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197
标签:
教师随笔
高二教师随笔
《学屈原还是学渔父》 教师随笔
昨天教了《渔父》一文,在分析人物形象后,我抛给同学一个问题:屈原与渔父的精神境界,哪个更高?你更喜欢谁?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说,屈原是爱国忧民的,深思高举,最后跟祖国同归于尽了,他的精神境界更高,我喜欢他。有的说,渔父淡泊名利,与世推移,超然物外,教会我们怎样为人处世,我喜欢他。我总结说:这两个人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人生哲学。屈原不惜牺牲生命也要坚持理想的人生态度,是舍生取义的代表,而渔父的处世态度是深受老庄教诲的,他知天达命、明哲保身,与屈原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对比鲜明。他们的人生选择,都没有错,至于那个精神境界更高,就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不幸,你该怎么办?或许我们会把烦恼痛苦抛掷脑后,勇敢地与残酷的现实作斗争。或许我们会退缩消沉,一蹶不振。 再比如,我们与别人有摩擦、纷争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要生气上火,甚至大动干戈。有的人就因为公交车上争个座位就动手打人,出口伤人,没有必要啊。这样,我们就不自觉地用到了屈原的坚持和渔父的超脱的两种处世哲学。
那么,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该学屈原还是学渔父呢?比如,当今中日对于钓鱼岛的矛盾,这就是国家尊严和主权的问题。我们是钓鱼岛的主人,日本侵略了我们国家,
还要霸占我们的国土,作为“二战”的战胜国,中国要毫不退让,誓死捍卫国土主权。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屈原的为真理、为理想果敢决绝的精神,不能学习渔父的知其不可就不为的避让主义。
当然,渔父与老庄的洒脱淡定的处世态度,确实能使我们的生活快乐、诗意,给我们的心灵世界开拓一片净土,正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那样,适时而动,给我们的人生进退找到理由,不至于活得太累。不过,大家还要看到,大凡功成名就的人,没有不是惨淡经营、艰难跋涉的,虽“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也在所不辞啊。所以说,生活就是矛盾的,人生是一场苦旅,直面人生需要承受一场又一场痛苦的抉择。老渔夫见屈原不听他的忠告是“莞尔而笑”,唱起《沧浪歌》,“鼓枻而去”的超然平和,也许是经过了几十年的人生历练,目睹了无数的风雨沧桑,才变得如此的。
总之,学习《渔父》这篇课文,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当我们在苦苦追求的东西擦肩而过的时候,能够清醒理智地面对得失,不至于走上极端。 现在的孩子心灵大多很脆弱,经不起什么挫折与打击,迫切需要使心灵逐渐成熟起来。
天涯孤客
标签:
教师随笔
高二教师随笔
学屈原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风景对联(3000副) 作品赏析
下一篇: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与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