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532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定位选句题解题方法指要》教案


      安徽省潜山中学 伍秀来

      教学目标

      掌握“定位选句”题解题方法

      教学设想

      1.指导解题,讨论方法,总结规律。

      组织专题复习,精选例题讲析

      学生知是什么,问为什么,不盲目做题;

      教师讲到点子,析得透辟,不随意解题。

      2.投影教学,加大密度,提高效率。

      3.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型解说

      “定位选句”题是语言表达连贯考题中语句复位题型之一(另一为“定句选位”)。“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与上下文相衔接。“定位选句”题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它能有效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例1.(示例22)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得较好的一项是:(B)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二、解题方法指要

      解“定位选句”题主要应从内容统一和语言衔接两方面来考察选择句子。

      内容统一:综合考虑原文与选项,整体把握中心语意,保证所选的句子与上下文的语意吻合,语境和谐,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这是选句的前提。

      语言衔接:瞻前顾后,体察语流,注意语言形式上下递接,保证所选句子与上下文话题适当,句式协调,语句照应,语气顺畅,这是选句的关键。

      例2.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C)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A.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整体把握语意:

      这句话是围绕“闰土必须回家”的问题,写“我”的态度,“他”的态度以及这件事的最终结果。

      逐个审察选项:

      D项写闰土(主动)随他父亲走了,与前文闰土“不肯”的态度矛盾,“但终于”的转变,没有必要交代,前后文意不合。A、B两项虽然语意与前文相符,但主语是“父亲”“他父亲”,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因此连贯性不强。而且,A项“父亲”称代不明,因为前文既出现了“我”,也出现了“他”。

      只有C项,不仅语意与前文相符,而且语言形式上用被动句,陈述对象与前文一致,保证了上下文的衔接。

      三、典型例题分项解说

      1.内容要统一

      1.1 语意要合理

      例3.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从下面四句中选出与它衔接的句子(B)

      A.从长远的观点看来,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地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从所给句子和备选答案的语意来看,爱好文科的学生仍应当重视理科的学习。因此,对于给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应回答“不可以”;对于给出的第二个问题“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应回答“还要”。由于所提的两个问题是一正一反的,因此,对两个问题同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是矛盾的,都违反了矛盾律。而A、C、D三项都同时对两个问题作出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是违反逻辑的,因而只有B句才能与原句衔接。

      例4.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最佳语句是(C)

      自“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展开全文阅读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给出的句子的意思是:中国人民迫切要求翻译介绍外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从备选答案看,下文都阐述了翻译作品的作用,A和D直接阐述,B和C多了“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一环节。加入这一环节是符合逻辑的,这是前因后果的关系。没有翻译作品的出现,就不可能产生翻译作品的作用。但B项的语序有误(“这些作品”应提到“一方面”之前),作用阐述得也不恰当,因此答案是C项。

      1.2 语境要和谐

      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还应保持语境的和谐。这里所说的“语境“是狭义的,主要指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境。解这类题必须感受语句所创造的氛围,领悟出已给语句的感情色彩和条件,然后据此选出与所给句子的条件和语境相符合的选项。

      例5.  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B)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峭壁上。

      这道题的答案是B项。从语境的角度看,所给的句子中的“崖壁下的坟地”“破碎的石碑”“模糊的字迹”和“露出水面的石头”等词语,制造出一种荒凉、衰败而又寂静凄冷的氛围。备选答案中A项的“五彩的屏障”,C项中的“落叶闪着不定的光”,D项中的“白帆”、“透明的羽翼”和“阳光”等,都与所给的语境不和谐,另外,A项说“石壁夹江高矗”,这与下句的“崖壁下有几处坟地”是矛盾的。C项说“崖壁矗立在江对岸”,这个观察点,绝不会看到江对面的石碑上的“模糊的字迹”,不符合所给句子的条件和语境。D项中“一行白帆从下游上来”,也不符合下文的“枯水季节”这一条件。只有B项“没有太阳”,那枯萎的藤萝叶子,十分瘦削的崖壁,这些词语所创造的氛围与所给的语境十分和谐,能与下文衔接。

      2.语言要衔接

      2.1 话题要适当

      要保持语言连贯,就要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首先弄清题面句子的话题,然后,通观选项,看话题是否适当。

      例6.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这道题中的文句,首句介绍“南天门”的又名,创建年代,经历时间;末句是门对联的具体内容。选项分别介绍与“南天门”相关的门外的石刻“天门铭”和“门旁”的对联。统观这段话,显然是以“南天门”为中心来写的,为保持话题和陈述角度的一致,所以顺着上文最好先说“门外”介绍“天门铭”,后说“门两旁”介绍对联,这样的描述给人一种统一的感觉。再从下文看,它把对联的内容写了出来,那它的前面最好紧接的就是“对联一幅”。这样A项中两句分别以“天门铭”和“对联”为话题,使全段文字话题分散,中心不统一,因此,与上下文的衔接都不紧密。C项虽与下文衔接好,但与上文的衔接松散,因为它不是从“门”说起,而是跳着以“元代石刻”为话头了。D项虽前面一句与上文衔接,但后面一句与下文衔接不太紧。

      但“话题一致”不可成为教条,应随具体情况而变通。1995.6题,对比出题正是针对这种思维定势的。

      例7.下列两个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①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A.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

      B.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

      ②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A.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B.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①前句选A观察对象似是“山顶上”,可后句观察对象又成了“宝塔”,叙述角度来回变化,让人难以把握。因此应选B。

      ②选A句法单调、板滞、松散。选B用类似于“顶真”的句法,既衔接紧凑,又使话题更突出。

      2.2  句式要协调

      例8. 横线上缺一句话,句式最恰当、语言最简洁的一句是(D)

      我被大胡子捆了起来,————我喘不过气来,挣扎着。我冷不防的猛一使劲,把他撞倒在地。

      A.他又把我的嘴捂上

      B.他又捂上我的嘴

      C.我又被捂上了嘴

      D.又被捂上了嘴

      为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有时就涉及到句式的选择。这道题,横线前后句子的陈述对象都是“我”,所填句子的陈述对象也应是“我”。A句和B句都明显地把陈述对象换成了“他”,应当排除。C项和D项都使用被动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为简洁起见,应承前省略主语,故D项最恰当。

      例9. 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展开余文
      前后均为主谓结构,a为偏正结构,b同。

      2.3  语句要照应

      句与句的衔接,不能不涉及到句中词语间意义上的照应,因此,还要注意词语前后意义的贯通与配合。解这类题,一定要弄清词语间的照应关系,尤其是关键词语。

      例10. 跟下面的话衔接得最顺当的一句是(B)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却比二厂强。

      B.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已经给出的句子是“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这里的关键词语是“二厂和三厂”、“各有所长”,与此照应,接下去的话应先说二厂之长再说三厂之长,而A、C、D三句都是一半说长处,一半说短处,没有和“各有所长”相照应,因此,最佳的衔接是B项。

      2.4  语气要顺畅

      例1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C)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道题要求选出排列恰当的一项,实际上也涉及了衔接的问题。给出的句子后一分句是“这个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与“置若罔闻”相照应,接下去当说“不传达上级指示”;与“拖延推诿”相照应,接下去当说不采取行动。从理论上看,传达指示,统一思想认识在前,采取实际行动在后,这也与“置若罔闻、拖延推诿”的意思相衔接。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环保工作没人管”与“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不能颠倒。另外,“环保工作没人管”放在句尾,从语气上看,全句也不能构成大的停顿,好像话没有说完,所以答案是C项。

      四、整理总结

      定位造句考连贯,

      解题方法有两要。

      一是内容要统一,

      语意合理不矛盾。

      语境和谐不走调。

      二是语言要衔接,

      语句照应语气畅,

      话题适当句式调。

      内容形式宜兼顾,

      综合变通莫教条。

      五、迁移训练

      例1从陈述对象角度考虑,横线前分句的陈述对象是“小明”,横线后分句的陈述对象也是“小明”,只是含有了被动的意思,“小明”变成了受事主语,因此横线上的分句的陈述对象也应该是“小明”,这样全句的语意才通畅,上下句衔接得才能算得上较好。而备选答案中A和D两句的陈述对象都是明显地换成了“妈妈”,应当排除。C项前一分句的主语是“小明”,后一分句的主语又变成了“妈妈”,更应当排除。因此,答案是B 项。

      另外,横线后的句子,如果把陈述对象换成“妈妈”也通畅的话,那也应当使用“把”字句,指明宾语——“小明”,这样语意才贯通。

      例12. 被铁道部评为部级先进单位的××次特快列车乘务组,除主动、热情服务外,甲,及时反映各类旅客的不同意见,乙,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①甲处正确的选项是(C)

      A.还从每节车厢内推选出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B.还由每节车厢内民主推选出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C.还让每节车厢内推选一至二人当乘客代表

      D.还在每节车厢内推选出一至二名乘客作代表

      ②乙处最恰当的选项是(D)

      A.随后遵照这些意见

      B.于是听取这些意见

      C.接着考虑这些意见

      D.然后根据这些意见

      提示:①考虑话题变化,句式选择,C项用使令性动词“让”带宾语,可前后衔接。

      ②考虑人物关系,注意用语恰当得体的问题,“遵照”、“考虑”不得体。“意见”就近指代,连接紧凑。“然后”时间承接,“于是”事理承接。故选D。

      例13. 与下面文字衔接恰当的一项是(B)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堆土石。

      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不会臣服自己。

      这个语段共有两句,中心内容是突出人类的伟大,上句以高山和人作对比,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句中的“但”是关键词,是语意的转折处。下句必须顺着这个转折续写,才能在内容上前后保持一致。

      A、D两项仍然突出山的高大、雄伟和自信,这样续写没有把握文意的转折,作者的表达意图,显然无法衔接。C项把高山与人的对比关系转换成映衬关系,同样在内容上前后不一致。而且该句说“山,却欣喜万分”与“人为攀登而欣喜”不构成转折关系。

      B项进一步反衬了人的伟大,与上句“但”字相照应,前后内容中心统一,文脉畅通。

      (读题与A、C、D三个选项后,指导学生仿写、续写,再用正确答案与之对照。这样设计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定位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威尼斯
下一篇:《包身工》的分合比较教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