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385
标签:
教学论文
我们应该如何做老师——一个语文教师的思考
肖保全
鲁迅先生曾提出:我们应该如何做父亲?
目前,在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忧虑、极大的关心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反省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师?教学生之前,我们如何教自己?让学生做之前,我们如何做?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语文如何教,作文如何写这些问题似乎就一直困扰着教师与学生,以至于1984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就是要求“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展开议论的。也许是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太快,十几年过去了,到如今语文如何教,作文如何写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是,进入九十年代晚些时候,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种新闻媒体对语文教学、作文写作表现出了超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关心与关注:1998年年末,上海《萌芽》杂志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7所著名的大学举办了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期“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新概念作文大赛”倡议书》)1999年年末,《中国青年报》与顶新国际集团为了“进一步展现中学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人群——眼中的世界和心中世界;进一步激发中学生——这一将要迈向独立人生时期——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顶新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启事》),联办“顶新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大赛采用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题目的形式进行;当“顶新杯”作文大赛刚刚进行到第二个赛季的时候,2000年3月由新民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羊城晚报等17家晚报主办,北大、复旦、浙大等17所高校协办,文汇出版社承办的“今晚杯”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又拉开了帷幕。
面对如此热心、如此以改革作文教学为“己任”的新闻媒体,我们的语文教师又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呢?既然改革作文教学,冲去旧的模式是新闻媒体的任务,那么,语文教师的任务又该是什么呢?
诚然,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需要全社会来关心、支持。但勿庸置疑,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主导者,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否则,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出局。
那么,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师,才能踏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呢?
我们先来看看目前中学教师的现状。
我以为,语文教师最突出的弱点,是岁月的流逝,磨蚀了激情与心志。古人云:三十而立。一个教师,从踏上讲坛,到成为教学骨干,一般都要经过3—5年的锻炼。而在这3—5年间,普通教师的生活与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独身一人到结婚成家,到生儿育女;从单纯的生活、工作、学习,到锅碗瓢盆、油盐柴米酱醋茶,各种生活琐事样样需要过问,样样需要操心;3—5年,业务上成熟了,而激情与心志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磨蚀。
想当初,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姑娘、小伙子,尽管稚嫩、单薄,但每个人都是热血青年,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充满着极大的热情与热爱,对未来有着五彩斑斓的幻想与憧憬,浑身都散发着青春的光彩与活力,给学生以极大的感染。
中学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一段心路历程,从激情澎湃到心如止水,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激动,到“教书匠”的认命。自然,上课少了激情,平时没了感动,把教书当作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一天天地来,再让它一天天地去,而没有青春的缨珞,也没有了青春的金线。
也许大家会说,这样不好吗?大家都这样,一切都要归于平淡,归于平静。
但是教育,更好的模式是“教学相长”,是相互的激发,相互的激荡。只有激荡,才有浪花;只有冲撞,才有热情。电视里互动节目的大行其道,是否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所以,我说: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保持高昂的激情,以我们的心去点燃学生的心,以我们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大脑在亢奋状态下,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最好。
其次,繁重的工作,影响了知识的拓展。
教师的激情与心志的磨蚀,来自时间、来自生活,同时也来自工作。在现今的中学里,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每周都在10—12节,这尚且未把每天的备课、撰写教案、批改作业、早读、晚自习的辅导以及班主任工作时间计算在内。前前后后算起来,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天的工作量在10个小时左右。如此繁重的工作,再加上周而复始的程式,日日相似的内容,不紧不慢的节奏,不仅磨蚀了教师的激情与心志,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新知识、新动向的了解和拓展。不少教师,就是教科书与教参书陪自己度过了一辈子,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阅读更多其他的书,再去涉猎教学以外的空间。
试想,这样的学习、工作方式,与“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有一桶水”的教育要求之间,距离能有多大,效果又会如何?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况且,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是一条河,常流常新,常流常清!
我们且来看“顶新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第一赛季的题目:
题目自拟。题目背景为:如果真有“时空随道”,它可以带你回到历史上的某一时刻,使你有机会见到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人,你会选择时间上怎样的一个坐标点?你会看到什么景象?会见到哪一位历史人物,与他进行什么样的对话呢……
这一题目非常巧妙。它与过去的高考作文题目和其他的任何作文题目不同在于:它在不知不觉中考察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与素质。这一题目,给学生的想象空间非常大,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度也非常大。在要求学生写作的同时,既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科普知识、历史知识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素质。没有一定的科普知识作基础,就不知何谓“时空隧道”;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做铺垫,就无法合情合理地去描述历史某一坐标点的景象,也无法熟知历史某一人物的思想、观念;没有一定的思想素质、一定的见地,就无法与历史上的任一人物进行和谐有益的对话……总的说来,没有扎实、全面的基本功底,写好这篇文章,只能是痴人说梦。
既然这一题目这样考察了学生,那么,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不是就更高了吗?
展开全文阅读
又据《文汇报》2000年3月27日报道,“恒寿杯第1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的15名高三入围选手意外地拿到了一道别开生面的决赛题:赛场在南京路步行街,在上午2小时内进行采访,不做主题限制,随后以口头表达方式完成采访报道。”
这一别开生面的题目,恰恰与1999年年末教育部决定在2000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新编语文教材中将写作与口语交际“摆在与阅读同等重要的地位”的思路相一致。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教师,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 ,不加大自己的阅读量,不迅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踏上时代列车的那扇门,并在其中寻一合适位置,就很难。
但事实是,不少的教师,依然在进行着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知识挖潜”,依然在吃着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老本”,知识的更新速度、拓展速度远远慢于学生、慢于时代。
其三,封闭的环境,制约了观念的更新。
不少的中学教师,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很难再走出自己的职业圈子,尤其是难于走出自己的环境。在漫长的工作过程中,很少走出校园,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得可怜,再加上少得可怜的阅读,校园与课本之外精彩的世界、精彩的知识世界,就很少涉猎,所以,一浪高过一浪的校外作文竞赛潮,很多语文教师无动于衷;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与写作训练方法的讨论,也置若惘闻。以至于语文教学改革,作文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几年了,我们的教学依然故我,仍然是老样子。正因如此,一位教育学硕士让儿子退学,他说:“咱们不玩这个游戏了。”(文见《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12日)正因如此,在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表现突出的上海松江二中的韩寒,在2000年的5月,向学校提出休学一年,赴各地采风写作。而韩寒依然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简直在误人。(文见2000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一杯水,一枝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悠然自得、慢慢吞吞、无所事事的机关工作人员形象,让人可厌,而“一本老书,几本教案,三尺讲台,站上十年”的教师形象又会让学生如何评价呢?
在我看来,热情的枯萎,阅读的狭窄,观念的陈旧,是中学教师,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忌、大病,非根除不可。
教育要发展,教学要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有关部门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机会,使教师能够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但更关键的在于教师本身,作为教师必须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三尺讲台上。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教”为“学”,教学相长,要热心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个性爱好,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满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才能充分表达平板的文字语言所包容的意蕴。以“教”为“学”,彻底克服老师只是教,只是引导的心理,去掉“师道尊严”的严肃面具,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达到教学相长。
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周恩来总理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一生中都坚持学习,固然不容易,但确可受益终身。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不断增强个人修养,就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吸纳时代的活水,来滋养自己、提高自己。因此,作为教师要尽量拓宽自己的阅读面,接触现代新技术,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以自己敏感的思想去接受新思维、新方法,关注整个社会的变化,关注整个世界的发展,不说总能引导学生进步,至少要永远和学生一道眺望明天精彩的曙光,只有这样才会不落后于时代,不落于学生!
语文教师,自省!
语文教师,自励!
二○○○年五月
标签:
教学论文
我们应该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备战高考作文
下一篇:
异化的自由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