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3285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江苏《考纲》规定的七种修辞手法 高考复习(高三)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展开全文阅读
七种常用修辞方法作用总结: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具体。 

②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增添情趣,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引发读者联想,增添作品色彩。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借代——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和鲜明性。 

⑦反复——强调突出,增加语势。 

几种修辞手法的辨析

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 

1、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女儿长得像妈妈。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国有许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像孔繁深、焦裕禄等。 

(3)表猜测的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单纯想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读了《雷锋的故事》,心里有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

2、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5)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例: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2)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例(1)“黄”指黄狗(猎犬),“苍”指苍鹰(猎鹰),都是用特征代事物,事物与其特征是“相关”。例(2)用喻体“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来比喻长而空的文章,本体与喻体之间是性质“相似”,并且我们可以这样说,那些长而空的文章就好像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可改为明喻)。

3、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例:

(1)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2)这颗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例(1)甲事物是云或霞,乙事物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在语句中乙事物出现了。例(2)甲事物是小屋,在树衬托下的小屋;乙事物是含蓄而有风度的人,但语句中并未直接出现乙事物——“人”,而是出现了体现人特征的词浯——含蓄而有风度。

4、排比和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例:

(1)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例(1)是三个平行排列的语句,第一句20字,第二句17串,第三句33字;例(2)是两项对称并列,字数相等,形式非常工整。总之,排比比对偶句数(或短语)多,同时在结构、串数方面的要求比对偶放得宽一些。

  

修辞手法辨析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1、选出下列词语全含比喻义的一项(     )(3分)

A、陷阱 敲门砖 焦点 娇柔 井水不犯河水

B、降温 简捷 蛇足 桑梓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C、桑榆 绕圈子 秋波 墙脚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请缨 晴雨表 捷径 枪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选出下列广告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3分)

A、打字机:不打不相识。

B、电  扇:长城牌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C、手  机: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D、药  品:刻不容缓,请服用××胶囊。

3、“像字句”有的是比喻句,有的不是比喻句。下列几个“像字句”,全是比喻句的一组是(     )(3分)

①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⑥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4、下面四个句子,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

   A、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B、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仓,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C、伊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并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似的姿势。

D、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5、下列句子按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缙绅、大夫、士荟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③哙遂入,披帷而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⑤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⑥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⑦秦有余力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⑧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A、①⑤⑥/ ②④/ ③⑦⑧ B、①③⑧/ ②④⑤/ ⑥⑦

C、①⑥/ ②⑤⑧/ ③④⑦ D、①⑥⑧/ ②⑤/ ③④⑦

6、选出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归类准确的一项(     )(3分)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展开余文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③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⑤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⑧秦时明月汉时关。

⑨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A、①⑥/ ②③⑤/ ④⑦/ ⑧⑨ B、①④/ ②③⑤/ ⑥⑦/ ⑧⑨

C、①⑥/ ②⑤/ ③④/ ⑦⑧⑨ D、①④/ ③⑤/ ②⑥/ ⑦⑧⑨

7、下列句子都属于通感修辞方法的一组是(      )(3分)

  ①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④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⑤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A、②④ B、②⑤ C、①③ D、③⑤

8、填入下面一首五言律诗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诗句是(     )(3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微雨双燕飞 B、潮平两岸阔 C、楚塞三湘接 D、凄凉四月阑

9、有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其上联为“已知天定三分鼎”,下联最妥贴的一项是(     )(3分)

   A、犹事西蜀两代君 B、更具忠贞一片心

C、犹竭人谋六出师 D、未料世称万古碑

10、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为“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应是(     )(3分)

   A、此时无声胜有声 B、道是无情却有情

C、春城繁花笑落花 D、隔水青山似乡山

11、下面的八句诗句,可组成四幅题写园林景色的对联,选出上下联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水清石出鱼可数 ②桃花含露柳含烟

③石含太古水云气 ④竹里登楼人不见

⑤阑干摇红水摇绿 ⑥竹带半天风雨声

⑦花间觅路鸟先知 ⑧竹密花深鸟自知

A、⑧① ②⑤ ③⑥ ④⑦

B、①⑧ ⑤② ⑥③ ⑦④

C、①⑧ ⑤② ③⑥ ④⑦

D、⑧① ②⑤ ⑥③ ⑦④

12、下列对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李清照《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后两句运用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B、南朝乐府《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中“莲子”实指莲子,诗句描写了对莲子抚弄的情态,表达了对莲子的喜爱之情。

C、王昌龄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闺中少妇兴冲冲地登上翠楼欣赏春色,用“喜”铺垫;由一“忽”字过渡,转入因看到杨柳嫩绿之色,想起送别丈夫参军,现还未归,自己是孑然一身,不免“怨”上心头。先扬后抑,情绪急转直下,悲不自胜。

D、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怨春阴咽管弦。”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段矛盾。

13、对下列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A、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蝉”自比,蝉是高洁的,诗人也具有蝉一样高洁的品性,然而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爱之忱,诗人至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B、一、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

C、三、四两句都描写作者独自在狱中感伤老大,青春已逝,壮志未酬。

D、五、六、七三句纯用“比”体,“露重”、“风多”比喻环境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14、下面这副对联对仗不工整,请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在一首诗感动的地方,谁能发现一滴蓝墨水的心跳?在一处情感缠绵的地方,谁能感觉一滴蓝墨水的泪湿?在一个故事终结的地方,谁能知晓一滴蓝墨水的归宿?蓝墨水,我熟悉又陌生的蓝墨水,熟悉的是,你那幽蓝幽蓝的神秘面孔,陌生的是,在你出发之前,你仍旧深不可测,你仍旧是个未知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呼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为了渲染竞渡的热烈紧张气氛,本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寒蝉。

这段曲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A项中“娇柔”、B项中“简捷”、“桑梓”,D项中“请缨”不含比喻义。其中“桑梓”、“请缨”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C(A、B、D三项均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C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

3、B(①句表示比较,④句表示猜度,⑥句表示举例)

4、C(C属于比喻,其余三项属于借代)

5、D(借代/ 比喻/ 夸张)

6、B(夸张/ 比拟/ 双关/ 互文)

7、B(①属于拟人,③属于移用,④属于比喻)

8、B

9、C

10、A

11、C

12、B“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13、C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两句都写自己。

14、调整顺序后的对联为: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说明:“纵目”、“登阁”须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下面是“纵目”所见,若理解为目的性的,即为了“纵目”去“登阁”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纵”(仄声)对“抒”(平声)可,若对“览”(仄声)则不可。“鸢飞”、“鱼跃”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须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或改为“木华”、“水清”亦可。)

15、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反问、拟人。表达了作者对蓝墨水不事声张、默默无闻、不被人看重而惋惜伤感的情怀。

16、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拟(“飞出”)、比喻(“春雷”)、夸张(“直破烟波”、“惊退万人”),渲染热烈紧张的气氛。

17、主要运用了对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排比:增添语势,使离愁表达更为充分。(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马建华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江苏《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理解,叩开心门之钥 主题班会稿(高二)
下一篇: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