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阅读:2331
标签:
作文素材
庄子《秋水》人物描写手法解读
◆丰木
课文《秋水》仅有140个字,文章短小精悍,但内容丰富,它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河伯形象。全文运用了心理、动作、肖像(神态)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十分灵巧自然,不事铺陈反复,让河伯从湍急的“秋水”中“走”出来,并告诉人们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宇宙广袤无垠,个人的见识都会受到某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要以一颗谦虚的心去看待万事万物,不可夜郎自大,失去自我。
那么文章是怎样运用灵巧的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呢?
心理描写。确切地说,文章中描写河伯心理的只有两个字:自喜。而“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句则是他“自喜”的原因。这里的心理描写,为下文描写他的神态和语言作了铺垫,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也更能突出他在事实面前幡然醒悟的变化。没有这里的心理描写,就不能很好地表现河伯认识转变的过程,文章的内容也就失去了波折,内涵没有了深度。
动作描写。对河伯的动作描写有三处,一是“顺流东行”,二是“东面而视”,三是“旋其面目”。这里的动作描写是连贯的,叙述了河伯从黄河到达“北海”的过程,但运用的笔墨却非常经济简捷。一连串的人物动作描写,很好地连结了上下文的内容,将自高自大的河伯由黄河载入“北海”,使他面对一个自己根本无法想象的事实,从而完成他认识上的转变,且循序渐进,具有说服力。这些动作,是河伯心理发生变化的缘由或表现。
神态描写。文中对河伯的神态描写是与描写他“望”的动作结合在一起的,即“望洋向若而叹”,教材的注释是:河伯“迷惘地仰视着海神若发出感叹”。这里河伯的表情是“迷惘地望”——他困惑于世界上竟会有比他的辖区更阔大的水域。当然,下文没有回答他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回答,而是转而描写他的感悟。这里“迷惘地仰视”与前文的“自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人物形象富于立体感,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语言描写。描写河伯的语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他愧疚、懊悔、反思、庆幸的心理全部集中在这里表现出来,饱含着认识事物的哲理,构成文章的核心。而且,河伯的一番话也是全文的高潮与结局,很自然地收束并缝合了全篇的记叙。当然,河伯的感叹,也使形象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篇短小的寓言中,四种描写人物的手法全部得到运用,刻画人物形象非常成功,这种高超的写作艺术难得一见,堪称精短文学作品的典范。
____________
《庄子》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这是人们对《庄子》其书的最高称誉。《秋水》篇是人们公认的《庄子》书中第一等文字。作为《秋水》篇的一则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尽管篇制短小,自然也应属至妙之文之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亦称《濠梁之辩》,因为全文着重在一个“辩”字上。辩论的双方庄周和惠施都是当时著名的论辩家。一个是聪明绝顶而又看透世情的学者,一个是专门研究辩术而又“自以为最贤”的“辩者”。两人虽然还谈不上旗鼓相当,并驾齐驱;却也是棋逢敌手,互不相让。《庄子·徐无鬼》记惠施死后,庄周悲伤之极,说了一个匠石运斤的故事,寄托自己的哀思。庄周说:“自从惠施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就没有辩论的对手了。”可见庄周和惠施不但是辩论场上的对手,也是一对知彼知己,相互依存的挚友。
本文讲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而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略作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针式地把这场辩论深化。庄周肯定人能知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人能知鱼之乐。且不说辩论双方谁是谁非,光两人在辩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敏捷的思路,就使人应接不暇;睿智的谈锋,令人拍案叫绝;丰富的奇想,更能启人遐思。他们两人的辩论,虽则不可能谈惊四座,却也是洋溢着深厚的南华神理、机趣横生的思辨力量和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使文章起到移情益智的作用。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除了它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者的思维方式却截然不同,因而辩论的结果也就很难判断出谁是谁非。惠施是从认知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鱼不可能有人的喜怒哀乐感情;庄周则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说,庄周的逻辑推理,纯是玩弄诡辩。他是根据相对主义的理论,不仅完全泯灭了人和鱼不同质的差别和界限,而且把惠施的发问作为辩论的前提。“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施展诡辩到了强词夺理的地步。
然而,庄周的诡辩却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人乐鱼亦乐,这是典型的“移情”作用。所谓“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自己高兴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则蜡烛垂泪,兴到则青山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朱光潜语)。这些和庄子人乐鱼亦乐的情境是相仿的,也是符合艺术规律的。鱼当然不可能有喜怒哀乐,但庄周把自己游濠梁之上的快乐,移栽到出游的鱼身上;反过来更加衬托出庄周的快乐。所以,本篇所写不但不会使人感到庄子是在狡辩,强词夺理,相反倒觉得庄周说得机趣横生,使人读后感到融融快乐,趣味盎然。
知鱼故事的原意是表达庄子渴望自由,意欲打破物我界限,以追求超然物外的快乐境界。如苏东坡慕名游濠梁古迹时作的诗所说那样:“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知。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把庄周的齐一理论发挥得透辟深刻。
展开全文阅读
尽管人乐鱼亦乐的故事,是庄周的艺术创作,纯属主观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但整则故事的高度艺术性却感动着许许多多古今读者。今天,当我们漫步杭州西湖或游览北京颐和园,乃至全国许多旅游胜地,可以看到有不少景观运用了庄子知鱼的典故。古为今用,给读者以美学享受。例如杭州玉泉有一副对联云:“鱼乐人亦乐,未若此间乐。”又有一副对联云:“‘泉清心共清,安知我非鱼。”所以,从美学价值上来说,“濠梁之辩”是庄周散文中最值得玩味的一篇。诚如明代王世贞所说:“还将吾乐同鱼乐,三复庄生濠上篇。”
标签:
作文素材
庄子《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庄子《秋水》赏析大全
下一篇:
《秋水》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