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37  
标签:教学论文
论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权


摘要:随着全国语文教育新课改的进行,新课标所提倡的课堂“对话”理论逐渐深入人心,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霸权及如何赋予学生话语权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观念和教师对强势力量的依附、对学生能力的低估、学生对权威思想的膜拜等原因使得当前的语文课堂依然存在话语霸权以及话语权分配不公的现象。要改变这种被异化的课堂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放弃话语霸权,正确认识和实现他们角色和功能的转化,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话语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语文天生重要”。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上说,语文教学的目标即“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而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关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近几年,触及最深的即课堂话语权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语文课堂上学生话语权的相关问题。

一、课堂上学生话语权概述

1、什么是课堂话语权

话语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是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使用。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明确地指出:“在任何社会里,话语一旦产生,立刻就受到若干程序的控制、筛选、组织和再分配” 。这也就是说,话语中隐含着权利,话语的实践隐含着权利的运作。

课堂上的话语权被称为教学话语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学生独立地、自主地发出对课堂教学的思考、理解及体验,真实地表达自身理念、价值的权利。它是课堂这一具体情景中的教师权利与学生权利的融合。由此,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权在权利主体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2、什么是学生的课堂话语权

学生的课堂话语权,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的权利,对各种形式课程的理解、质疑权利,以及对教师权威的挑战和解构权利等。通俗地说,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和意愿的权利,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说权利及在课堂话语场域中的影响等。

二、语文课堂上学生话语权的现状

1、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霸权问题

教师的话语权是指在课堂话语场域中,教师的言说力量,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及所蕴含的能量,表达着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依照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讲:谁占有较多的文化资本,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教师的话语霸权是指教师凭借其权威地位,占据了课堂对话的大多数,并且控制了对话的内容,用单一形式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容置疑的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剥夺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见解和质疑的权利,对学生语言和思想进行潜意识的控制。所以在我国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总是滔滔不绝,被赋予了绝对的话语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堂上纯粹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重视的只是知识的传输,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及质疑、疑问、发表自我见解的权利。

二是教师的理性说教,看似语重心长,实则居高临下,一厢情愿的把自己所认为的是非曲直一古脑全倒给学生,全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情感因素。

还有一种所谓“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它在社会对“填鸭式”教学方法批声震天的时候获得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比如看郭初阳老师《项链》 一课的教学实录,一位网名“凡夫子”的网友评论道:“整个课堂共提了157个问题,但没有一个是由学生提出来的。整堂课充盈学生脑海的全是问题,学生被老师集束炸弹式的问题笼罩着。老师的强势思维时时压迫着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满堂问说穿了只不过是‘满堂灌’的变式”。在这种所谓的“引导式”教学中,教师一次又一次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让一个个学生来回答,最后自己再作纠正或者直接抛出最佳答案,成功地把学生重新变成课堂的俘虏,把“教师为主套”变成了“教师为主导”。这也就是说,并非学生话语一多,就拥有了话语权,还要看信息地流向以及话语在对话中的作用。学生只顺着教师预设的框框转,在为了教师的“教”而并非为自己的“学”服务,那算不上拥有话语权。

2、语文课堂上“精英言语,弱势失语”的问题

我在教学实习中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于我国中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即课堂上永远是那么几个人回答或提出问题,这就是典型的“精英言语,弱势失语”的现象,我们不可小视这种现象。不难发现,那些少数拥有言说权利,并且总在言说的同学,他们的发展水平往往高于大多数话语权缺失的同学。话语权的不平等造就了他们之间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从而产生了差异。

三、语文课堂上学生话语权缺失的原因

结合自我的教育实习成果,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上学生话语权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课堂结构、文化传统

1、应试教育的课堂结构

在高唱了许久素质教育的今天,深入到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仍会发现,素质教育仍是空谈。为什么不能实现,最根本的原因是应试教育的根并未被彻底拔除,所有人对考试的期待值居高不下。中考、高考用分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供三六九等的学校挑挑拣拣,平时考试结束后,总有一张班级名次表贴出来,教师用它来和学生算账,校长用它来和教师“横眉冷对”。教育仍用分数绑着学生、家长和教师,催促他们在分数的楼梯上奋勇前进,忽视两边的风景。这让许多教师认为评价一堂语文课的标准就是看教师是否把考点全给学生讲透彻了,在这样的教育体制及理念下,我们的学生还敢索取自己的话语权吗?

2、“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

中国是一个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在古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塾,课堂权利结构正对应于封建社会的官场权利结构和家庭权利结构。所以古代中国的师生关系既有着专制社会的等级秩序,又有封建家庭等级秩序,即权力与对权力的膜拜,同种意义上的父子人伦、血缘特性的结合”。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况且,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教师是知识、礼仪的代名词,与“天、地、君、亲”共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及教育家也极力提倡“师道尊严”。近代西方教育家赫尔巴特、凯洛夫等强调教师地位的理论也对我国近代教育影响甚深。所以在传统文化及西方教育理论的合力作用下,师生双方都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状态,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惯习”,学生便丧失了话语的主体意识。


展开全文阅读
3、课程的权威性

语文课本是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具有无上的先验性,是希望读者可以由文本去学习一种能力,体验一种感情。教师习惯了带着学生单纯对课文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解读,把语文学习封固在单一的课文中。学生被关在狭小的传统意识空间里,用别人的思维说话,对文本的理解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将教师及参考书的观点视为“权威”,认为其具有唯一的意义及解读可能。学生没有了自我的理解与体验,还何谈话语权?

(一)教师层面的误区

作为课堂的主体之一,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学习效率上佳。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教师会不自觉地主宰课堂呢?我认为大多数语文教师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误解了语文的本质

语文教师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及知识,必须通过文章或其他一些方式来传授给学生,忽视了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而不是以“大量的个人或集体给予和接受的方式建构起来的” 。语文教育不是“一个学生堆积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解释社会的文化适应的过程” 。语文教师们可曾自问,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是否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学习是一种个体与群体的多边体验活动,问题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应该是学习基础,是学生学习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2、不清楚语文教育的目的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上说,语文教学的目标即“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感情、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学习方向以及学习习惯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问语文教师,这些是单纯的知识给予与倾听所能够达到的吗?

3、屈服于他人的期望

教师支配教室里的交流活动是因为他们认为应该这样做,这也是现有的教育体制及理念下,学校的期望,家长、社会的期望,也是大多数教师在做的事情。当然,也有学生的期望,学生来到学校,是因为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及技能,因此教师们就该施展自己专门知识和技能,以便学习者模仿和学会这些知识和技能。

4、低估了学生

教师有时会低估学生,认为他们缺乏准备,不习惯批判性思维,不能学习比较难的文章等等。持这些想法的教师会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照,手把手地告诉学生需要掌握些什么,这样必然导致教师导向和控制的说教与讨论。

5、对学生的不平等对待

分数是社会加在教师身上的木枷锁,而教师却不自觉得把它变成了铁铸的。有些教师用分数及自己的喜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用这样的“等级制度”来分配学生课堂话语权。成绩好的学生有较多机会与教师进行对话,成绩差的同学则少有这样的机会,无怪乎有些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自己常被问一些“傻瓜问题”。这种不公平的课堂话语权分配,只是让“智者愈智,愚者愈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 学生自身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同为主体,而有些学生从来都不会主动行使自己的话语权。听见教师提问就立即低头,恨不得隐身让教师看不见,这就源于学生自己的怯懦及不自信。或许是因为自身性格的内向、胆小,也或许是害怕说错话会承受教师的“狂风骤雨”。

在体制、传统及学生的自我制约下,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慎言”“独善其身”,永远不会开口解疑,更不会质疑。语文课上学生得鸦雀无声凸显着教师得侃侃而谈。学生永远是一支沉默的笔,把教师的“金科玉律”“金玉良言”塞在课本的每一个缝隙、角落里,最后再艰难地塞到脑子里。这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感到厌倦,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试想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总是围着教师转,跟着教师的思维和感觉走,当有一天,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了,不能再围着教师转的时候,会怎么样,又或者当学生不愿意再围着教师转的时候,又会怎么样?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也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四、恢复课堂话语权的措施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欢快的语文课堂,培养出才思敏捷的学生呢?在这里,我单从教师的层面提出一些措施:

(一)不要被牵着走

国家有自己的教育体制,社会有自我的教育理念,学校有自己的评价制度。但每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可以戴着脚镣,像著名教育家钱梦龙所说的那样做一个“悲壮的舞者”。我国也并不乏这样成功的个人或群体:例如魏书生等那些成功的特级教师、教育改革家,还有成功改革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等。他们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他们真正认识到了所谓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以及评价制度最终都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能从中吸取有利的部分加以利用,并敢于突破体制以及领导意志进行改革。

(二)放弃课堂话语霸权    

课堂不是教师表现的舞台,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理念和课程教学永恒的主题。我们可以借用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喻指教师借助自身素质,运用各种教学理念和手段方法,巧搭一个让每位学生积极行使课堂话语权的平台,把学生置于促进其发展的教学情景当中,让学生愿作“山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这样的课堂涌动着多种声音,交汇着多种智慧,课堂成为学生话语权的“演唱会”。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魅力之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摆脱话语霸权的局面,让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开口、勇于开口呢?

1、正确认识教师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是教科书、参考书意义的一个传达者,是课堂的权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的《学会生活》 中这样说:“教师应从一个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学生思考的激励者和引导者,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的角色及其功能的转换,虽然罢免了教师的话语霸权,但其作用不但未被弱化反而被强化,并且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不断引导学生亮出观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和保留自我看法,在学生自己的观点和别人有分歧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展开讨论,在倾听与争论中,不断地吸收信息、处理信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认识,深化自己的理解,并保留自我看法。当然要实现这一点,还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更重要的是要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毕竟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讲对了,一定要赞扬;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帮助纠正,并且避免其他同学的嘲笑。这样实现课堂的原生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使每一节课在每位学生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教师用“心”来引导学生走出沉默,用“心”呵护学生的话语权,相信我们的语文课会更有语文味,更有生命的活力。

3、尽量保持学生之间话语权分配的平等

教育平等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方式,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面对“精英言语,弱势失语”的局面,教师应该努力实现学生发展机会的平等,缩小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打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平等的对话关系,走出核心对话圈。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美国有两位著名的教育家共同出版了一本《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的书,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书里他们详细的阐述了这种充分保障每一位学生话语权的教学方法,并列举了其15点好处,如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及综合能力等等。在我国,我们把类似于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产生的师生交流称之为“对话”,《全日制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上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著名的语文教师郑桂华也说;“对话的价值,不完全在于学习新知识,也在于借助信息的交流整合思维,还在于养成倾听、尊重、宽容他人的人文精神”。中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希望在这次“以学生为本”的改革下,语文教师们可以本着“对话”的精神,侧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能力素养的提高,还学生一片“解放区的天”。

 

曹妮

标签:教学论文 论语文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最美女教师”执教五年无医保,月薪一千元
下一篇:我深深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学生作文范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