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45  
标签:教学论文
消除认识误区,展示独特的教学风格
宁化六中 许兆河

      这次福州之行,参加了“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现场全程观赏了四位名家的授课过程。真正领略了这些名师的教学风格。这对于澄清我以往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很有帮助。

      误区之一,错把一些非教学因素当成影响教学的因素。

      以前总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年轻的总比年老的受学生欢迎,美女俊哥的教师比相貌平平的老师受欢迎,女教师比男教师更有人气。其实年龄,相貌,性别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真正影响教学的是你的学识,你的语言功底,你的亲和力。给我们做观摩的四位名师,除了一位是女教师外,三位都是年过半百的老师。年龄并没有成为学生排斥他们的理由。这八节课都非常成功,尤其是程翔两节课,更是获得了满堂彩。有人说,也许是名人效应,我看不尽然,抛开名人的光环,同样精彩。其实这些课,名师们都用了“激活发现和引领”的方法。他们不愧是久经课堂的老手,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幽默风趣,潇洒自如。每堂课,教师都熟透于心,所以在授课中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变故显得极为从容,这种教学智慧和灵感,正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四位老师,有三位老师让学生感到特别有亲和力,体现在他们和学生双边活动时的每一个细节中。比如,郑桂华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常用的是“孩子”,面对近千人的观摩现场,他们不但要调控好自己的心理,还要调控好三十位学生的心理,使他们不会怯场,能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恰如其分的教学评价都能让学生如沐春风。郑老师上《安塞腰鼓》时,发现来上课的学生已经上过这篇课文,她彻底放弃了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以免给学生带来教学中的阅读审美疲劳,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导入,给学生一种新的知识。她牢牢抓住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两方面,把探究活动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高明的教师在课堂上绝不是抛开学生而自得其乐,她的眼神始终关注着学生,所以学生的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逃过他们的眼睛。互动和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也使学生思维活跃。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探讨,很多人的观点在在课堂上得到交流。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课堂组织者而不是保姆,什么都越俎代庖。郑桂华老师提出:一篇课文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要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误区之二,多媒体授课总是优于传统授课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和信息技术结合得非常紧密。不会使用现代技术,对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必将带来影响。过去总认为,运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激活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进而,把教学活动和多媒体捆绑在一起。听了程翔老师的两节课,才发现多媒体并不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唯一手段,相反,如果不恰当使用多媒体,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基础阅读的培养,一味的听读,学生没有原始阅读的体验,就得不到最初的原生态的感受。而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这种基本知识远比注入式的知识更有价值。程老师就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我们展示了名家授课的独特魅力。同样,他的课也用上了激活,发现和引领的教学法。他的高明在于在事先没和学生沟通的情况下,运用最短的时间从学生中获得最有效的教学信息,明确这堂课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寻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当然,他扎实的语文素养,他地道的北京方言,他极富表现力的带磁性的语音,都为课堂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程翔老师上课时善于使用形体语言,他的神态多变,他的语言富有磁性,两堂课,一节是莫怀戚的《散步》,一节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授课方式,但有一个共同点,从上课的第一秒开始,他就在寻找最佳切入点,明确学生最需要的东西。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的思维能变得积极主动。程老师循循善诱,日常中极普通的散步演绎为一个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典型例子,在对四个人物的分析探究中把尊老爱幼的主旋律凸显出来。其实他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散步》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就把情节和人物形象全包容进去了。“为什么我眼眶含着热泪,因为我对语文和学生爱得深沉”,程翔老师真正的把自己融进课堂,他用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导入,课堂中不断启智和激情。原来语文可以和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生活走得很近很近,然而只有用心来教语文的人,才能和学生共同分享语文学习的乐趣。程翔老师和学生沟通时提了几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借鉴。1最喜欢语文的同学举手,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语文。2课文中同学们最(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3喜欢《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的同学举手。4为什么你推荐别人而不推荐自己?

      误区之三,分组讨论就等于合作探究。以前参加过一些教研,总认为课堂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讨论,就是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却不知道看起来好像热热闹闹的场面,其实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获得最重要的东西,更可怕的是,这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成为大家趋之如骛的样板。其实,阅读教学,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悟出这些文本包含了哪些问题,自己能否解决这些问题。运用发现法来阅读,再通过课内交流来获得共识,这才是探究的最终目的。其实,没有问题的孩子才是最可怕的,不犯错误的课堂并不是完美的课堂。也许,有些问题,不要说孩子们弄不清楚,就是老师也未必能弄清楚。在探究时,不要怕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教学中,还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迫不及待的向学生展示所谓的标准答案。提问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不要冷落了学生的进取心。程翔先生指出,他听课时曾经发现,有一堂课教师在提问时,有个孩子曾经举了五次手,可惜老师都没有提问到他,最后,这孩子终于不再举手了。因此,不要让几个聪明的孩子“霸占”了课堂,要给每一个孩子创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展开全文阅读
      此外,这次听课,还发现了爱心的重要,激情的重要,学养的重要,思辨的重要。赵谦翔老师给我印象极为深刻。他提出了绿色语文的口号,谈到不要把学生变成考生,更不要把老师当成考匠。一个老师不仅要能适应课堂,还要能驾驭课堂和享受课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和学生找到一种极为默契的交接点,率领着他的弟子们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他可谓真正的沉浸在以教学为乐的境界中,以至于一进课堂就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疾病。听完讲座后我有几点很深的感触:学生不喜欢冷冰冰的语文课堂,他们喜欢充满人情味的语文。学生不喜欢说教味浓的语文,喜欢润物无声的语文。学生不喜欢空洞无物的语文,喜欢情节充实的语文。学生不欣赏教师的独角戏,喜欢与师共舞;学生不需要机械的填鸭,而希望老师给他们注入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多阅读,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用自己的学识去征服学生。
标签:教学论文 消除认识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摆脱“坑道视界”,形成智力流动
下一篇: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论语》选读编目缩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