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474  
标签:教师随笔
出于一己之私的道德是靠不啄(做好事是否需要报酬)
花间一壶酒

      一位杨女士,去茶馆打牌后遗落5000元现金,被服务员拾到后归还。杨女士丈夫到茶馆领回现金时给服务员200元酬谢。回家后,杨女士觉得不应该给酬金,夫妻俩到茶馆当着茶馆人员的面起了争执,最后当事人退回了200元。杨女士认为服务员这种行为不对,打电话给报社希望曝光。(6月14日《新快报》)

      这实际上是一件不大的事,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形也并不少见,不同的是标的物可能有所不同,或者在数量上有所差异,比如说是一件衣服或者是50元钱等等,如果标的物不足以动人心,那么新闻中的一幕也就不会出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利他性的道德意味着当事人是在与自我灰色的欲望交战。这场内心的交战是有胜负的,战胜了欲望,成就了道德,失败了,结果也必然相反。

      当然了,自私也好,利他也罢,但凡是人,就摆脱不了受其左右。道理很简单,自私来自于生存以及更好生存的生物性本能,在其作用下,作为个体的人会展现其好斗、残酷、阴险狡诈的一面,有意思的是,当一个人以群体的一个分子在表现这一特点的时候,往往会以族群的英雄和榜样性人物的面目出现,如好斗成就了勇敢、残酷反为意志坚定、阴险狡诈甚至可以等同为智慧勇敢等,这说明,自私与利他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转化。

      对于道德而言,习惯的认知是源自美好的情感和信念,也就是善所产生的利他行动。当然,功利主义的解释认为,道德是利益最大化考量的结果,因为如果人都极度自私的话,大家都没好果子吃,如果相反,相互友好,相互利他,那么这个世界将无比的美好。在此层面,道德又成了人类至高的追求。

      很显然的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在极度的自私与无私之间选择一端,人是复杂的,这个世界也并不简单,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在狭隘的善与恶、是与非之间游走。一些与生俱来的偏执严重影响着我们对一些是非的判断,比如我们习惯于以己律人,不符合自己意志的都是敌对的、错误的,等等,尤其喜欢做道德审判员,以一己的观念来判定别人的是非。所以,当我们看到别人见死不救时可以痛骂道德的沦丧,实际上,世风并不总是日下的,当有人因为做好事受委屈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因为关键时刻帮助他人而成为社会的楷模。

      尤其是当我们自己成为具体事件的当事人的时候,更要明白,善恶从心,这是一种自为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奢求别人放弃自己利己的权利,但是我们有要求别人不因为利己而伤害我们的合法利益的权力。以这个角度来观前述新闻,可以看到,杨女士在茶馆打牌的行为,是在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权利和义务上合同关系,她遗落的5000元现金,茶馆本就有保存归还的义务,取回理所当然。

      从茶馆的角度,200元的酬劳没有必受的理由。当然,如果将200元的酬劳看作是对茶馆合作的奖赏,亦会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从而减少日后发生意外失财的可能性。很明显的,杨女士应该是强调了茶馆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的一面,但是从道德方面来指责服务员,却是搞错了事件的性质。从道德的角度,做了好事却得到负面的激励,实质是鼓励人们向坏的一面靠拢。而从维护社会优良秩序、和谐环境的角度,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从这个角度,杨女士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实际上也将自己置于被指责者相同的位置上。

      这件事在网上也颇受关注,尤其是对服务员一面倒的同情,表明了人们对于当下道德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隐忧,但是关心归关心,却不能混淆问题的性质,尤其不能武断的作出道德的评判,尤其要避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抡起道德大棒打倒一片,那是很容易造成误伤的,包括伤到自己。

      还有一个由此新闻引出的问题,就是做了好事该不该获取报酬?以往我们认为不该在其中掺杂金钱和铜臭,这实际上对于是一种偏执,不宜于道德环境的形成。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说,我国一个社会认为利他的道德行为是好的,有必要予以提倡,那么就需要对此类行为做出正面的激励,至于这种激励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是道德层面的还是法律制度方面的,激励至何种程度,取决于这种行为的稀缺程度,实际上社会风气越是不好,越能体现出道德的可贵,这是个常识,那么从社会的角度,对于做出利他行为的人就应该给予更高程度有效激励,这样才能形成表率和榜样。
标签:教师随笔 出于一己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关于孔子的绯闻(孔子见南子)
下一篇:《骆驼寻宝记》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