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026  
标签: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名著导读教学浅析
 时下,小学阶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初中阶段却未形成一种经典阅读的氛围。笔者认为:长此以往,贻害不浅,一则不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形成,从广义上说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基础不牢固。从狭义上说对学生健康人格素养和综合全面能力形成制约。二则不利于小学阶段国学经典诵读丰硕成果的巩固,会导致诵读活动流于形式或缺乏持久的生命力。九年义务的基础教育中两个组成阶段的脱节,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在初中阶段重视名著导读,引导学生经典诵读,并形成一种定制,意义非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阶段)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我们细究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状况更令人堪忧,完全不能完成《标准》中的要求。

一、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现状

1、教学主管部门方面。

随手翻开手头的各种试卷,包括竞赛和期中、期末素质测评卷中很少看到关于名著内容检测,即使有也只是2、3分的填空。涉及到初中阶段十八部名著的浅层阅读理解中没有,更谈不上在深层阅读理解中出现,有的只是一些让老师也难以捉摸的理性文章,此其一。其二,教学活动中根本无这类活动,更说不上进行专题研讨。这样使基层一线教学人员将“名著导读”束之高阁,教学过程中也可有可无了。

2、老师方面

一线教师围绕指挥棒展开教学过程,现状之一,体现在教学的功利性上。即使有三两分也不放弃,绞尽脑汁,将十几部名著压缩成一两张资料讲义,对名著中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分析概括,让学生熟读成诵,应付考试。现状之二,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平时不指导学生去阅读,只不过是在期中、期末等大考之前跟学生讲一下,划一下重点部分,根本不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研讨。现状之三,体现在课外阅读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也引起教师们的重视,课外阅读更多的是涉及到报刊杂志等社会焦点、热点,精致优美的短文上。也有一些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名著诵读,但只仅限于七、八年级,其实只是布置,根本未进行检查,使学生的阅读任务不了了之。

因此,以上几点教师教学对于“名著导读”根本就是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3、学生方面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很难保证,名著阅读更是极其贫乏。一是时间不够。农村初中生虽有寄宿制,在校时间长,但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少。每个年级几个平行班,一开学便进行“激烈竞争”,陷入题海之中,各个学科连轴转,学生疲于应付繁重的作业之中,哪有时间进行名著阅读。二是兴趣不浓。教师对于“名著导读”的漠然,加之“多彩社会”的诱导,对名著阅读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只是对网络的兴趣,对动漫、猎奇书籍的兴趣,有的只是对考前阅读优秀作文,以应付考试的兴趣。笔者农村从教二十余年,从未看到过课堂收缴的书籍中有过中外经典名著,这便是明证。

二、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教材中“名著导读”栏目的设置,体现了国家将名著阅读已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旨在引导一种健康理性的阅读风气,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为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名著导读”尤其是农村中学要着力构建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教学常规,要注重于“导”。

1、教学主管部门的“导”是关键。

教学主管部门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对“名著导读”应有更正确的认识,要积极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活动。将“名著导读”列入年初、期初工作计划之中,认真落实实施,不能只布置而不检查。要积极开展名著诵读活动,一则使教师学生将名著阅读重视起来,二则使小学阶段的“国学经典诵读”有更强劲的延展性。三则真正能使学生个人成长提供更理性、更优秀的榜样力量。要在期中、期末测评中,将名著阅读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上,最好在浅层或深层理解中涉及到。这样在教师的前期教学中才会有针对性,能更好地促进中外名著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教师的“导”是保证。

“名著导读”中的“导”就是教师的引导、指导。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深刻认识到“名著”中人性的光辉,对学生成长,人文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名著中情节、语言的运用,对学生阅读、写作有着莫大的帮助,比单纯的技法指导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作为老师要做好几下几点:

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前提。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如A、利用影视媒体。网上下载一些影视片断播放给学生看,像一些评书那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以解心中之惑。B、利用设计的问题进行引导,讲解歇后语“梁山的军师——无(吴)用”,向学生提问:吴用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故事?等等,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C、利用课堂,延伸课外。如在讲述《香菱学诗》引导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时,告诉学生《名人传》或《水浒伟》中的人物也是个个性情不同,人人描写传神,激发学生去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然,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平时教学之中足够重视,主动引导,便一定能有更多适宜于学生的激发兴趣方法。

②营造学生阅读空间

针对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现状,要充分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营造阅读氛围,使名著阅读有更持久性。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协调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适当变更课外作业量,为学生争取每周至少不低于两节课的课外阅读时间。要在班级里营造一种勤于阅读,不读无事的氛围,逐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另外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还要进行抽查,让学生的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到实效。

③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展开全文阅读
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实效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其实这也是“名著导读”中“导”的主要内容。阅读方法的指导主要从阅读目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什么地方浏览,什么地方精读,什么地方旁批,什么地方要背诵等等。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另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真正将所看到的内容消化,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去,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指导自己的写作技能,这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3、学生的“读”是根本

学生的“读”是重中之重,是根本,是落脚点。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规律和个性的差异,“读”必须在教师的“导”之下进行,作为学生也应主动阅读,主动接受思想情感的熏陶。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任何外在因素也无法企及的。

另外,作为学校、班主任也要正确认识“名著导读”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沟通社会、家庭力量,为语文教师的“导读”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名著阅读是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让名著阅读真正发挥作用,就让学生走进名著。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花桥镇郑公塔中学 柳碧峰

电子信箱 362406039@qq.com

 

柳碧峰

标签: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海燕》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欧阳詹为妓殉情的爱情故事(长相思—唐诗宋词背后的唯美故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