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084
标签:
教学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 情境 创设
【内容摘要】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正文】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了”,还在于使学生“会学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创设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对语文知识的真挚浓厚的感情,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巧设情境,在铺垫中激发学习动机
中学生的心理不稳定,较脆弱,缺乏学习动机,需要在学习新知识时设置一定的情境,形成学生感知的刺激物。而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只有当所设置的情境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所谓故事情境,就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受到强烈刺激,各种感官得以调动,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用周总理“理发”这个故事导入课文,学生惊叹于周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对新课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设置问题要注意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达到训练目的。比如在教学《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先让学生想像一根羽毛和一个铅球从同一个高度同时抛下,结果哪个先着地。对于学生的答案先不表态,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学课文。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3、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所谓创设音乐情境,是指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美猴王》时,我让学生唱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头曲《猴哥》,学生来了兴趣再讲课。讲朱自清的《春》时,放了这一课的配乐朗诵带,学生一下便融入了朱自清所描绘的春天的情境中,学习兴趣更浓了。
4、创设“图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创设图画情境,就是利用美术与语文之间的可联系之处,通过画面使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立体可感,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这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在讲授《卖炭翁》一课时,出示图画《卖炭翁》可以使学生在图画的色彩、明暗、形象勾勒中去创造性地领悟卖炭老人的贫穷艰辛和宫使的掠夺行径,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特别是在说明文的教学中,美术作品如图画、雕塑、模型等有利于创设情境,更好地把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等,优化教学效果。
二、优化情境,在新知中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起后,若刻板地去教,学生又因失望而使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由铺垫引出新知把学生带入情境后,应根据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客体。要利用学生能够敏锐感知鲜明、富有色彩的形象,善于用形象色彩和声音去思维,由此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尽可能地避免分析不断、发问不止的“注入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等去创设具体的、生动的、能直接感知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创设“实体”情境,发挥主体作用。“实体”情境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去演示,去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亲眼所见,以此来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学《松树金龟子》一文时,我课前先准备了几只颜色、外形不同的金龟子,课堂上学生结合老师的范读仔细观察它们,学生能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
2、创设“模拟”情境,发挥主体作用。“模拟”情境就是要学生自己作为 一个角色去表演,模拟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有动态过程的情境。这种对教学内容的模拟,学生既感亲切、新鲜,非常兴奋,乐于接受,且又因为自己表演,全部投入,使得学生一看就懂,产生顿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当讲到先生读书时的场面时,我就让学生模拟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从中感受到封建社会读书生活的单调枯燥,并在求知中情感得到了愉悦,主体地位也随之形成。
3、创设“合作“情境,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这种情境具体体现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在讲《“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让学生展开讨论:你对哈尔威船长最后的行为如何看待?学生对此议论纷纷,课堂气氛热烈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
4、创设“幽默”情境。所谓幽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的就是幽默。”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今天的素质教育,更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展开全文阅读
5、创设“迁移”情境。这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这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来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进行点拨讲析,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比如教学《石榴》时,可以联系刚学过的《白杨礼赞》、《海燕》,通过作者对石榴的叶、花、果实的描绘,深入探讨它是怎样托物言志的。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所谓的“物”就是石榴,它象征了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分析了文章之后,我们又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就是象征手法的特点: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抽象的意义,他们必须有相似点。到此,可以设计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一个象征的例子,要求说出象征义。接着让学生以“小草”为题,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
三、依靠情境,在反馈中加强联系实际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还需要把它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语文。这样既强化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沉浸在获得知识的喜悦中。如《鼎湖山听泉》的教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课前我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流水的声音,课堂上谈谈听后的感受,大家争先恐后,有的说很亲切,有的说不可捉摸,有的则认为能让自己内心变得格外平静。由此引入课文,让学生联系切身经验理解课文对鼎湖山泉声的描写,理解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最后,还联系实际,要学生听一听雨声,写一写感受。如果我们每节语文课能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与活动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我相信,在新课程指导下,我们的语文与生活会双赢。
总之,创设运用教学情境这种手段,可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激发;可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学习、探索知识中;可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可使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真正变“学会了”为“会学了”。
沈艳
标签:
教学论文
创设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
诵读经典诗词点亮智慧人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