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800
标签:
教学论文
抓住文章思路,组织课堂教学
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小学
○续梅英○
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思路的重要性。因为读文章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就便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写文章讲究文章的思路,就便于布局谋篇,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路训练,就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项任务中,找到了一个训练的共同点。下面以《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一、要抓住文章思路,教师必须有一条明确的教学思路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教师必须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地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理解课文。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这篇文章属于倒叙式的纵向思路。掌握了文章思路,我又根据学生思路的特点,安排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全文分三教时教学,第一教时是预习,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进行朗读指导。目的是让学生先熟悉课文,探索一下文章思路。第二、三教时是分段讲读课文,采取边读、边画、边思、边议的教法,讨论闰土外貌、动作、语言方面的特点,结合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
在第二教时的复习提问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叙述的?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材料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不仅揭示了文章思路的顺逆关系,而且为课文分段、讲段意、揭示作者的行文线索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我在讲读课文时,并不是按照作者的行文线索逐段依次讲读的,而是从课文的中心入手,直奔重点段落,以“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作者在描述少年闰土的特点时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这两个问题把同学们带入了第三段的学习。当讲到第四段闰土动作的特点时,我又以“在闰土的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一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入第一段的学习,这样就把一、四段结合起来分析,既还事情发展的本来面目,又照顾了学生思路的特点。因为看瓜刺猹这一段写得最生动、有趣、也最惊险,所以最能引起同学们阅读的兴趣,留给同学们的印象也最深。在讲读分析了闰土的劳作之后,我问“闰土是这样一个淳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和他是怎样认识的?”这样又把同学们带入了第二段的学习,这一段课文虽属交待性质,但又非提一下不可,这样处理既揭示了文章的顺逆、详略关系、又使同学们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要抓住文章思路,必须紧扣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在每一组课文的教学中,抓住了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抓住了这一组阅读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教学时,又必须以文章的思路为主导,恰当地揭示和处理好种种逻辑关系。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人物特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写法,把握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言上的特点,我在讲读课文时,把重点放在了对少年闰土动作和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与讨论上。因为外貌描写是静态描写,而动作和语言则是动作描写,这样便很好地揭示了文章思路的动静和详略关系。
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为的是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去抓准人物性格特点,所以我在进行这方面教学时,并不满足于学生对人物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外表去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讲到闰土的外貌特点时,当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后,我便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抓这三点来写?”讲到闰土的动作时问:“课文中讲闰土的动作主要是通过哪几件事写的?为什么看瓜刺猹给你的印象最深?捕鸟,捡贝壳这两件事,又表现了闰土的什么特点?”在讲到闰土的语言时,我让同学们谈谈闰土的几段话中,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自身体会,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看到了闰土热爱劳动、聪明能干、知识丰富、天真淳朴等性格特点,这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恰当地指导了文章思路的内外关系。使作者、教者、学生三者的思路融为一体。
三、要抓住文章思路,必须引发同学们的积极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的思路与训练学生的思维,两者的要求是一致的。因为只有围绕文章思路的积极思维训练,才能有效地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智力,使语言文字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辩证的统一。
那么,怎样围绕文章的思路,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呢?那就是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在“引”字上发挥主导作用。如我在引导同学们学习关于少年闰土动作这一段时,我凭借课文,遵循作者的思路,抓住同学们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看瓜刺猹”一事,让同学们谈体会,说看法,并不失时机地结合第一段的学习,抓住了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引导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启发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妙境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由于这一段是用对话的形式写的,而学生对闰土语言的特点又难以理解,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先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以及作者的插说部分在书中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然后抓住闰土的语言,要求学生阅读后谈自己最感动的一点。这样学生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闰土语言上的特点,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体会出来了,发现出来了,教师据此总结,也就水到渠成。
总之,“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遵作者构思之路,还要遵学生思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师: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展开全文阅读
生:写了三件事,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
生:我补充一点,还有看跳鱼儿。
生: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师:对,看跳鱼儿这件事,看不出闰土动作上的特点,可以先不讨论。
板书: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
师: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对你印象最深?
生:在这三件事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瓜刺猹这件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而且以前我根本没听过这样的事,听了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
生:因为这一段作者写得很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从而更加突出了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生:这一段写得最生动,我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英勇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最深。
生:我觉得这一段不仅留给我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是很深的。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形象,也正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师: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机敏、勇敢、能干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十几人举手)
师:(引导同学们想象这幅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学生: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由轻声读、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师:现在你们的头脑中浮现出这幅画面来了没有?(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手)
师: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
生: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师: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英勇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学生找后回答)
板书:捏了胡叉
轻轻走去
看了猹了
用力刺去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生:(略去复述部分)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我也用这样的办法捕过鸟,但没有捕到。
生:补充一点,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生:(略去复述部分)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生: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一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师: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生: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师:“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仿佛”在这里当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讲。(几个学生讲)
师:对。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他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师:讲得很好。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
生:课文中一共讲了少年闰土的四件事。是采用对话的形式讲的。
师:对。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学生默读勾划)
师:现在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生:(读闰土的话)
板书:讲捕鸟、讲捡贝壳、讲看瓜刺猹、讲看跳鱼儿。
师: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小组讲)
师:现在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学生情绪高昂、纷纷举手)
生: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生: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有趣的生活。
生: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爽地邀请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
生: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
生:我觉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同学还继续纷纷举手要说)
师:因时间关系,课堂上不讲了,下课后我们在小组继续讲。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师: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
生:这一段话说明“我”知识缺乏,什么也不知道,只是无根据地把它想象成像小狗一的东西。
生:知识缺乏不恰当,应改为贫乏。
师:改得好。造成“我”知识贫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黑暗的旧社会。
师:对,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
生:我补充一点,这里用的两个破折号和我们前边讲过的《蝉》一文的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教师插说,有如括号的作用,但和括号不同,它必须读出来)……
教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评析
太原市南城区教委 张月仙
一句句、一行行地读着,读着,仿佛我就是学生,正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仿佛一位天真、朴实、勇敢、机灵的农村少年就在我身边;仿佛闰土那逼真生动的话语就响在我耳旁……
尽管我读着的只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节语文课的片断,而且还是摘要,并不详尽,然而它画了。足以显示出续梅英老师教学艺术的魅力来。
这节课中,续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以“哪几件事重点描写闰土的动作,其中哪件事对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三个问题引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来,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分体现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闰土身边。
教学中,续老师亲切地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晚上,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银项圈,捏了胡叉,轻轻走去,用力刺去……难怪闰土英俊、勇敢、机灵的形象给学生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原来闰土这个农村少年的特点已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
教学中,续老师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续老师很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怪不得,读着,读着,我看见了,我听见了,我希奇,我兴奋……
教学中,续老师激发指点学生读、想、说、评,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思想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在读、想、说、评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领悟得到的。捕鸟、捡贝壳、看跳鱼儿这三件事都是学生从“看瓜刺猹”的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的。仅仅一节课的一个片断,就已经显示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不然,我怎么会也变成学生,正把手臂高高举起,抢着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大概就是艺术享受的乐趣吧!
标签:
教学论文
抓住文章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运用多种形式 培养听说能力
下一篇:
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