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235
标签:
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研究
常山县第三中学课题组 吴俊敏
内容提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思维,健全人格,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语文课程资源具有普遍性。现阶段,农村初中可以着重开发好文字类与生活类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展示教学个性,善于开发师生自身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永远伴随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将其表述为“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但多年来,语文教学的一个明显误区是: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习,轻运用。以为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好教材上的知识点,就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以致学生被牢牢地束缚在教室里,课本内。教师课堂上讲得很辛苦,课后作业一大堆,辛勤耕耘一载载,学生所获却不令人满意,多年来,语文教师也屡受指责。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学生被捆得太死,语文课程资源贫乏,因贫乏而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了知识上的“贫血症”。表现在作文上,那就是套话、空话、假话、作文选上搬来的话多,真情实感少;课堂上参与课堂活动时唯唯喏喏,人云亦云,没有个性,没有创新活力,最终使语文教学陷入被动局面。
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纠正:“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力的。课题组认为,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拓宽课程资源上下功夫,应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来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拓展学习空间,丰富语言积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感悟生活的能力,拓展思维,提高思想品位,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具备创新活力和创造能力的人。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教科研的一个重头戏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要在国家语文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根据校情,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一步充实丰富课程内容。这其实就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我国许多有名望的教育专家,如叶圣陶、吕淑湘、魏书生、于漪等,都多次强调丰富课程资源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许多一线教师在这方面也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就整体而言,付诸实践的学校和教师并不多。而据有关资料介绍,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近几年纷纷推出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他们极为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与创新能力。诸如小学十一、二岁的学生也能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料搞科研活动,甚至有美国高中学生为拓宽知识面在校办工厂自制飞机的报道。可见在他们的观念中,课程不仅仅指书本知识,还应包括所有有助于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这对于我们正在实施与探索过程中的新课程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因而,本课题组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适应了教改形势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基础
1、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首先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即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去,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展示。其次,是开放的教学时空与开放的教学形式,使语文课程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大自然延伸。让学生在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2、实践性原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还应通过语文实践这一途径才能实现。而语文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丰富校园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当地风土民情,接触大自然,组织相关活动等,都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创造学习与运用语文的机会,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而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操作。作为学生,他们生活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在生活经验、兴趣智能和身心发展上也存在个性差异。通过参与本课题研究,他们能够实现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促进,差异共享。这必然会使得学生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看法更全面,探究更深入,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丰富知识领域,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对课程资源作了 如此阐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学科讨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其外延十分之广泛,开发与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但鉴于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限, 我们没有进行面面俱到的偿试和研究,而是结合我校是农村中学的校情,考虑到操作的可行性与学生的自身特点,对课题的研究范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暂且从文字类课程资源,生活类课程资源,师生自身课程资源与网络课程资源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全文阅读
1.文字类课程资源开发
这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最重要的开发途径。我们让学生借助于广泛、丰富多采的阅读活动接触大量文学作品,充分接受文化精品的熏陶,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使之得到大量的语言借鉴,进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古人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晓音”之说。所以,课题组把文字类课程资源开发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的操作措施主要是在总结以前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五个一”阅读工程:
(1)、每天课前欣赏一篇千字美文
即在每节语文课的前3--5分钟学习一句名言名语,再欣赏一篇千字左右美文。文章基本由学生自选,按班级学号轮流上讲台朗读,读后师生简评。因一位学生每学期至多轮到两次,所以,学生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所选 文章一般都属美文佳作。这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 2)、每天学生至少看一、二篇千字以上文章
现在的中学生学习时间很紧张,整块时间难以用于语文,但布置他们每天至少看一、二篇千字文章,花时也仅十来分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消遣性阅读,学生也乐意。一学年多来,大部分学生都坚持下来,阅读量基本达三四十万字以上,其效果不可小视。
(3)、每人争取订一份报纸或一份杂志
报刊杂志的优点是内容新颖,信息及时,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所以,课题组教师动员自己班级学生自订一份语文学习方面的报纸或杂志,如《语文报》,《中学生语文》《读者》《美文》《作文新天地》等,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合订。所订资料互相借阅,重视保存。每个班级还有自己的报刊杂志。这些阅读材料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汁液的一个重要窗口。
( 4)、每学期看一部以上长篇名著,(总字数50万字以上)
课题组把学生看名著作为一道作业题布置,一学年至少看4部(包括假期)。所选 作品基本由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开列书目。一学期下来,学生必须向教师汇报阅读感受和读书体会。
(5)、每学期摘抄一本课外阅读笔记
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到好词好句好段好文章 ,必须及时摘抄,并该背则背,该记则记。学期结束,全班评比,并交流传阅,互相学习。有的学生摘抄时善于整理,将所摘诗句、名言按下列格式加以归类,为作文训练积累了重要材料:
内 涵 诗 句 作 者
勤 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 愈
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 曹 端
奋 斗 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胸襟。 李 白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杨 万 里
成 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纪 昀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 孝 祥
为确保以上阅读活动落实到位,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建立班级虚拟图书馆
即全班学生将各自拥有的家庭藏书挑挺好的5---7本,统一填写到班级借书目录上,贴到教室后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好书目,再到拥有该书的同学处借,阅后及时归还。这种方法,教师不必花时间去管理书籍,学生自己就可以很方便互相借阅。(见附件)
——利用好学校阅览室
我校现有图书室一处,各班学生每周开阅读课一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在图书馆管理员调配下借到中意的图书。(见附录) 除阅读课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到阅览室看书。
以上读书活动极大地扩大了学生阅读量,据对06届毕业班学生初步统计,一学年阅读量达200万字以上的学生达70%,少数学生达300万字,已大大超过新课标要求的初中三年完成260万字的阅读量的要求。
2、生活类课程资源开发
俗话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因而,生活类资源的开发也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点。课题组认为,学生热爱生活,能感悟生活,是思想成熟的前提,也是积累语文元素的重要过程。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积级投入到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竦,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中的景和物,人和事,用心灵去感受去发现其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才能为语文这一“方塘”注入永远不竭的生活之清泉,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青春魅力,才能使学生真正爱语文,并用心去学好语文。
如何开发生活类课程资源?课题组为学生布置了观察与实践作业,即指导学生重视观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布置写观察日记。具体操作:
校园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中的苦与乐,感受同学情,师生情,谈理想,想未来,用自己的笔来展示同学个性美,校园美,展现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课题组也开展了相关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朗读比赛,校广播室优秀稿件评比,小记者采访等。另外,教师全校性讲座共进行4人次。(见附件)
家庭生活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亲情,父母关爱,甚至亲人各种误解;关注亲朋好友来访,邻居交往,积极参加家庭劳动。
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要事件,对发生的社会事件和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了解本地风土人情和百姓实际生活状况。同时要求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如自己到商店买一物品,尝试讨价还价的滋味,与父母或亲朋亲友,到劳动场所干活,尝尝“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采访一位当地名人,观察一个活动场面,收集一些新年对联,农村名言、谚语、俗语。(见附件)
大自然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春天之勃勃微生机,夏天之烂漫热烈,秋天之累累硕果,冬天之茫茫雪景;欣赏乡间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麦浪翻滚稻香扑鼻的乡野情趣。从大自然景观中感悟人生哲理。(见附件)
3、师生自身资源开发
(1)、教师资源
教师是课堂教学 的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其本身的知识水平,情感态度,个性特点,心理因素以及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决定着对自身以及所有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与利用的效率,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们从下面几个角度开展探索:
情感资源 重视课堂气氛,教学语言,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情感开发。
语文素养资源 教师将读书作为一种境界,作为一种底气,加强教师自身语文素养境界,使语文课堂艺术化。
个性资源 利用好教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方面的优势,展示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使课堂充满教师的个性魅力。
展开余文
心育资源 用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化解学生心理疙瘩,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班级充满朝气,使学生性格开朗,人格健全。
新课程理念 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重视拓宽课程资源范围,促使学生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培养学生大语文观。(见附件)
(2)、学生资源
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中展示出的一言一行,一频一笑,无不蕴含着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师生共同开发。因学生的生活环境、个性、兴趣爱好方面有差异,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认知角度与感悟能力也不可能相同,而且,实施新课程改后,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了,他们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见解与探索,往往超出教师的预先设想。这其实就是极为珍贵的课程资源,非常值得教师加以开发与利用。(见附件)
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作了探索:
(1 )、充分开发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使语文课堂更生活化,也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本语言时,有不少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判定本文所用词语、句子正误优劣,甚至对大家作品也毫不客气。而在综合性学习,或作文课中,学生选材就比较个性化,内容丰富多样,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见附件)
(2)、开发利用学生富于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方法,情感体验千差万别,教师尊重并珍惜利用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使之成为课堂资源,如有的学生质疑《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之句,而有的学生认为〈谈骨气〉文章结构呆板,所用“穷人不吃嗟来之食”作为论据也并非科学,等等。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探究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焦点,如果使学生在“零问题”心理状态下学习,学生就不可能有思维的激情与思维深度,就谈不上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尤其在阅读课教学中,在学生感知文本,研讨,探究文本及拓展训练中,都力求在问题状态下落实教学目标。(见附件)
4、网络多媒体资源开发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的出现延伸了人脑,其动态的爆炸式的知识量使传统的文字信息相形见绌,也使网络信息成为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但因我校是农村初中,网络条件并不理想,现有多媒体教室一个,教师用电脑仅数台,学生教学用电脑房一个。所以,在网络信息利用方面,并不理想,但我们也认真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利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下载课件、教案、教学案例、试卷、教学论文和学生优秀作品等,充实课堂教学,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但从总体情况看,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课前预习,或在课堂教学时进行知识扩充,或问题探讨时提供论据。我校学生家庭电脑普及仅约13%,而实际能利用电脑学习的学生更少。所以,更有待进一步努力。
五、研究成果分析
1、丰富了学生语文信息库存,确立大语文观
经过两年时间的课题实践研究,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语文教学打破了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课程资源大为丰富,师生课程资源意识大为增强,学生的语文信息库存大为增加,学生由原来只学习一本语文课本转变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环境,懂得了从生活中引入语文源泉,由以前的无意识地积累语文信息资源转变为有意识地从课本以外积累语文素材,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大为增强。我们对实验效果采用抽查、成绩测试、个案分析等方法,作出如下对比:
阶 段 对生活有意识 爱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 阅读时重视摘抄 阅读量一年达200万字 对学习语文感兴趣
前 测 20% 32% 17% 12% 40%
后 测 90% 87% 89% 70% 95%
由上表可以看出,前测与后测变化较大。由此可以证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较明显的成果,学生已经将课外阅读和从生活中积累语文资源作为一种自然习惯,学生已初步确立了大语文观。(见附件)
2、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课题组的实践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大自然、校园、家庭、社区都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学习成立体模式,学生对学习语文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新奇、激动,学习语文的热情大为高涨。
3、丰富了教学内容,焕发了语文课堂生命活力
语文课题实践加强教学过程中课内外联系,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封闭形式,教学内容大为丰富,课堂信息大增,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话与合作形式。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探求者,凭借其日趋丰富的语文信息库存,也在课堂中有了大显身手的前提条件。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更自信,也使语文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
4、健全学生人格,促其全面发展
现在的学生因生活水平提高,独生子女比例趋大,他们从小就被娇生惯养着,少有吃苦耐劳精神,并且缺少责任感,自私自利,承受挫折能力差。这其实正是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对其成长极为不利。而学生通过参与本课题研究实践,他们有机会接受有正确审美价值,艺术性强的文学作品熏陶,他们通过感受其生动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心灵会受到震撼。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更关注我们这个生活环境,明确了人生目标,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激发了奋斗精神,从欣赏的随笔和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思想成熟的轨迹,(见附件) 学风班风也得到了明显的优化。
六、研究体会
1、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新课改
两年的课题研究,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力。教师必须积极投身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植入新课程理念,确立大语文观,勇于打破狭隘的课堂樊篱,勇于开发与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信息,为语文课堂注入社会生活这股清泉,语文教学这块方塘才会有碧波荡漾的美好景观。
2、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挖掘自身资源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教师自身素质对语文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面临的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碰到的学科知识上的困难,更在于面临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在学习探求知识过程中,向教师发出的种种挑战。现在的学生,已冲破传统的师道观念,他们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信息化时代,他们接受知识的途径并非仅在学校,他们的所见所闻有时往往超过教师。针对同一问题,他们有自己的认知角度与是非标准,未必都盲从于教师。所以,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教师只有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具备丰富的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掌握当代信息技术,并把积累自身语文课程资源当作永恒的主题,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展示自己的风采。
3、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永远伴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我们的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已具有实效,其实施的方法也具有可操作性,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赞同,我们的研究已暂告一段落。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实践决不会停止,我们会坚持不懈地探索,并不断总结与反思,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因为课程资源外延无限广泛,它将永远伴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因而并非短时可以究其根本,必定会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开拓。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懈攀登,才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4、学校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在本次研究中,课题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也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因而研究过程较为顺利。但我们也深感现有条件不足,而影响到了课题研究更好地开展。如学校多媒体教室仅一个,懂网络技术的教师并不多,学校阅览室藏书少,且图书科资难以更新;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开展相关活动也有困难;尤其是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家长并不太理解,因而并不支持。而学校受条件限制,对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很少。所以,我们呼吁,上级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尽量减少与城里学校在教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手段跟上时代步伐,并不断更新。学校应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支持广大教师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使现有资源尽可能被充分利用,从而更好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吴俊敏
标签:
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与时俱进,教海扬帆 ——例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
问题,值得关注的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