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张悦:WHY SO,WHAT IF SO,HOW TO BE SO,三句的意思是为什么要大量输入外来文化的语言?如果要大量输入语言,内容又应该是什么,才能让学生始终感兴趣?如果要大量输入语言,如何对教育的过程把握和监控,即对于教师,实际可操作性如何? INPUT-INTAKE-OUTPUT指的是听读输入--心理习得---说写输出。 另外,感谢K12的编辑,能有这个胆量发这种尖锐的文章在头条,说为“真的勇士,敢于面对冷落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这使我感到黑暗中的还是有一线光明。这里衷心的向K12的工作人员表示敬意。
南京大学的杨威廉教授说过语言学习的关键是大量接触。但如果进一步问一下,WHY SO,WHAT IF SO, HOW TO BE SO ?问题又回到了语言和文化上来。我之所以把“语言学习,九分文化,一分语言”讲的那么绝对,也主要是因为我感到似乎只有这么说,才能解决刚才的三个W,才能实现语言的大量输入,在大量输入的过程中,实现input-intake-output的语言学习的自然过程。 不知诸位先生意见如何,还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