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1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纲要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必修1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认真领会和体验诗人在诗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如《沁园春�6�1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错误》中的怨情。

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3.广泛阅读诗歌,培养自己对诗歌的艺术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

4.学习写作新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意象的分析;

2.体验并理解诗歌中诗人所抒发思想感情,如《沁园春�6�1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错误》中的怨情。

[教学时数]

8课时

说明:《沁园春�6�1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各1课时,“中外短诗五首”2课时,余下2课时可以作教学过程中的机动时间,主要用于包括问题探究时间超量,举办诗歌朗诵会,诗歌习作课等的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讨论。

[教学设备]

   可以使用多媒体,用以播放诗朗诵的课件。

[备课参考]

   诗歌可以言情,可以言志,还可以言理。古今中外的诗歌,尽管民族心理结构、诗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经历等存在着差异,但以诗歌抒写自己心灵的秘密和思想感悟等方面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诗歌的教学,一方面应当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一方面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感受诗人的情感,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是诗人情感与心志的表达,但又多不是直接抒发出来,经常是通过意象来体现。因而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是诗歌学习的基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也称之为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如《沁园春�6�1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就是诗人所创造的一个意象。在这里,我们通过想像,就能看到诗人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而这一幅秋景图,却是与诗人在在这种景色面前所产生的革命豪情溶合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一幅具有鼓舞力量的画面。

    当然,在具体的诗篇中,诗人所创造的意象是独特的,所抒发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比如,在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6�1长沙》中,诗人在上片里抒写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秋景图,如果我们联系一下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就能够理解这意象所蕴含的深意:尽管是满目萧条的旧世界,但蕴藏着充满生命力的自由的力量。之后,又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也就是这个能主宰大地的力量是那些人呢?这个问题,诗人在下片中,充满激情地做了含蓄的回答。“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诗人回忆了与同学有过的“峥嵘岁月”,展现了曾经有过的志向和激流拼搏的豪情。这种豪情是对上述问题的间接回答,有舍我(们)其谁的意味。其后,诗人点明了他和他的同学曾“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实际上就是对上片“谁主沉浮”的进一步回答。可以说,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世界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本首词先写景,后抒情,这与我们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是一致的。

再如《雨巷》。这是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雨巷》中,作品以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为场景,以“我”和“丁香”姑娘在雨巷中偶遇,营造了一个满是愁怨的意境。怀着一种落寞、惆怅情绪和一丝希望的“我”,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独行,“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这个姑娘出现了,她“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冷漠,凄清、有惆怅”。她“走近”“太息”“飘过”,留下的是“丁香般的惆怅”。整个意境虚虚实实,朦胧恍惚。从“丁香”姑娘身上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特点看,这个“丁香”姑娘可以理解为诗人理想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是诗人爱情的对象。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个意境则反映了诗人充满孤独、抑郁和消沉的情绪以及苦闷的人生,当然,从“丁香”姑娘的影像里或许还带有些许的希望;如果是后者,诗的意境,反映的是诗人对“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从这个角度说,诗人追求的这个爱情则是一种纯真、纯情的爱情,惆怅而又伤感。此外,这首诗通过反复的手法来深化意境,抒发感情,极易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是我们学习中应当注意的。

    诗歌的学习,主要是加强诗歌的朗诵,以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人情感的表达。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这一单元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学习的重点是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学习的主要内容:1了解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2了解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特点。  3学习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作者个人感慨和志趣的写作手法。  4学习阅读和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方法。

   中国古代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远古的简单记事开始发展到先秦时期的散文,其中尤以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和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最为出色。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的开始出现则缘于东晋时期文人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又一个高峰,他们描山绘水,记游抒怀之作极为丰富,是古代散文的又一个亮点,其影响直至明清而不衰。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共同特点在于,都以描写景物,记叙游赏经历为主,又都寓感情抒发,讲述道理于其中;这些作品都是将抒情,写景,记事,议论融为一体的;这些作品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来琅琅上口。


展开全文阅读
      阅读和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首先要反复诵读,力求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读懂文章。多背诵名家名篇,品味感受山水游记散文的优美语句,领略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还要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认真体察景物之中所渗透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其感情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这一单元的四篇散文有魏晋散文,也有唐宋散文。虽然都是山水游记散文,又各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序”“赋”“书”“记”的区别,从写景,抒情,议论上看更是各领风骚。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杰出的序文。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散文也堪称名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写兰亭宴集的情景,是实写;后半部分是虚写,书法作者的感触。作者从兰亭集会,联想到美好的事物转瞬就会成为过去,抒发了对生死的看法。文章写景自然简明,议论从肺腑流出。上半篇以乐为主,下半篇悲从中来。文章写得回环曲折,感动人心。《兰亭集序》的价值还在于,它一改魏晋时期散文崇尚骈俪藻饰,追求形式,忽视内容的弊习,作者重在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倚重辞采,不堆砌典故,句法上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文笔淳朴自然,有清新隽永。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看法,理解文章写景,叙事,抒情的特点。

      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经典的赋文,是作者在黄州游赤壁后写的,与诗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文章先用传神之笔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好景色以及与客人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酣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吹奏的及其幽怨的洞箫声引起主客之间的问答,文章通过对明月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旷达超脱之下,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的苦闷和自我排遣的抑郁悲伤。学习本文要熟读成诵,注重体会景,情,理交融和赋文精美的语言妙处。

      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写给朋友裴迪,约请他明春前来同游的信。开篇先写山中“景气和畅”之美,接着说,由于裴迪正在温书,不便相邀,于是只好自己去了山中,为下文邀友春游埋下伏笔。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夜的美,冬夜特有的宁静,并过度到对昔时“携手赋诗”的回忆,又自然引发对来日同游的期盼。第三段,写想象中春日景物,发出同游的邀请,语言明快,有生气。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它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议论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先借托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得缘故,再以游山为喻,层层深入发挥,展开议论。作者不仅强调“志”的重要,而且强调“力”与“物”的必需。在客观条件不具备时,作者尤其强调要“尽力“尽志”,这与他力主的政治变革精神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作者又从“碑仆”联想到对传闻要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这也是作者所倡导的在学习中要深入思考,谨慎进取而不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的学习态度。文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事与后理紧密想扣,把深刻的道理谈得具体生动而又浅显易懂。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四篇散文均为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它们描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或者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第二类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金岳霖先生》,它们是描写先师形象,表达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在教学本单元的散文时,我们应该深入的考虑作品中人物的遭遇、行为,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在这篇课文中,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鲁迅先生深刻而稳健的笔触,去了解与“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事实,与鲁迅先生那“出离的愤怒”和“浓黑的悲凉”产生同感。《小狗包弟》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作者笔下的金岳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行将结束时有这样一句话:“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可以视做对老年金岳霖的特点的概括,也可以视做对他的一生特点的概括。

    本单元的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个人物的一个个片段故事,教学这些课文首先要分析人物,要分析人物就得分析这些小片段,要分析这些小片段就要抓细节描写,抓细节就要抓作品中人物的外貌描写、言行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与人物相关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环境描写。如鲁迅对刘和珍平日保持温和的神情、与老师交往注重礼节的描写,既证明受害者是一群纯正的青年学生,也证明段祺瑞执政府的疯狂无理和反动文人造谣的阴险无耻;至于梁实秋笔下的梁任公和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几个精彩的细节即把他们的性格显现无遗。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作者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这些课文篇篇都有作者的真“我”,我们能从中看到悲伤愤怒的鲁迅、伤心悔恨的巴金、诙谐幽默的梁实秋和汪曾祺。阅读散文就要注意品情味,情味不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趣味等,情感、情趣和趣味是散文中的灵魂、核心。

    散文以“散”名世,形式活泼,章法自由,那么与此相应的文章线索必不可少,散文的线索大致有三条:情的线索,理的线索,事的线索。《记念刘和珍君》全然顺着作者感情构造章法,处处洋溢着作者的激情,议论、抒情随处可见,而有关刘和珍的行事散见于全文各处,并无完整的成片成线的叙述;《小狗包弟》则有所不同,全然顺着故事发生的时间次序构造章法,作者的感情抒发主要见于文章后半段。《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金岳霖先生》是作者凭着对所写人物的记忆线索,并按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建构章法的,时而叙述,时而描写,时而议论。

    对于中学生来说,品味语言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任务。学习散文语言,首先应该做到解读难句、品味意蕴深刻的语句;其次还要赏析一些重要语句,记诵一些优美、精警的语句;还要总体地评价课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在不同课文之间进行比较;从读写结合方面说还要仿写句子,记住词语、句式以便在作文时化而用之。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可以熟读全文,背诵若干文段,但首先要把文中的一些难句读懂,不可囫囵吞枣飘忽而过,在此基础上,则可以着重赏析一些精警语句,还可以仿写句子;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可以朗读几遍课文,寻找对梁实秋的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的感觉,并对文中一些精彩描写的语句和一些简练生动的文言语句进行重点赏析。

    此外,我们要特别注意挖掘课文中的人文精神。所谓挖掘,就是深入探究、细致分析、真情感受,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挖掘的对象,一是课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二是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人格魅力。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我们可从中感悟鲁迅刚正不阿的品格,感受刘和珍等进步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反省、忏悔是《小狗包弟》的主题,一个受迫害、无责任的老作家对自己反省,对小狗包弟、对读者、对社会表达忏悔,这是作者道德主义的表现。我们读这篇课文,不仅要感受作者的这种崇高精神,还要把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检视自己的道德增益或道德缺损。学习《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金岳霖先生》,我们可以发现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溢于言表,汪曾祺对师长的敬爱则藏匿于诙谐幽默的情调之中,我们读描写国学大师的作品,应该见识其成就,仰慕其才华,崇尚其精神。


展开余文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文体特征属于新闻和报告文学类,课程标准中归入实用类文本,要求“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本单元文字障碍比较少,教师不必像前三个单元一样,在关键字词上精雕细琢,在精彩语段上反复吟诵,更多应采用整体感知,比较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新闻的基本方法,学习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进而了解新闻和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和基本结构,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

本单元课文文字较为浅显,可打破传统的教法,重新组合教材,例如把《短新闻两篇》和《飞向太空的航程》合成一个小单元,重点解决新闻的类别、新闻的基本格式和新闻背景的特点与作用。《包身工》作为一个小单元,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理解材料和背景资料的有机结合,议论和抒情文字在文中的作用等问题,也可参照《教师教学用书》P124“《包身工》研究性学习案例”的方法,把这篇课文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则作为自主阅读课例,每个同学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带到学习小组中共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疑难问题在讨论课中和教师共同研究解决。

具体的课程目标设计如下: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了解香港回归和“神舟五号”飞射成功的基本情况,增强振兴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振兴民族和促进国家统一富强的意识。

2、  认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愚昧和灾难,探讨形成的原因,自觉树立维护人类和平、敬畏生命尤其是尊重弱势群体(如“芦柴棒”这一类人)的意识。

3、  以航空英雄、基层劳模为榜样,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知识和能力

1、  新闻的一般特征,报告文学的特点。

2、  阅读新闻,筛选信息的能力。

3、 攥写新闻、通讯的能力,程度较高的同学尝试写报告文学。

三、过程和方法

本单元主要的方法是:目标解读法、自主阅读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  目标解读法。主要适用于第13、第14课,教师课前可设计几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在小组中讨论,在课堂上交流,教师也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交流阅读感受,一些知识目标在课堂上加以明确、解决。

2、  自主阅读。主要适用第15课,自己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在学习小组中和同学共同研究,寻找解决的方案,一些比较大,比较敏感的问题,比如通讯和新闻有什么?掏粪工时传祥在现代社会还能被评为全国劳模吗?可存疑,留待课堂讨论,课堂解决不了的,可请教专家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专题。

3、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刘发虎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阅读指导课:《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一)
下一篇:2012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学生作文范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