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384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最后一课》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年级:八年级 课型:精读课 课时:2课时 执笔:韩云生
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2-9-17 学生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能说说人物的性格。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4.能进行创新写作。
教学方法:读 议 展 点 练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课前预习
(1)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及本文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小说。这说明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本文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3)本文作者是谁?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2)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
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以 “最后一课”为重点,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那一种更为妥当?
A.课前、课上和下课 B.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 C.上课前,上课时
三、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一) 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展开全文阅读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教(学)后感:
七、最后一课
年级:八年级 课型:精读课 课时:2课时 执笔:韩云生
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2-9-18 学生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能说说人物的性格。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4.能进行创新写作。
教学方法:读 议 展 点 练
第二课时
继续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二)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集中讨论、。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a、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b、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c、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四、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
1.激活思想
(1)小结全文:
(2)课内外链接:
探究: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3)提问:同学们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2.创新写作
续写提示:①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②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补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③结构要完整。
教(学)后感:
韩云生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最后一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的母亲 导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