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552  
标签:教学论文
也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看了几位网友讨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问题的文章,感到有话要说,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一种崇高的精神、高尚的动机。任何有这种动机和精神的人,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但他们是在努力“利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在“利人”中实现“利己”。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反面是“专门利己,毫不利人”,即极端的个人主义。像古代杨朱学派所说的“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现在不少腐败分子也是信奉的这种哲学,当然他们口头上是决不会这样讲的。

    处于中间状态的、占绝大多数的人,既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也不是“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的,他们一般是“主观上为了利己,客观上也在利人”。利己时起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

    赞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提倡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是不错的,过去不错,现在不错,将来也不错。尽管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永远不会很多。这和“极左”没有什么联系。只有像文革中要求的“斗私、批修”之类才是“极左”的东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要达到一个合格公民的标准,他做不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应该受到指责,但走向反面,如果“专门利己,毫不利人”,极端自私,损害别人利益,那就很可能已经违背道德准则甚至法律规范了。

    对于青少年教育来说,让学生了解世界上有这样一种高尚的人,是很必要的。人在精神上总应该追求一些高尚的东西(哪怕他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做到),所以,我认为,学习这样的教材还是有必要的。否则,我们的教材里只选那些流行的、实用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又恰恰是变化最快的,我们民族未来的精神领域更可能荒漠化。

附录:

网友laveri(CoolBit)的文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德文章里说过一句话:“要学习他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说建设共产主义就要这精神。

    说实话,当时读初中的我还感动了好一阵,觉得人家一个外国人竟然毫不利己,专门利中国人,真是伟大!不过现在会头再思考一下,却觉得不是那么滋味。白求恩的事迹感人,不过有没有必要拔高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吓人的高度呢?其实他跟现在国际红十字会援助印度大地震的人差不多,跟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也差不多。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是出于人道主义,是医生朴素的救死扶伤的观念支持他在中国工作。毛泽东拔高他的精神,不能不说是限于当时的政治,历史环境。这样一篇50年前的政治论文,在今天来看,实在于现实太脱节了,把它放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什么用呢?

    再就是说把其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精神,不由令我想到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共产主义是一个“按需分配,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是让人们得到幸福的,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却要求大家先放弃自己的利益和幸福,专门去为他人服务。我可以很简单地推出一个荒缪的结论:你想得到吗?那么好吧,你先失去吧。这种思想完全颠倒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以牺牲细胞的代价来换取机体的健康,这根本是有害的。毛泽东不是神,难免犯错误,我们的编书人把他现在看来是过左的思想拿来教育中学生,又是什么意思呢?

    就我看来,现在的人,因该是在遵守道德法律的前提下,尽可能为自己牟利,并同时对社会贡献一部分所能及的力量。社会的组成部分都发达了,社会这个整体自然就发达了。这才是符合事务发展客观规律的实事求是。

 

 

 

标签:教学论文 也谈毫不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曲折引人的相认场面--《雷雨》(节选)教学札记
下一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