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75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劝学》(节选)/荀子/(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一)
复习目标 1.梳理文言知识;2.了解内容特点;3.积累惜时名句;4.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          

             2.课文内容的记忆默写;

         难点1.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阅读课外文言语段的能力。

教学环节 学生复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

(按环节设计阅读、自测、讨论、训练、反馈等内容)

【精要点拨】

 

【课前知识自测】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同“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天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更,再;“暴”同“曝” pù,晒干)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注意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8.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9.金就砺则利(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

 11.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三、文言常用虚词“而” 和“ 焉”的用法归纳

1.而: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②蟹六跪而二螯         (并列关系,不译或译为“又”)

       ③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可不译)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⑤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关系,因而)

⑦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表承接关系,不译或为“就”)

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表目的关系,可不译) 

⑨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通“尔”,你,你的)

         ⑩军惊而坏都舍(通“如”好像,如同)

 2.焉:

①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从这里)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

③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兼词,“于彼”在此事上)

④且焉置土石(兼词,“于何”在哪里)

⑤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当于“之”)

       ⑥未知生,焉知死(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⑦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⑧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⑨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词尾,相当于“然”、……样子)

四、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上。

  3.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下饮黄泉    古义:地下水,很深的地下水。

                 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6.木受绳则直  古义:墨线。  今义:绳子,绳索。

五、特殊句式: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者”表判断)

3.用心一也(“……也”表判断)

4.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判断) 

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用“乃”表判断)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则”表判断)

7.夫六国皆诸侯(用“皆”表判断)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用“为”表判断)

9.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用“非”表否定判断)

    10.刘备天下枭雄(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展开全文阅读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课堂教材梳理】

一、思路结构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二、设喻方法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 正反设喻反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道理隐于比喻;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再设喻。

【课内练习反馈】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中绳 zhòng 槁暴 pù 輮以为轮 róu 金就砺则利 lì

B.参省乎己 xīng 须臾 yù 跂而望 qí 靛青 dìng 

C.跬步 guī 蓼蓝 liǎo 生而异也 xīng 骐骥 jì

D.锲而不舍 qiè 驽马 nú 金石可镂 lǒu 蛟龙 jiāo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虽有槁暴(晒)               ②輮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    ⑥非利足也(走路)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显彰(显著,清楚)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C 与世隔绝)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极)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死)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4.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竭力)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有力的弓)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壮)

D.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强迫)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宽容)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虚假,假装)

B.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包庇)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6.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名望)

A.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向远处看)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

C.先达德隆望尊. (希望)

D.适冬之望日前后. (农历每月十五日)

7.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名声)

A.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嗅)

B.以勇气闻于诸候. (闻名)

C.不能称前时之闻. (见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8.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以,因为) 

A.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使……弯曲)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接近,放到……上)

C.假舆马者,非利足了,而致千里. (达到)

D.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

9.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义相同的一句:( )

(1)正中下怀( A )

A.木直中绳             B.天门中断楚江开

C.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D.百发百中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

A.早岁那知世事艰       B.草木有生而无知

C.知小谋大             D.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昔者先生以为东蒙主

C.七十者衣帛食肉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B )

A.令有功于国           B.功败垂成

C.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D.劳苦而功高如此

(5)积土如山,风雨兴焉(C)

A.此先汉所以兴降也    B.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C.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展开余文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我孰与城北谁美 

1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B)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3.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寡人之于国也

④屈原至于江滨      ⑤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14.下列成语,“备”的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C )

A.常备不懈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E.求全责备

1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C )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②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⑤黑质而白章              ⑥吾恂恂而起 

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③⑥⑦

【课后拓展训练】

下面三节文字选自《荀子•劝学篇》,按要求完成1—10题。

(一)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②。

(二)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三)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③兰槐,一种香料。

1.句中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其渐之滫(渐渐)

B.形乎动静(体现)

C.教使之然也(这样)

2.(一)文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的词是:( C )

A.学;劝    B.入;出    C.布;美    D.身;己

3.(一)文中的“乎”和“曷”分别可用( 于 )和( 怎么 )来替代。

4. 给(一)中画线的句子加标点. (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5.“一可以为法则”正确的译文:( D )

A一定应该认为是准则     B.一方面能够当作准则

C.能够给人作准则         D.认为可以作准则

6.“形乎动静”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D )

A.表现在言行举止上      B.在行动和举止上体现出来

C.形成于行动上          D.行动合乎礼仪

7.“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的正确译文是:( A )

A.若把它浸在臭水里,那么君子就愿意接近,平民就不愿佩戴

B.若把它浸在臭水里,那么君子就不原接近,平民就不愿佩戴

C.若把它浸在臭水中,君子就不愿亲近,平民就不愿服用

D.它浸在臭水里,君子不靠近它,平民不佩戴它

8.(二)文画线句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D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劝学警句积累】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再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庸人费尽心计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是利用时间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你有一天将遭遇到的灾难是你一段时间疏懒的报应  

•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  

•心灵的致命的仇敌,乃是时间的腐蚀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铭刻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生命中的时光,没有一分一秒是可供我们丧失的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无论谁都无法把时间和潮汐束缚  

•下苦功,抓今天。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剌股情方励,偷光思益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如此春来春去,白了人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今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是吾忧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作业

布置 1.整理课堂笔记;2.选做优化方案;3.复习韩愈《师说》。

教后感

(学习总结)  

备课时间:2013年09月05日      编写人:  审核人:

 

杨奇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劝学》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作文结构漫谈》 作文指导
下一篇:《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