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312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邓稼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动积累文中的重要成语和词语

主动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速读课文,搜集信息,合作交流,感受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邓稼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勤奋学习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感受他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媒体播放歌曲《中国男儿》

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记载了无数英雄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无数英雄夺目的光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最耀眼的明星。他们的品格,他们的情操,在我们心中铸就了永恒的丰碑。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共和国 “两弹元勋”——邓稼先,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时代楷模的风采。

同学们,字词障碍都扫清了吗?通过预习课文,你又积累了那些雅词呢?

下面请同学们主动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学生将预习本上的词语投影展示,认读,教师评价激励,要求学生和自己预习本的积累进行对照补充。

同学们,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搜集了邓稼先的资料,请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自荐展示,将预习本上资料投影,学生朗读,教师评价鼓励。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邓稼先等七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他用了不足两年,在他26岁时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在他领导和直接参与下,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相继成功爆炸,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国家和平。

3.关于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教师总结预习情况,提出表扬鼓励学生做好预习,形成习惯)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邓稼先的传记,文章用了六个小标题,将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那么这六个部分中那几部分直接具体介绍了邓稼先这个人物?

学生自荐回答,教师评价。

2.同学们都收看过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实况,下面我们就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学生完成后自荐朗诵,学生从读写两方面进行评价,后教师评价。

三.深入探究:

通过预习读课文、查找资料,相信同学们对邓稼先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邓稼先身上的哪一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请同学们以“邓稼先是一个            的人,因为          。”的句式说出自己探究结果。

学生跳读课文,抓住文本,探究归纳,可能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1.邓稼先是一个功勋卓著(贡献巨大)的人,因为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被称为“两弹元勋。

2.邓稼先是一个忠厚朴实(忠诚坦白、为人谦虚)的人,因为同奥本海默相比,他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都没私心不骄人。

3. 邓稼先是一个无私奉献(甘心奉献、鞠躬尽瘁)的人,因为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奋战在沙漠中,做了两次手术后,还署名写了核武器发展建议书。

4.邓稼先是一个不怕牺牲神(勇敢无畏)的人,因为在核武器试验发生意外的生死关头,他不顾别人劝阻,坚决不离开。

此外,涉及爱国主义、强烈民族自尊心等言之有据即可予以肯定鼓励。

四.品味交流: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来。然后按照 “我最感动的句子是____,原因在于它写____”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发言。

可能会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学生自由速读课文,学生自荐发言交流。

写出邓稼先无私奉献、报效祖国九死不悔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涉及到其它语句,学生所表述合理即可予以肯定鼓励)



展开全文阅读五.质疑讨论: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解决,可能有: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2.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与表现邓稼先的精神有什么作用?

3.文中引用五四时期歌词《中国男儿》又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回参与,适时点拨)

学生交流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鼓励

六.拓展延伸:  

1.邓稼先临终时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爱戴的民族,是一个永无希望的奴隶之邦。”

 那么,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邓稼先好友的杨振宁对邓稼先是怎样的感情态度?

学生探究后交流,结合文本,围绕“敬佩”“赞颂”均可。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明星,请说出你心中最明亮的一颗,并说出为什么?

教师说出自己心中的明星及原因。

学生自荐展示,学生评价,教师鼓励。

七.课堂小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八.教师寄语:(媒体播放《中国男儿》)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当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当我们仰望历史的星空,我们会发现无数仁人志士:“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任凭岁月流逝,却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芒。希望同学们弘扬他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九.作业布置:

1.以小组为单位,以“我心中的明星”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在班内交流展示。

2.熟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作特色,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种或几种写法进行分析 。

  (可以从内容、选材、形式,语言、对比、衬托等写法等角度进行)

3.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讲述了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故事,希望有条件的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去看一看,了解一下这段历史,这些人物。

十.板书设计  

          功勋卓著  甘心奉献

邓稼先    忠厚朴实  报效祖国         由衷敬佩  高度评价  热情赞颂

          无私奉献  民族自尊

 

杨金鹏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邓稼先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爱小草 学生作文范文
下一篇:浅论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