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01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一、课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1、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

2、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

•能力目标

1、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2、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方面

1、使学生对梁启超产生无限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做一个热心肠的人

三、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四、教学难点: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

㈠知人论世(略讲)

同学之间交流查阅的梁启超的相关资料

教师补充介绍: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她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㈡品人品文

1、提问:“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板书:热心肠)

明确:心肠好,喜欢帮助别人,也就是乐于助人。

2、《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

明确:真性情。梁实秋是一个真实的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现在人们眼前,不做作,不掩饰。他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他讲杜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他背诵忽然记不起下文时,“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

富有感情。梁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丰富的人。文中说他演讲时“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炽热的爱国心。梁实秋是一个怀有炽热的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演讲感动了学生教育了学生。文中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总之,作者对于梁启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 

(4段)独特的开场白    (谦逊自负) 

(5段)深情的《箜篌引》 (意韵丰厚)

(3段)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立外貌

神态特点——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7、8段)演讲时         敲头回忆         (自然可爱) 

动作特点      手舞足蹈、时悲时喜 (自由洒脱)               

我们在细节描写中看到了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他语言的诙谐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的动作。这里不仅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乃至众人对他的敬佩。 

3、在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中,除了这些细节的刻画,还有哪些侧面能够显现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我在听完先生这篇演讲后约十二余年,……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生动激昂,意韵深厚的演讲深深地打动着人们,而作者从侧面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洒脱的梁启超,这其中融会着他人生的感悟以及潇洒不羁的真性情。 

小结: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在描语言、立外貌、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㈢ 触类旁通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究竟如何在千人千面中,抓一个个性突显笔下人物的独特魅力呢?

1、两个外貌描写段落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 

片段一:“我的妈妈三十七八岁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长不短的剪发,圆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别喜欢唠叨。”  

片段二:“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 

设想回答:表面上看,第一段文字似乎抓住了妈妈的特征,做事麻利,喜欢唠叨,但细想一想,有多少妈妈不是这样的呢?这不能表现出这个妈妈独具的个性特色。正如春花秋菊冬腊梅,各有各的特色,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也不是所有的坏人都是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而第二段鲁迅先生的文字,从头到脚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使其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不能不让人拍手叫绝!可见,肖像描写要抓特点切不可泛泛而谈。


展开全文阅读
2、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你认为这篇文章中哪一处的动作描写最精妙?为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设想答案: 

本文:敲头回忆、手舞足蹈、时悲时喜 

课外:“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类极富魅力的行动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和动作,将一个惯于见风使舵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往往是最真实的,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摄取细小动作,对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起到滴水见海的神奇效果哦! 

3、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什么样的语言最能够显现人物性格呢?  

设想答案: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陈涉“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的伟大志向。而本文也以简短的语言“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让我们如见其人,

4、教师点播有烘云托月之妙的侧面渲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罗敷容貌之美,不直接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一个令所有人都看得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这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文学的想象力的魅力可见一斑了。

概而言之,你只要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兴波起浪”成功了。  

六、教学反思

优秀文学作品所以成功是因其塑造人物的成功。塑造成功的人,既需要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善于倾听的心,发现美的心,有要求作者有一把写作手法之利剑。

七、随堂练习  

试以《××老师的一堂课》或《××人的一次讲话》为题,任选本文所使用的一种或几种写人的手法,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记叙的笔下人物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

八、布置作业

完善随堂练习,将《××老师的一堂课》或《××人的一次讲话》写成一篇800字的记叙文。

九、板书设计

①真性情

②富有感情

③炽热的爱国心

①描语言

②立外貌

③举行动

④抓侧面

十、教后记

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在探索的是重视自读课文的开发和利用。本单元侧重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前面的讲读课文中,已经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圈点勾画阅读习惯;也讲解了写出人物个性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先,以模仿写作为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节奏快了,学生释疑耗时过多,学生练笔时间过于仓促,如果只讲人物的性格或只练笔,那又与我对自读课文的理解相违背,看来探索的东西还很多,希望得到同仁的赐教。

 胡晔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梁任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研究2012年高考语文命题预测及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高三)
下一篇: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教育经验例谈 班级管理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