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019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实词
通假字
(1)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音同或音近(双声、叠韵)的关系
(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3)从借代关系上看,(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字仅被另一个字借用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
2、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一般名词作状语 (3)方位名词作状语
(4)时间名词作状语 (5)动词活用为名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8)意动用法 (9)使动用法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六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之、 而、然、为、与、以)
二、典型例题剖析
赵 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
wò chuò( )循默 补zhuì( )旧纸 guǎ( )学术 读之jìng( )日 hé( )户启箧( ) 奏牍掷( )地 既hōng( ) 尝奏荐( )
2.解释下列加点字。(10分)
(1)少习吏事________ (2)循默___________ (3)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 (4)岸谷__________
(5)虽多忌克___________(6)卒用其人_______ (7)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 (8)及为相_________
(9)寡学术______________ (10)既薨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8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0分)
(1)家人发箧视之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2)普颜色不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5—11题。(2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5.翻译句子。(6分)
(1)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写赵普刻苦读书,为什么要插入“太祖常劝以读书”的记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4分)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末写“家人发箧”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找出文中画出赵普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普颜色不变”、“普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属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龌龊 缀 寡 竟 阖 qiè zhì 薨 jiàn 2.(1)熟悉 (2)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3)像水向下流 (4)形容人严肃刚正 (5)对人忌妒刻薄 (6)终于 (7)自己的住宅 (8)等到 (9)少 (10)以后 3.为:做 作为,当做 担任 是 以:连词,不译 介词,把 连词,相当于“而” 动词,如 4. (1)发:古义—打开;今义—送出,表达,扩大,产生等 (2)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或颜料等,也有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3)龌龊: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今义—形容不干净、肮脏 (4)处决: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枪毙 (5)明日:古义—第三天(过了第二天);今义—第二天
展开全文阅读
5.(1)家里人打开书箱来看,发现原来里面装的是一部有二十篇文章的《论语》。 (2) (赵普)能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6.说明赵普原先并不重视读书,但他能够虚心接受太祖劝诫,终于“手不释卷”,与前形成鲜明对比。
7.第一段写赵普刻苦读书,颇有成效。 第二段写赵普执着奏荐贤人。
8.补充交代赵普所读究竟是什么书,并给他“处决如流”找到根据,揭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理。
9.略,只要合理即可。
10.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11.细节描写, 表现出赵普为国荐贤,不怕挫折的执着与倔强,突出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
三、随堂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2—15题。(16分)
仲永之通悟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声,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①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⑦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 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卒之为众人 卒: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至: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____________________
(4)终无济于天下 济: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次课后作业:
黔之驴
1.给加点字注音。(8分)
黔之驴( ) 窥之( ) 大骇( ) 跳踉( )
远循( ) 益狎( ) 憫然( ) 噬( )
2.根据课文翻译下列加点字词。(12分)
好事者( ) 船载( ) 庞然大物( ) 远遁( ) 益习( ) 计之( ) 因( )喜 稍近( ) 尽其肉( ) 然往来视之( )( ) 乃去( )
3.解释一词多义。(10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6分)
稍近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以为且噬己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乃去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课堂作业
阅读短文,完成5—10题。(38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____________,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____________,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_______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根据课文,在文中空缺处填上相关语句。(8分)
6.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是(4分) ( )
A.不可胜数 B.百战百胜 C.引人入胜 D.不胜其烦
7.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憫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文
(2)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六个过程?你认为哪个过程作者描写得最为精彩,试从老虎的动作、心理来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从这则寓言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的标题虽是黔之驴,实际上描写老虎的情节很多,请你发挥想像,根据老虎的一个动作,来写写驴当时的心理和动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写出两个成语,并用它造句。(4分)
成语: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12.认真体会课文,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驴子与老虎的性格特点。(4分)
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13—17题。(18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子无敢食我也。( ) (2)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
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虎求百兽而食之( )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
(2)虎以为然( )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15.为下列句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4分)
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1)虎求百兽而食之( )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3)兽见之皆走( )
16.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1)终于 (2)达到 (3)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4)帮助
13(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2)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14.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5.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1.qián kuī hài liáng dùn xiá yìn yìn shì
2.喜欢多事的人 用船 巨大的动物 逃跑 渐渐 无义,不译 因此 慢慢 吃完 然而 观察 才
3.以为:认为 把(它)当作 连词,不译益:渐渐(副词) 更(副词) 好处(名词) 然:然而(转折连词) 形容词词尾,无义 之:的(助词) 它(代词)
4.稍:古—渐渐 今—稍微 且:古—将要 今—而且 去:古—离开 今—前往
5. 憫然 觉无异能者 荡倚冲冒 跳踉大阚 6. D
7. (1)老虎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2)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远远地跑开,认为驴子将要吞吃自己,非常恐惧。(3)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4)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较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5)老虎咬断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离去。
8. 先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了,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仍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子还有什么本领。第六层写虎终于吃掉驴子,取得胜利。
精彩之处不作统一要求。示例:“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憫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心惊胆战的心理。
9.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10. 略 11.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告诉人们不能只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判断事物的本质的道理,也告诉人们必须要有真实的才能。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造句略
12.驴子: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愚蠢无能的角色。老虎:在未弄清对方底细之前,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13. (1)不 (2)违背 (3)于是,就 (4)害怕 14. (1)B (2)A 15. (1)A (2)C (3)D
16. 狐假虎威 17. 这篇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情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欧阳腾芳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适”
下一篇:
忧与爱:优劣共存,喜忧参半(教师下水高考作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