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393
标签:
教学论文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以兼得
淮阴师院附中 童蓓蓓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变革学习方式成为一种需要,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发展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但教师在理解和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误区,认为接受和探究就像鱼和熊掌只能二取一。其实,主张探究并不等于反对接受,目前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接受在教学工作中的实施。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有机地整合两类学习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功效显著。
关键词:鱼、熊掌、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一、什么是鱼什么又是熊掌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面临共同的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中考虑更多是在45分钟内如何传递更多的知识,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过来的知识。这样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讲得很少,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单纯地认为学习就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是学生一旦离开老师,往往就不会学习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适时地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貌似能解决“接受”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于它。这就好比旧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是鱼,而探究性学习方式是熊掌。孰优孰劣显而易见,故有人大放厥词要熊掌不要鱼。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吗?鱼和熊掌到底可不可以兼得呢?
二、熊掌果真全好吗?
“接受”的弊端就在于“讲得太多”,那么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就要反对讲得太多。讲得太多还被冠名为“填鸭式”,要熊掌的实施们当然要摒弃。正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使实施者们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认为是填鸭式教学的反动。这种误解最终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奇怪现象。
1、无果而终的探究
某位教师与学生探究祥林嫂的死因时有过这样一段话:
师:同学们,你认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生:饥饿、寒冷、疾病
生:封建的夫权的压迫
生:封建家族制度的压迫
生:封建神权的压迫
生:鲁四老爷的迫害
生:鲁镇一群愚昧的群众的迫害
师:你们说的这些都有道理,这些都是她的死因。
在处理这个环节时,教师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设计本来很好,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文本的理解只是感性的,还缺乏理性的分析。这位教师的引导仅仅将学生带到探询未知的大门口就戛然而止。学生并没有从探究学到知识。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得整个环节形同虚设,学生流于探究的形式,而未能探知问题的根髓。
2、偏离文本的探究
我们知道文本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老师教学设计的凭依,也是学生课堂探究的中心。无论教师再怎么拓展延伸,学生再怎么发散思维,归根结底都要回到文本上来。那么偏离文本的探究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譬如说教师在上朱自请的《背影》时,撇开了探究散文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主义精神,而去研究作者是在怀念父亲还是母亲,真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所以说有的课堂看似很热闹,也很精彩,但其实都是在讲废话,因为无本的探究就像是脱缰的野马、无线的风筝,无的放矢,甚至还会南辕北辙。
3、缺失教师的探究
有一种现状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具有普遍性。有很多教师面对、新课改无所适从,将新课改中要求转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片面地理解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则是可有可无,仅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提供帮助。这样,恰恰给某些老师 在课堂上“噤声”提供了借口。譬如说在上口语课时,老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交际。学生没有束缚,天马行空、乱谈一气。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老师又不作及时的引导,课后又不作任何的总结。这样的课堂虽然能提高学生说和交际的兴趣,但缺失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散漫而无所凭依。课后回想起来出了热闹还是热闹,什么都没学到。
……
除此之外,探究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就使我陷入了沉思:满堂灌当然要受到谴责,但是放任自流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否也应该受到谴责呢?看来光要鱼或光要熊掌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三、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我认为鱼和熊掌还是可以兼得的。鱼有鱼的好处,熊掌有熊掌的劣势。因为这两种学习方式,他们出现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里。为什么我们偏要张扬一个而否定另外一个呢?我们先分析一下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缺点,发现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方面,探究性学习需要以接受式学习为基础。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其效率必然是低的,学习只能盲目地、机械的进行。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条件。首先,接受式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具体的经验做支柱,而探究性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接受式学习的基础。其次,在接受式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使新学知识得到理解与巩固。这样看来,探究和接受真的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讲授教学得法,并不一定就导致学生机械地接受学习;同样,探究学习也并不一定是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灵丹妙药。哪种学习方式适合学生学习,学生最有发言权。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具体整合这两类学习方式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扬长避短、各施其效,我想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汲取知识,那么我们离幸福地学习就不再遥远,我们的孩子也将拥有一个更自由、更灿烂的明天。
童蓓蓓
标签:
教学论文
鱼和熊掌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让课堂生动起来
下一篇:
《师说》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