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91  
标签:教学论文
阅读技法讲解——古代诗歌阅读之思想感情
四川省宣汉中学 汪芒

      技法指津

      一、熟悉常见诗歌意象

      诗歌创作讲究含蓄、凝练,情感的抒发往往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意”与“象”的结合就是意象。“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流沙河),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在文化流传过程中,一些意象由于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特定的含义。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表达某种情感,就想到使用某种意象;同样,一提到某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如提到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提到月亮,往往指思乡之情;提到鸿雁,往往抒羁旅伤愁的情感。

      判断诗中意象所指代的象征意义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套用法。把平时积累的意象的象征意义记住,考试的时候直接运用。二是联想法。古典诗歌意象的本意和指代义之间往往有某种联系。如梅因傲冬而开,故常取其不畏邪恶之意;竹因空心,故常取其谦虚,又因其直而有节,故常取其有气节之义。三是谐音法。如同现在的人喜欢把“8”与“发”联系一样,古代很多意象也有这种音节上的联系。如“柳”因与“留”谐音,故常用其抒发依依惜别之情;“莲”与“恋”谐音,故取其作为爱情象征。

      二、了解不同类别感情

      山水田园诗一般描绘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田园风光以及舒适、悠闲的田园生活。情感上一般表现作者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向往、喜爱以及对世俗生活、官场生活的厌倦、厌恶。

      边塞战争诗一般描绘边塞中或宏伟或荒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或描写将士们艰苦的军旅生活,意境或雄壮或悲凉。情感上一般表现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或表现将士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那昂扬的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乐观精神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或表现战争的残酷和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或表现对帝王开边的不满,或惊异于塞外绝域迥异于中原的自然风光。

      送别诗一般描绘送别地周围的或想象中的自然景物,此时的景物往往带上了特定的修饰性词语,作者欲借此含蓄委婉地表达离别后的思念之苦与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情感上一般表现作者自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或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咏史诗一般描绘作者所见到或联想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迹、历史遗迹、古城故址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景物一般有曾经繁华、奢荣而现今荒芜、凄凉的特点。情感上一般抒发对朝代兴衰更替,历史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咏物诗一般描绘某一特定的景物,如松竹梅,月雁鸦,杨柳鸣蝉等,这些景物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约定俗成的含义,或在描绘当中具有拟人化的特点。情感上一般表现作者独特的志趣、爱好、品行、处境,或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性,或表明自己的人生处境或际遇,或籍此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或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然不妥协不放弃的志趣与追求。

      三、掌握常见情感类型

      ①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有坦陈心志的告白。

      ②思乡怀人:有的抒发羁旅愁思,有的思亲念友,有的边关思乡,有的闺中怀人。

      ③人生感受:有的抒发伤春悲秋之情,有的抒发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有的抒发世事多变、沧海桑田的感慨,有的抒发告慰平生的喜悦。

      ④人生志向:或抒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或发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或言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或表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之意。

      ⑤忧国伤时: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有的表现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有的表达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有的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四、明了答题思路技巧

      思想感情类常见命题格式:①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②诗中的XX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④分析几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⑤这首诗抒发了XX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①先找出“冷词”“暖词”,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②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哀的原因;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答题格式:①这首诗采用了运用了XX表达技巧+通过对XX的描写+展现了一幅XX的画面+表达了诗人XX的思想感情。

      ②诗词感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选文1

      边 思

      李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问题:有人评价这首诗是“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首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分的尊贵;佩吴钩,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寥寥两笔,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不过,诗意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层,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翻动着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


展开全文阅读
      答案:同意这种评价。开始两句描写主人公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分的尊贵;身佩吴钩,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本诗并不单纯描摹外在形貌装束的潇洒轻松,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通过“莫笑”、“只将”等词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作者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透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寓着苍凉的时代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选文2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 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 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王建家居颍川(今河南许昌),离汝州很近。

      问题: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抒发了那些情感?

      解析:第一句是回望来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主要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今河南许昌),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仿佛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而此行往返程途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言外。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

      答案:第一句是回望来路,描写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第二句表现出盼归心情的急切;最后一句蕴含着欣慰的喜悦,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

      选文3

      好事近

      胡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注: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胡铨被贬居广东新州。

      问题:试分析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上片抒写自己忧虑国事,不能安心隐居山林的心情。前两句说,自己本来无心追求富贵,为什么要轻易地离开故乡呢?“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由于猿猴和白鹤不理解自己的心情,因此才惊怪、埋怨自己离开隐居的故乡山林,白白地耽误了悠闲的美好岁月。

      下片借用毛遂自荐的典故,抒发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图谋为国效力的决心。“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这两句说,我本来应当毛遂那样自我推荐,显露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力,可是又不很了解奸臣控制下国家的局势,所以是不合时宜的。“欲驾巾车归去”,是说作者无可奈何,又想到了“归隐”,表现出作者矛盾的心理。“有豺狼当辙”一句,直斥误国的权奸秦桧等人,表现了作者虽然屡受打击和迫害,但是不畏权势,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

      答案:表现了胡铨不畏权势,决不和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词中虽然流露了“归隐”的思想,但这不过是作者因为自己无法“脱颖而出”,报国无门的愤慨。
标签:教学论文 阅读技法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阅读技法讲解——现代散文阅读之形与神
下一篇:小说之人物阅读技法讲解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