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导学案设计
阅读:348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每个孩子都是骄傲》李镇西 (高一)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走到哪所中学,往往会看到一些标语:“祝贺我校某某夺得今年全县高考文科第一名!”“祝贺我校某某夺得全市中考状元!”“祝贺我校今年高考升学率夺得全区公办学校第一名!”(顺便说说,“祝贺”一词用在这里导致标语成为病句——哪有自己“祝贺”自己的?应该是“庆祝”。)还有各种关于中考高考优生的成绩榜,可以想见,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学校将会有大学录取榜,考上各名牌大学的学生的名字和照片将被醒目地展示在学校大门外。

其实“第一名”呀“状元”呀等等,学校说的都是事实,这样大张旗鼓地宣扬也没有错。本来嘛,老师们流汗流泪辛辛苦苦奋战了三年,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以这种方式表达一下自己的喜悦,也是应该的。取得了成绩,当然应该庆祝。

但我隐隐有些不安:那些没有取得中考优异成绩的孩子,还有那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就不是学校的“成绩”了吗?如果他们这段时间回到母校,看到铺天盖地的这些喜报红榜,他们将平添多少自卑?他们“情何以堪”?

所有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从来都宣称“要爱每一个孩子”,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当然就包括升学成绩平平的学生,还包括由于基础的原因,由于身体的原因,由于智力的原因,以及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而没有能够在学业上不那么“光彩”孩子,有的孩子升学成绩甚至还很糟糕,可到了“关键时候”,有的学校爱的还是那些成绩好的孩子。

难道没有中考高考没考好孩子就不是我们的“成绩”了吗?

有人会可能对我这个问题感到不解:没取得优异升学成绩的学生怎么能算是学校的“成绩”呢?

是吗?那我就要追问了——不是说“做人第一”吗?不是说“多元智能”吗?不是说“做最好的自己”吗?怎么到了现在,这些话就不算数了?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铜字标语还在高大的教学楼墙上闪闪发光呢,怎么到了现在,学校的眼中就只有部分升学成绩“骄人”的学生了呢?

我一直认为现在的教育很功利,有些学校很势利,现在“势”中考和高考之“利”,将来“势”校友中的“局长”“厅长”“老板”“董事长”之“利”——看看每次校庆时,坐在主席台上的那些油头粉面的“杰出校友”就知道了。如此势利之下,你让那些学生如何“今天我以学校为荣”?

“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骄傲!”这是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生前一句话。这句朴素的话,让所有只把“尖子生”视为骄傲的教育者感到羞愧!

要承认,只要是选拔性考试,就必然有落榜者——如果人人成绩优秀,这样的选拔考试绝对是失败的;但从做人的角度说,从以后的人生来说,落榜者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者,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只要孩子在学校学会做人,富有爱心,品行端正,热爱劳动,他就是学校的骄傲。在拙著《爱心与教育》中,我特别写了一位高考落榜生宁玮,这女孩虽然没考上大学,但因为她的善良和勤劳,在打工途中,不断给周围的人以温暖,她也因此而赢得了自己的幸福。我发自内心地为她是我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走进一些名校,特别是一些百年老校,会看到学校墙上挂着一些院士和名人的图像,图像下面会注明,这都是母校“培养”的。每当这时,我就会想,建校一百多年了,就培养这么几位“人才”啊!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更多的普通劳动者难道就不是学校培养的?我曾在我校教工大会上说过,我们学校还年轻,创办才几年,我坚信,以后我们学校也会走出科学家、艺术家,但即使到了那时,我希望我们的校园里,不仅仅有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肖像,同时还有从我校走出去的“中国第一厨师”的肖像,“中国第一环卫工人”的肖像!

我再次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让每一个从自己身边走出去的人,都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人,决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是包括了未来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孩子。有人曾经质疑:“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同他一样赫赫有名的杰出人才?”进而怀疑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伟大。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偏颇的。一个人能否成为科学家甚至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和他的天赋以及家庭教养有关,和学校也有关,但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了这样或那样的大奖,是否考上了清华北大或哈佛耶鲁(甚至为此目的而不择手段地挖别人的优生),而忽略了培养了无数善良勤劳富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是教育的悲哀!

还是回到文章的开头。学校取得了中考或高考的辉煌成绩,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庆祝,但在宣扬中考第一名或高考状元时,是不是同时也张榜公布并表彰一下各种类型的优秀学生?——最善良的学生,最勤奋的学生,最乐观的学生,最坚强的学生,最孝顺的学生,最阳光的学生……这些孩子也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啊!他们也是母校的骄傲!

有一个故事大家已经熟知,但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

美国总统卡特当选之日,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说她培养了一个杰出的儿子。可卡特的母亲却骄傲地说:“还有个同样杰出的儿子呢!他是卡特的弟弟,正在我家后面的园子里种地……”

 

胡一平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每个孩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与波德莱尔的对话 学生习作(网友来稿)
下一篇:高考现代文阅读21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