫才听到他这样说:“面包我们连夜送去。我派利特克开汽车送去,他认识路。天亮前一定送到你们那儿。”

天刚亮,一辆沾满泥浆的汽车开到了火车站,车上装着一袋袋面包。小利特克疲乏地从车上爬下来。他一夜没合眼,脸色都苍白了。

为修筑铁路而进行的斗争越来越艰苦。铁路管理局来了通知,说枕木没有了,城里也找不到车辆,无法把铁轨和火车头运到工地上来,而且发现那些火车头需要大修。第一批筑路人员即将到期,可下一批人员还没有着落。让这些筋疲力尽的人留下再干,是不可能的。

旧板棚里,积极分子围着一盏油灯商量到深夜。

第二天早晨,托卡列夫、杜巴瓦和克拉维切克到城里去了。他们带着六个人去检修火车头和运铁轨。克拉维切克是面包工人出身,他到供应部门去当监督员。其他人前往普夏-沃基察。

雨还在下个不停。

帕维尔•科尔恰金好不容易才把脚从黏糊糊的泥里拔出来。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刺骨,知道那只破鞋底整个儿掉了。从来到这儿的第一天起,他就吃这双破靴子的苦头。靴子总是湿漉漉的,里面的泥浆咕唧咕唧响个不停。这下倒好,一只靴底干脆掉了,他只得光着脚板泡在冰冷刺骨的烂泥里。这只靴子使他干不成活。他从烂泥里捡起破靴底,无可奈何地看了看。他已经发过誓不再骂人,但这时候憋不住了。他提着破靴子走进板棚,在行军灶旁边坐下,解开沾满污泥的包脚布。把那只冻得麻木的脚伸到炉子旁边。

奥达尔卡在案板上切甜菜。她是巡道工的妻子,在这里给厨师打下手。大自然对巡道工这个毫无老态的妻子很慷慨,使她生得肩膀宽阔,胸脯高高,大腿粗壮。她切起菜来,刀功高超,一会儿切好的蔬菜便在案板上堆成小山。

奥达尔卡轻蔑地瞥了帕维尔一眼,挖苦地问:“怎么回事儿?等饭吃了?还早了点儿吧。小伙子,你八成是偷懒溜过来的吧?你把脚伸到哪儿?这儿是厨房,不是澡堂子!”她训斥着帕维尔。

一个上了年纪的厨师走进来。

“靴子全烂了。”帕维尔解释了他来厨房的原因。

厨师看了看破靴子,朝奥达尔卡那边点点头,说:“她丈夫是半个鞋匠,帮得上您忙的。没鞋穿,弄得不好,性命也难保。”奥达尔卡听了厨师的话,再仔细看看帕维尔,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把您当成懒汉了,”她抱歉似的说。

帕维尔温厚地笑笑。奥达尔卡用行家的眼光仔细看了看那只靴子。

 “我那口子才不补它呢——根本不能穿了。我家阁楼上有一只旧套鞋,我给您拿来,可别冻坏了脚。唉,受这种罪,哪儿见过呵!明后天就要上冻,您会冻坏的,”奥达尔卡同情地说。她放下菜刀,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她拿着一只高统套鞋和一块亚麻布回来了。帕维尔用布包好脚,烤得热乎乎的,穿上了暖和的套鞋。他默默地以感激的眼神望望巡道工的妻子。

托卡列夫怒气冲冲地从城里回来了。他把积极分子召集到霍利亚瓦的房间,向他们讲了不愉快的消息。

“到处都在怠工。不管你到哪儿,虽然看到车轮都没停,可就是光在原地打转。看来,兴风作浪的反革命分子,咱们还是抓得太少,所以老是碰上。同志们,我跟你们名说了吧:情况糟糕透顶。第二批的人还没凑齐,能派下来多少还不得而知。转眼就要上冻,豁出命去也要抢在上冻以前也路铺过那片沼地。不然,以后用牙啃也啃不动。情况就是这样。小伙子们,城里那帮捣鬼的家伙,一个也逃不脱惩罚。咱们必须在这儿加油干,抢速度,只要还剩一口气,也要修筑好这条铁路。要不,咱们还叫什么布尔什维克呢?成了草包啦,”托卡列夫斩钉截铁地说,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沙哑的低音。紧锁的双眉底下那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表明他铁了心。

“今天咱们召开党团员会议,给大家讲清楚,明天都照常上工。非党非团的同志,明天早晨就可以回去,党团员都留下。这是团省委的决议。”

帕维尔隔着潘克拉托夫肩头看过去,只见上边写着:团省委认为,全体共青团员必须留在工地,等第一批木柴运出以后再换班。

团省委书记   丽塔•乌斯基诺维奇(代签)

板棚里挤得水泄不通,一百二十个人都挤在这里。有的靠板壁站着,有的爬上桌子,连灶台上也站着人。

潘克拉托夫宣布开会。托卡列夫话不多,但是最后一句话却使大家惊呆了。

“明天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不能回城。”


展开余文
老人的手在空中挥了一下,强调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个手势把大家摆脱污泥、回城同家人团聚的希望一扫而光。一开始,会场里闹哄哄的,什么也听不清。人们晃动着,暗淡的灯光也跟着摇曳不定。黑暗遮住了人们脸上的表情。吵嚷声越来越大,有些人表示渴望“家庭的舒适”,有些人气恼地叫喊,说累坏了。许多人默不作声。只有角落里的一个人声明要离队。他愤怒地连喊带骂:

“见他妈的鬼了!我在这儿一天也待不住了。让人去服苦役,也得是犯了罪呀。可凭什么罚我们?硬让我们干了两星期,该够了吧。再也没有那么多傻瓜。谁决定的,让谁来干。谁乐意在烂泥里打滚,就让他打滚吧。我可只有一条命。我明天就走。”

这个叫嚷的人就站在奥库涅夫背后。奥库涅夫划着火柴,想看看这个逃兵。火柴点亮的一瞬间,照亮了他那扭曲的脸和张大的嘴。奥库涅夫认出他是省粮食委员会会计的儿子。

 “你瞧什么?我不躲不藏。我不是小偷。”

火柴熄灭了。潘克拉托夫站起来,挺直了身子。

“谁在这儿胡说八道?谁说党交给的任务是服苦役?”他瓮声瓮气地说,严厉的目光环视着周围的人。“弟兄们,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回城去,咱们的岗位在这儿。要是咱们从这儿溜走,许多人会冻死的。弟兄们,咱们早点干完,就可以早点回去。当逃兵溜走,像这个可怜虫想的那样,是咱们的思想和纪律所不允许的。”

这个码头工人不喜欢发表长篇大论,但是,就这么短短的几句,也被刚才那个人的声音打断了:“那么非党非团的人可以走吗?” 

“可以,”潘克拉托夫明确无疑地说。

那个身穿城里流行的短大衣的年轻人,朝桌子跟前挤来。他扔出一张小小的证件,这证件跟蝙蝠似的在桌子上方翻了个筋斗,撞到潘克拉托夫的胸口,弹回来,竖在桌子上。 “这是团证,收回去吧。我可不为这么一张硬纸片卖命!”

他的后半句话淹没在全场爆发出来的斥责声中。

“你扔掉的是什么?”

“呸,你这个出卖灵魂的东西!”

“钻进共青团,图的是升官发财!”

“轰他出去!”

“传播伤寒的虱子,恨不得把你揍扁!”

扔掉团证的人缩着脑袋朝门口挤。大家像躲避鼠疫患者一样避开他。门在他身后砰的一声关上了。

潘克拉托夫捡起扔下的团证,凑近小油灯的火苗。硬纸片烧着了,卷起来,变成焦黑的纸筒。

【艺术鉴赏】

这段文字在小说第二部分的第二章。故事发生在十月革命后的经济建设时期。当时,苏联国内外的敌人不甘心失败,互相勾结起来,利用部分工农,因最必需的生活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不满,煽动旨在推翻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暴乱。从前线归来的布尔什维克和红军战士,深深懂得恢复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立刻拿起工具奔赴生产第一线。

修这条铁路有重大的意义。基辅和波耶卡车站都极需木柴。由于铁路运输中断,从外地运木柴没有希望,而旧的林业工人消极怠工,不可能把离车站七俄里的二十一万立方米的木材运来。基辅省委鉴于这种情况,决定从车站到森林修一条长七俄里的窄轨铁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保证在1921年1月的严寒到来之前完工,省委动员布尔什维克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参加这一艰巨而急迫的工程。

这里只选了筑路全过程的一个片断。通过这一片断,读者可以看出当时苏联人民生活和工作条件的艰苦,斗争的复杂和艰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锻炼为钢铁战士。

初读文字,我们面前就展现出一幅感人的劳动画面。深秋、阴雨、泥泞、秃树,经过战火的原野笼罩在阴冷的气氛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筑路工人要赶在严寒到来之前,完成铁轨的修筑任务。

再看一下他们的工作条件:没有防雨的雨具,任凭雨水浸透衣服。没有先进的掘土工具,只能用铁锨、铁锹在满是石头的地上挖掘。路基被雨水一冲,“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流淌下来”。如此艰难的条件也挡不住工人们的热情,“修筑的路基一天天向密林深处延伸”。充分展现了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苏联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气和豪情。

由于经济困难,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四百个工人住在荒野没有窗子的四间空房子里,睡在铺了一层薄薄的干草的水泥地上,穿着被雨水浸透的衣服,挤在一起靠彼此的体温取暖。每天吃一磅像煤一样黑的面包和素扁豆汤。即使这样的饮食,也有无法供应的情况发生。除了少数人经不起考验做了逃兵,大家都顽强地战斗着,“路基一天天向森林的深处延伸”。没有舍己为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时候更需防范的敌人是隐藏的反革命份子,他们不断想出方法破坏筑路工程。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各种困难都获得了解决,预示着胜利完成任务的光明前景。

帕维尔是筑路大军中最顽强的一个。他是第一批响应党的号召,参加筑路的。文中通过一个细节来体现帕维尔的刚毅和坚强。由于忘我的工作,他好不容易将脚从烂泥里拔出来的时候,才发现烂靴底掉了。而他自来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吃这双靴子的苦头。这一补笔说明帕维尔对这个困难不以为意,让人深刻体会到他吃苦耐劳的品格。

帕维尔不管在战斗中,还是建设中,总是身先士卒。因为实在不能坚持在泥浆里站立了,才想到厨房里让脚暖和一下。炊事员奥达尔卡误以为他是偷懒,狠很地挖苦了他一顿。帕维尔并没有发怒,他能理解奥达尔卡的想法。所以,当奥达尔卡弄清真相,“有的不好意思”,并给帕维尔找来“一只高统套鞋和一块亚麻布”。他们之间洋溢着革命同志的关怀和友爱。奥达尔卡对帕维尔先后两种不同的态度,说明革命人民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逃避劳动的人的蔑视。

苏联经济恢复时期的斗争复杂而艰巨,既要和白匪、叛乱份子斗争,又要同消极怠工的旧人员以及革命人民内部有资产阶级思想表现的人斗争。如果没有久经考验的老布尔什维克领导,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托卡列夫就是这样的人物。他的影响和魄力在处理回城事件上得到充分体现。在城里,他看到到处都是怠工的现象,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回来立即召开积极分子会议。他那充满鼓动性的话语表达了布尔什维克战胜困难的钢铁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在革命风暴来临的时候,什么人物都可能被卷进来。如果抱着个人目的,遇到革命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露出本来面貌。筑路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托卡列夫宣布党团员都不能回城时,有些人动摇了。经过潘克拉托夫的教育,大家的觉悟有了提高。当会计的儿子扔掉团员证的时候,大家对他进行了严厉地指责和批判,说他是“出卖灵魂的东西”、“传播伤寒的虱子”,坚决要求将他撵出去,大家“像躲避鼠疫患者一样避开他”。最后,被他扔掉的团员证“变成焦黑的纸筒”,象征他人生的归宿——社会的渣滓。只有经受住烈火考验的人才能成为钢铁战士。

选文描写环境时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对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有烘托作用,。材料的详略安排得当,注意到一般描写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如对所有筑路工人的顽强意志和劳动热情的描述比较概括,帕维尔的描写就很生动具体。又如,选文三次写到有人开了小差,前两次都是略写,详写了会计的儿子当逃兵的情况。这样处理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考试题】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⑴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⑵某校文学社团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一系列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上面这一小说主人公的名言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会的开场白。(不少于40字)   

2、名著片段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驮痪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chà(   )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⑴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狡黠(   )        惊chà(    )

⑵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画线句中"熬过"一词的理解。

⑶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保尔是一个                                                               

3、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吗?

4、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5、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作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人们把他和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受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__的意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6、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⑵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⑴xiá;诧

⑵艰难度过或忍受,耐苦支持;

⑶示例: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3、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4、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奥斯特洛夫斯基、朱赫来、冬妮娅  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6、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王旺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钢铁是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傅雷家书》赏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格列佛游记》赏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