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996
标签:
教师随笔
汉武帝为什么对司马迁施加宫刑
公元前99,夏,汉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由此可见,汉武帝并不是真的想让李陵出去跟匈奴干架,而是想让利用李陵给李广利当个保镖,然后让李广利顺顺利利,轻轻松松的那个战功,好升官。汉武帝是这么想的。
但李陵却不是这么觉得的,或许是受了他祖父李广将军的影响与激励,李陵是一心报国,他是真的想和匈奴人干架。于是,公元前99年深秋,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 与单于遭遇,匈奴又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是不久便弹尽粮绝,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李陵被迫投降。
好了,李陵自己的事情基本到尾声了,现在回头分析问题。主要就两个,李广利和李陵。
首先,李广利是汉武帝的亲戚,汉武帝想让他升官,方法是利用李陵帮他夺取战功。无论这方法是他想的,还是汉武帝出的,此人的品行问题都值得推敲。其次,李陵激战八昼夜,一个援兵都没有,这问题又是谁来负责,还是李广利,是八昼夜时间太短,骑兵赶不到吗?未必!最后,李陵被俘后,他这个主帅貌似一句话都没说——还要说什么呢,为李陵求情?那是奢望。
现在,该说李陵了。李陵为什么投降,我想至少有3个原因:1,他不想让部下白白送死。这些人毕竟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白白死去毫无意义。于是,他准备投降了。2,他不想让那些希望他死的人看着他死,被奸邪之人害死,死不瞑目。3,他不想死——这是人之常情。因此,于情于理李陵投降是很正常的,何况人家匈奴人都死了一万多人了还继续优待俘虏,这容易嘛人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陵将军想在他乡继续造福人民。不过可能性很小,如果他真的有这个觉悟的话,就不会不理解汉武帝的意思,傻不垃圾的带着5000人(还是步兵),就往前冲了。
以本人愚见,李陵将军的投降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至少他没有干过任何不利于自己民族的事情,他与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国家的汉奸不同,他需要的只是活下去。他也是一个人,他有活下去的权利!
之所以李陵背上了一个汉奸的黑锅,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汉武帝。
这就要讲到李陵事件所牵扯到的人物了。主要人物也是俩,汉武帝和司马迁。
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结果这段话触怒了汉武帝,司马迁不幸遭到宫刑。这就是李陵事件的后续影响。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司马迁说得好好的一段话就触怒了汉武帝了呢?这是关键。
李陵出征的军队中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李陵,另一个就是李广利。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李陵被迫投降。那么, 为什么奋战了八昼夜而主力部队的支援却一直未能赶到?是八昼夜对骑兵来说时间太短了吗?恐怕未必!
李陵出事之后,罪名总得有人来承担吧。同样,要么是李陵,要么是李广利来承担,而后者的罪名恐怕还要比李陵更严重,但他却没有承担罪责,原因就是,他是汉武帝亲自派出的。如果说李陵没错,那么李广利就是有罪的,那么汉武帝。。。 在高度集权的情况下,武帝会承认这么没面子的事情吗?那是铁定不会。所以他要找个人来背黑锅,那个人就是李陵。
李陵虽说是李广的孙子,但是他毕竟不姓刘。而李广利虽然也姓李,但他是武帝的大舅子,怎说也是一家人。于是,刘彻先生彻底发扬了祖上牺牲小你,完成大我的革命精神,把李陵给坑了。
那么好了,现在司马迁你小子说李陵没错,那么就是说李广利错了,那么就是说明我看走了眼,看错了人了,滥用小人,残害忠良,还外加贪恋女色,帮人走后门!好小子,敢骂我,我刘某人岂是你说骂就骂的。活腻了你!老子阉了你!不阉你阉谁?!
所以啊,司马迁前辈,我只能说句节哀顺变了。而李陵,尽管你是名门之后,但这个黑锅你背定了!谁让你小子不听话。
所以最终问题落到了汉武帝身上,就是他个人的喜好,外加权利的高度集中,从而导致了整个李陵事件。但是这并不影响汉武帝的形象,因为他是汉武帝,那个功勋卓越的武帝,即使再来几个李陵事件也不会让他背上坑害忠良的罪名,因为他的功绩足以盖过这一切。
好了,这个李陵事件分析完了。
在这里,我并不想去谈论什么善与恶的问题,不想说谁对谁错,因为很多事情,很多人,都不是用善与恶可以说清楚的,这是人性的问题。
标签:
教师随笔
汉武帝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演讲稿——《师爱,静水深流》 (高一)
下一篇:
李陵事件经过以及对司马迁的影响(报任安书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