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1236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备战2013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4) 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大作,又一轮暴雨来了。我打着伞,对他喊了一句:“哎,咱们拼个伞吧。”小伙子一听,急忙跑到我的伞下,我们一起进了数码城。

⑨我到柜台边调换有故障的U盘,但老板却说是我使用不当。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谁也不能说服谁。正在难解难分的时候,那个小伙子从远处跑过来,问了情况,然后与老板商量了一会,显然他们是非常熟悉的。老板转变了态度,给我换了一只新U盘。小伙子又从柜台里拿出一个漂亮鼠标垫,说:“这个是赠送的。”

⑩老板看着小伙子,苦笑着说:“那以后你买数码产品,可要到我店里来!”

⑪这件事让我的心情为之一爽,没想到一场小纠纷,瞬间春风化雨,阳光普照。

⑫我不敢妄言这就是“善有善报”的大命题,但这真的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且带来美妙的心理感受。

⑬所有的“善”是不是这样:无论大小,它的回报都是双份的,一份是行善后的心理满足和快乐;还有一份是得到回报后的惊喜和温暖。这是善的价值溢出。

⑭我没有能力像陈光标这样“裸捐”行善,但小善实在动人,随手可为,何乐而不为!

流沙《潮州日报》

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文章第⑥段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4.如何理解文章第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5.读完本文,结合实际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4分)

  

卖番茄的小女孩

段玉梅

①早上,菜市场的地摊已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菜。

②我本想买点豆腐,却在一个卖菜的小女孩面前停下来。因为她远远地就在招呼:“阿姨,买番茄吧?1块钱8斤,你要不要?”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停下来不相信地问了一声:“小朋友,你刚才说1块钱多少斤?”一个老太太蹲在小女孩的面前挑选番茄,她看了我一眼,帮忙重复道:“1块钱8斤。”我笑着说:“阿姨,我还以为她报错了价格,怕她一会儿卖完菜回去被家人责怪。”老太太也笑了:“当季的菜,又是自己种的,不会贵到哪儿去。小女孩肯定是趁暑假出来帮家里人忙的,你也多买点,卖完了她能早点回家,你就算帮她了。”

小女孩看着我直点头,诚恳地说:“阿姨,我们家的番茄就是1块钱8斤。您要多少?”我看着她的脸就想起了我的女儿,忍不住答非所问:“小朋友,今年多大了?你上几年级呀?你这么小就出来卖番茄,爸妈放心吗?”

③小女孩老老实实地答:“阿姨,我今年13岁了。今年小学毕业,开学就升初中了。我爸妈都出去打工了,我跟奶奶过。我们家种的番茄,吃不完就拿出来卖。奶奶腿脚不利索,我就自己来卖番茄了。”我看着她期待的眼神,一句“给我称2块钱的”脱口而出。小女孩动作利索,扯过一个红塑料袋,让我装番茄。我刚选好番茄,她便挂上了秤。

④我看着那么大一大袋番茄,心想,就算一个个摘下来,也够她祖孙俩忙好久吧?连忙对她说:“小朋友,差不多就行,少几个也没关系的。”小女孩看了看我,有点惊愕地说:“阿姨,讲好多少就多少,我怎么能不给够秤呢?”她又往称袋子里装了两个番茄,才把这十多斤番茄倒进我专门用来买菜的环保袋里。

⑤拎着沉甸甸的番茄往家里走的路上,我想起正在家里看电视的女儿。她还等着我回家做饭伺候呢。同样年纪的孩子,却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她们未来的人生路,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⑥回到家,女儿为我开了门。她一见我就说:“妈妈,你怎么才回来呀?舅舅来啦。”我应着声进门,把番茄倒在厨房里,让我大哥和女儿猜猜一共多少钱。大哥和女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摇头不肯猜,我对女儿说:“1块钱8斤。这么多才2块钱。卖番茄那个小女孩跟你一样大呢。”

⑦这时候,大哥说话了:“你也知道人家孩子都可以在外面卖番茄了。自己女儿放假在家,你怎么不教她做家务呢?”女儿凑过来,笑嘻嘻地:“妈妈,你猜我今天在家做什么了?舅舅教我淘米,还用淘米水浇院子里的花呢!不信,你去看看吧?”说着,她拉着我就往外走。看着女儿小小的成就,我满心欢喜,鼓励她说:“以后要继续发扬下去啊。”她也爽快地回答:“没问题!你就看我行动吧!”

⑧真巧,今天那个卖番茄的小女孩和我的女儿一起给我上了一课:我不能再像养宠物一样一味地保护孩子了。她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放手让她去做,她才会带给我惊喜。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2.我本来想买点豆腐,为什么买了番茄?(4分)

3.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组材的?(2分)

  

4.

5.文中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实例说一说。(4分)

5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举一例赏析。(4分)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卖番茄的小女孩和女儿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参    考   答   案

冬夜

1.描写了冬夜街道的景象,交代了人物(1分),渲染了冰寒、冷漠的气氛(1分),烘托了人物寂寞、孤独的心情(1分),为下文展开情节,突出中心服务(1分)。      2.乡下虽天气冷,但有人家门前的稻草堆可以暖身(1分);山里更冷,但人们却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给客人以丰美醉人的温暖(1分);相比较而言,城里虽天气不是最冷,却马路冰冷,人心冷漠,所以“再没有比这里更冷了”(1分)。      3.这是以“我”的感受来衬托老人忘形而陶醉的讲述,体现了老人对此的留恋之情(2分),同时也表达了“我”对山里人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和主客围聚火边其乐融融情景的向往之情(2分)。      

4.指的是“这里的人家,火堆一定烧得多的,看窗子多么亮哪……他们为什么不准一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哩?”(3分)。若只答“他们为什么不准一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哩?”得2分。      5.跳进代表现代文明的通明的汽车,离开了老人,但城市的现代文明却使我更觉严寒,更向往老人所讲述的南国山中真挚纯朴的人情给人带来的丰美醉人的温暖(2分)。结尾一段含蓄地批判了城市的现代文明,表达了作者对真挚淳朴的人间真情的赞美和向往(1分),点明了文章的中心(1分)。      6.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1分),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1分),还含蓄地表达了对温暖的向往和渴望(1分)。


展开全文阅读
无名母亲

1.哄儿子扎针(1分);用手给儿子接尿(1分);扶“我”母亲上厕所(1分)。      2.这是我和母亲到走廊去看到乡下女人带孩子打针的原因(1分),也与后文第⑦段中“注射室和走廊里都有许多两手空空的人”相照应(1分),更加突出乡下女人的高尚品质(1分)。      3.外貌描写(1分),写出了女人的苍老、丑陋(1分)和她的母亲的身份(1分),从全文来看,这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加突出了母亲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1分)。      4.指的是“女人毫不迟疑地一伸手,用手掌接住儿子的尿。护士把远处的痰盂踢过来,女人接满一手,倒到痰盂里”(2分)。我们长大后,往往忘记甚至淡漠了幼时母亲无私且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应该珍视母爱。(2分)。      5.慈爱(有耐心)(1分)、无私(1分)、乐于助人(善良)(1分)。      6.能够围绕选文中心来谈即可得分(2分)。例如:母亲是孩子的天使。祝福语能传递真情即可得分(2分)。

三伯

1.未考上大学的小徐找三伯安排工作被拒绝,回家后在母亲的支持下自主创业成功,才知道三伯是激励他读书、创业的恩人。(3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当时失望、无助的心情(2分)。      3.本文要塑造的主要人物是三伯,主要表现的是三伯对小徐深沉的爱和不溢于言表的帮助对小徐的影响,小徐怎样创业不是作者要表现的主题,因而没有展开详写。(3分)      4.之前的态度:小徐看信后,不屑一顾地把信丢在一边……(1分)后来的态度:他回到家中,把三伯的信,恭恭敬敬地珍藏了起来。(1分)原因:当年创业时主动借钱给他的债主的一番话使小徐明白了三伯的良苦用心,三伯是激励他读书、创业的恩人。(2分)      5.三伯拒绝为小徐安排工作(1分),三伯经济上的资助(1分),母亲的支持(1分),小徐不惧困难、百折不挠奋发读书艰苦创业(1分)。      6.重视亲情,关爱晚辈,目光高远、有智慧的长者。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分。

天使

1.每天一大早她就起床,迎着晨风把雀一般闹着的孩子送往学校(1分)。快到放学时她又在校门口静静地等,两眼专注得目不旁视(1分)。“阿姨,快点,我们饿了。”孩子们撒着娇。她笑了。(1分)      2.不能去掉(1分)。因为这句话交代了事故的真正原因,“她”之后的忍让和所受的一切委屈都是为了孩子,这样更能够体现“她”的高尚品质。(2分)      3.“终于”表明是经过深思和思想斗争的。(1分)“吃力”说明赔这个笑脸不轻松。(1分)结合全文看,“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子,这次事故原因不在她,“她”赔出笑脸完全是为了一车的孩子(1分),加点词语充分传达出了“她”对孩子无私的爱(1分)。      4.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她在危难面前心中只有孩子没有自己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爱孩子、勇敢)(2分)。      5.不同意(1分)。本文重在表现“她”对孩子的爱,表现“她”的精神品质,甚至“她”可以平凡得连名字都没有,所以 “她”的外貌特征并不重要。(2分)      6.“她”就是天使。“她”坚强、乐观、爱孩子,对接送孩子的工作热爱并负责,在危难面前为了孩子更是无私无畏,尽管只是一名下岗女工,但却用自己的大爱守护着孩子,“她”是孩子们的守护天使。(3分)

良心

1.不满(2分)、羞愧(2分)      2.运用插叙(1分),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1分),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1分),更突出父亲的形象(更突出了父爱的崇高)(1分)。      3.“只好”是只能够、不得不的意思(1分),表现了“我”当时的不情愿(2分)。      4.运用了神态描写(1分),传神的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1分)、惦念(1分)和对自己不能给儿子美好人生的愧疚之情(1分)。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一席话让“我” 的灵魂受到沉重的打击(1分),使“我” 震惊、自责、愧疚(1分)。      6.“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1分),(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1分)。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1分),凸显了文章的主题(1分)。

感恩的心

1.我给女儿讲述了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在雨中用《感恩的心》告慰死去的妈妈自己会坚强生活的故事,期望女儿能够像小女孩一样坚强、懂得感恩。(3分)      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1分),交代了当时的天气(1分),烘托了小女孩焦急、担忧的心情,暗示了故事的结局(2分)。      3.开头引用歌词是为了引出下文(2分),第⑥段引用是小女孩借歌词表达自己的心声,突出了小女孩坚强、感恩的性格特征(2分)。      4.懂事、体贴、坚强、感恩(答出三点即可得分,一点1分)      5.女儿也许现在还不能明白什么是感恩(1分),但“我”相信当她遇到困难、挫折或者苦难时(1分),她会想起这首《感恩的心》,想起那个故事中的小女孩,心存感恩,坚强地面对一切(1分)。这是作者对女儿的期望,也是对读者的期望(1分)。

农民工

1.题目符合选文主要内容和所表现的主题,理由合理,即可得分(题目2分,理由2分)。如:农民工,因为选文主要讲述的是大秋因为想挣双工资而误了农时差点两头落空的事,而且大秋是故事的主人公,应该从大秋的角度来拟题。      2.想挣双工资(2分),得到双工资(2分)。语言简洁,意思对即可得分。      3.从安慰和出主意两个角度来谈即可得分,每个角度2分。如:大秋,别上火,等过两天忙活起来了咱们再想办法,让老板也知道知道他食言的后果。      4.因为第三天楼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和好了必须马上浇筑,否则就会凝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1分),这和干农活不能误了农时一样(1分),大秋选择这个时机,正是想让老板知道时令对农民的重要性,让他感受一下他的食言给大秋带来的严重影响,从而迫使老板发工资(2分)。      5.收束全文(1分),照应开头(1分),交代了故事的结果(1分),突出了这件事给大秋的教训(1分)。

大不了从头再来

1.因为女儿高考落榜,“我” 以往回到家都是心事重重、一愁莫展(2分),今天是在女儿落榜后第一次劝女儿,而且声音又硬又高(2分)。      2.从三个角度:机遇每时每刻都在,只对有准备的头脑有用;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发挥才能不论岁数大小(一点1分,3分)。先是提出大不了从头再来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女儿(1分)。      3.女儿情绪调整过来了,发表文章表示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3分)      4.女儿情绪调整过来了,要好好学习(2分),准备到职业技术学校高护专业班再读,来年考高级护士专业(2分)。      5.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能够给我们以启示:成功我们收获经验,失败我们总结教训——为我们的未来储备精神财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生也变得丰富而美丽。(理解2分,结合实际2分,共4分)


展开余文
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

1.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3分)      2.“他们”在选文中指的是向倩、张米亚、杜正香、谭千秋、袁文婷……(2分)他们都是老师,在地震发生的危急时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孩子们赢得了生存的机会和希望,展现了师德的博大与崇高。(2分)      3.引用诗人的话,赞美了教师(1分),引出了作者对教师的赞颂(1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分),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1分)。      4.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展示了向倩老师在危急时刻的镇定、果断(1分)和心中只有学生的无私无畏的品质(1分)。      5.变直接描写为侧面描写,使行文富于变化、不单调(2分),同时用亲历者的讲述更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性(2分)。      6.运用反问句式(1分),加强了表达的语气,突出强调了对这些用生命守护孩子的老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1分),同时几段几间又形成了段首排比(1分),使文章结构严整,凸显了文章的主题(1分)。

父亲的拥抱

1.父亲一直不停地说儿子其实正是父亲惦念儿子、思念儿子的表现(2分),说儿子的缺点其实也是恨铁不成钢,是父爱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2分)。      2.他的儿子在北京!(2分)他要去看他儿子,可是,他又不好意思开口!(2分)大意对就可得分。      3.因为选文第③段父亲“还说自己常常对他拳打脚踢,甚至,他觉得儿子不是他的儿子,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骄傲”,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粗暴、对儿子期望比较高的父亲(3分)。儿子的表现正是对上文父亲的话的照应。(1分)      4.儿子:对父亲拥抱和礼物的感动、激动(1分),也有父亲认可自己成人、找回父子间亲情感觉的喜悦(1分)。父亲:对儿子长大懂事的欣慰,见到儿子的喜悦,(1分)也有对儿子的想念和不舍(1分)。      5.表达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1分),对儿子懂得关心父母的欣慰之情(1分),对儿子过去的理解和宽容(1分),对儿子的祝福(1分)。      6.喜欢不喜欢都可以,没有统一答案,但一定要结合选文中父亲的形象来谈,谈出一点即可。(3分)

芬香永存

1.以前的“我”是一个爱杂乱无章乱放东西(1分)、总和妹妹吵嘴发脾气(1分)、有主见爱留短头发的女孩(1分)。      2.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1分),温柔地对待妹妹、关心妹妹(1分),把头发留得很长,像妈妈当年一样(1分)。      3.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回忆母亲的形象(1分),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了女儿对母亲的无尽思念(1分)。      4.母亲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2分),母亲对女儿的爱和影响就像芳香一样,虽然无形但是却永远萦绕心头、牢记于心(2分)。      5.采本文是写给故去的母亲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1分),用第二人称来写,好像面对面倾诉一样(1分),便于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1分),使文章富有感染力(1分)。

他为我摆渡

1.“他”是“我”的父亲(1分)。“我”是他的希望他的梦想,为了帮助“我”实现人生的梦想,他给了“我”太多的束缚,来为“我”的人生导航。(2分)      2.要我懂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到未雨绸缪(1分);对我期望很高,却从不表扬我(1分);告诉我不懂一件事就不要说它没有道理,无论受多大的委屈都得退一步海阔天空(1分);为了让我拥有一个可以回忆的童年,带我看马戏、练字、雨中爬山(1分)。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高期望给“我”的压力(1分),也表达了“我”疲惫、无助的心理感受(1分)。      4.因为我们都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想想。(3分)      5.(1)“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意思,表达了“我”对“他”的了解和对此判断的肯定。(2分)(2)“满”是说整个抽屉都是“我”的照片,一个“满”字写出了“我”是他的世界的全部,是他的希望他的梦想。(2分)      6.我衷心的希望父亲能够理解我,不只做我人生的摆渡者,而是像朋友一样,和我共同掌控人生之舟的航向,朝着共同的方向一起努力。(3分)

两棵花

1.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树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槐树的赞美之情(1分),引出下文(1分),同时与下文的文竹形成对比(1分)。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2分),写出了乐乐的严肃和倔强(2分)。      3.不能(1分)。因为四个自然段构成了排比(1分),从内容上强调突出了小表妹对花的爱和养花护花的执著、坚定。(2分)      4.“茎尖处将开未开,似绽未绽,一丝丝绿意从中心沁出”(2分)。文竹的花虽不如槐树的花美丽,但是它是小表妹用爱心、信念和执著的努力培育出的花(1分),是文竹在爱心的浇灌下用生命开出的花,透着生命的绿意。(1分)      5.文中既写了槐树花,也写了文竹(1分),文竹是强壮的美,先天具备的美(1分),孱弱的文竹是在小表妹爱心、信念及执著的努力下培育出的生命之花(1分),两者虽外形不同,但同样都是美丽的(1分)。

给父亲的情书

1.指的是“赤着脚丫活蹦乱跳”(2分),表现了年幼的“我”顽皮淘气的性格(2分)。

2.(1)“仍”是依旧的意思,“只是”表明除了“赤着脚丫活蹦乱跳”外没有别的喜好。两个词语连用表现了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2分)  (2)“终于”是最后的意思,“终于忍不住”有忍无可忍之意,表明母亲对“我”的不上进早有不满、蓄积已久,与上文中母亲的羡慕相照应。(2分)      3.年幼时,父亲让我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1分);初中时,父亲让我拥有安静轻松的少年(1分);高中时,父亲相信我,支持我的选择(1分);高考时,父亲没有在校门口等候我(1分)。      4.父亲虽然没有在校门口陪伴我,但是父亲一直都理解支持我,“我知道您的心,一直都陪伴着女儿”。(3分)      5.父亲疼爱女儿,理解信任支持女儿,“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2分),女儿敬爱父亲,感谢父亲,传说女儿是父亲前生的情人,借此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分)。

必须跨过这道坎

1.雨(2分),顺叙(2分)      2.因竞选学生会主席失利而屈辱、失落(2分)。看到在雨中超然下棋的两位老人的青铜雕像,使我认识到人应该豁达、超然。(2分)      3.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1分),烘托了“我”屈辱、失落、伤心的心情(1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      4.与青铜雕像的老人形成对比(1分)和衬托(1分),突出下棋老人的豁达、超然(1分)。      5.心理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我”当时下定决心战胜自己的坚定(1分)。      6.夕阳中两位老人暖色的身影启示着“我”,也给了“我”信心,人生中会遭遇很多困难和坎坷,但只要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必然会迎来明媚的人生。(3分)

树篱后面的父亲

1.贫苦的出身养成了父亲极度节俭的习惯(1分);童年时,父亲让我和两个哥哥自己打零工挣零花钱(1分);乘长途车回家,车站离家远,可父亲从没接过我们(1分);父亲其实总是站在树篱后面注视“我”平安回家(1分)。      2.父亲始终关心“我”,他的爱陪伴着“我”,(1分)如果有天堂,他会像生前一样,在山坡上种上树篱(1分),站在树篱后(1分),引领着“我”注视着“我”(1分)。      3.(1)“似乎”是好像的意思,表明这是“我”的感觉,也许并非事实。(2分)  (2)“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速度很快,动作很轻,表现了父亲不想让女儿察觉自己关心的心理。(2分)      4.动作描写(1分)、语言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当时是故意摆出来给女儿看的,表现了父亲不想让女儿知道自己在树篱后面守候女儿平安回家的心理。(1分)      5.父亲(节俭)严厉(1分),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1分),爱孩子(1分),但总是默默关心孩子不让孩子察觉(1分)。

摘下属于自己的桃子

1.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写出了棉花和桃子成熟的丰收景象,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3分)      2.“我”因为下雨没有摘棉花,但是却在回家的途中摘下了父亲没有摘完的桃子,“我”的行动表明“我”能够关注到身边的东西,发现身边的机会,收获成功,而这正是父亲想让“我”明白的道理。(3分)      3.(在人生的道路上,)打开思想的桎梏,摘下属于自己的桃子。(3分)      4.我经过反思,心想自己日后或许不能成为经济学家,但我从小还有文字梦想。随后的日子里,我笔耕不辍,用文字来记录自己和他人的纷繁人生,而今我已成为了各大期刊的写手。(3分)      5.既指选文中“我”初中时雨天在山坡上摘下的父亲没有摘完的桃子(2分),也指在人生中遇到过不了的坎掉头而回时能够发现身边的机会,收获成功(2分)。      6.喜欢。(1分)因为文中的父亲体贴孩子,理解孩子,善于鼓励和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孩子遭遇人生挫折的时候,能够积极寻找机会启迪孩子、教育孩子。(2分)能够结合选文中父亲的特点来谈理由即可得分。


展开余文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1.儿子因多次去楼下林奶奶家捡拾掉下去的衣物,与林奶奶建立浓厚的感情,被林奶奶称为“天上掉下来的礼物”。 2.①儿子第一次下去捡衣服时,林奶奶对儿子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从我家进来拿,好不好? ②林奶奶跟儿子说了好多话,还和儿子谈到她的孙子的事。③林奶奶给儿子一把从美国寄来的糖果  ④儿子下去的时候,会从林奶奶家里传来一老一少“咯咯”的笑声。⑤林奶奶去世后日记本上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以及下来捡衣服的小男孩。3.不能删除。插叙,补充交待了林奶奶孤单一人生活的家庭状况及乖僻的性格。为下文日记中“天上飘下来的礼物”作铺垫。4. ①  刚搬来的时候,衣服刮到她家院子里去了,我下楼敲门,想进她家院子捡一下,可老太太连门都不肯开。②我们想帮老人家,却不知道怎样帮。③儿子多次下去捡衣服,可我们和楼下的老太太,仍然没有什么来往

5.“酸酸的”是因为老人家身边没有一个子女和亲人,表现我对老人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表示同情和难过。“感动”是因为衣服掉下去以后,老人家捡起来还帮我们洗了下,晾干了,叠的方方正正。表现我为老人家的善良而感动。6.儿子到楼下林奶奶家去取被风吹落的衣服的同时,也给林奶奶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快乐和期盼。在林奶奶看来,儿子的到来是最好的礼物,表现了林奶奶思念儿孙,渴望亲情的强烈愿望。

《剩下半碗饭》

1.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留给他半碗饭。2.懂事: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善良: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宽容: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3.暗示人物心情的变化。表现出“喂”由开始寄人篱下的紧张、畏缩、压抑到后来得到“我”的认可和接纳的喜悦与满足。4.“笑”和“哽咽”表明因终于得到“我”的认可与接纳而产生的喜悦满足之情。也表现了“喂”的宽容与善良。5.是“喂”的真诚善良和宽容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于是“我”由称他“喂”到称他“哥”,表现了“我”内心的转变。   生活中,只要与人真诚相处,宽容待人,一切都会变得十分美好。

《寻》

1.一是指只要上街有热闹看,她就与我们走散,我们就得挤进人群四处寻找她的身影。二是指她不放过任何机会,寻找她多年前失散的儿子。2.交待了“她”从年轻时就一直喜欢看热闹的特点。为下文在传统节日上再度走失作铺垫。3.动作描写。“冲” “扒”“挤” “寻”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写出当时大家在人群里艰难寻找她的情态,表现了大家十分焦急、担忧的心情。4.着急   愤怒   埋怨   同情(理解)5.理解。她并非是要去挤进人群看热闹,而是寻找多年前失散的孩子,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表明母亲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改变。6.结尾解开悬念,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与上文多处形成照应。

《头顶有把伞》

1.母亲在下雨天给陈小雨由不送伞到送伞的变化,表现了母爱的深沉。2.环境描写,渲染下雨时纷乱的气氛,烘托陈小雨极其糟糕的心情。3.不能删掉。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从未给陈小雨送过雨伞,为下文母亲为小雨送伞作铺垫。4.关爱孩子成长:其实,每次下雨,妈妈都悄悄地躲在不远处,默默地注视着你;讲求教育方法:可是妈妈心里明白,你需要成长。在妈妈的庇护下,你永远也长不大。所以,妈妈才狠下心不给你送伞。”5.母爱无处不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母亲的悉心关怀,母亲时刻关爱着孩子的一切,为孩子遮风挡雨,与孩子分享快乐。(意思对即可)

《参观工厂》

1.① 惊讶 ② 严肃  2.因为设计师不想让费佳知道他在工作时间玩海战游戏,不想破坏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表现了设计师的虚伪。3.他们二人观察仔细,敢于说出别人见到想到却不愿意说出的事实。表现了他们单纯、好问及率真的品性。4.人浮于事,科研人员工作时间不务正业,自由散漫,管理松散。5.这次参观,孩子们的率真让工程师们有些难堪。可能他们以后再也不欢迎这些孩子来参观了。结尾表达含蓄,言已尽而意未了,给人留下无尽想像空间。

《母亲的书包》

1.边唱歌边弯下腰捉猫;蹲在墙角扳手指;将脏手往一只黑皮包上擦;说“我赔,我把书包赔给你”。(答出四条即可)2.不可以。这段是插叙。补充交代了小时候家里的生活状况及母亲亲手为我缝制珠子书包。为下文“此书包可作文物保留”作铺垫。3.“惊”的是母亲在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后,还精心保存着我用过的书包,并收藏有三样东西,而且配有纸条;“喜”的是“此书包可作为文物保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4.这纸条和标签表明母亲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牢记心中。表现了母爱的深广与博大。5.不行,书包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书包里装的既是母亲留给女儿的纪念,也是母亲深爱女儿的见证,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怀念。这一标题更恰当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那一堂课》

1.“我”因服装不合学校要求而多次受罚,米西微老师在她那节英国文学课上给了我自信,让我从此变得内心强大。

2.交待了二战期间特殊的历史背景及人们生活的艰难。为下文“我”因没有学校标准校服被罚作铺垫。3.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尽管“我”极力控制难过的情绪,但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表现了“我”内心的委屈。4.一是指米西微老师给我上的那节英国文学课;二是指在那节课上老师教会了我们人生道理,是人生中难忘的一堂课。5.米西微小姐的话,教给了我关于同情的一课,也给了我自信,让我受伤的心灵得到救治,从此再也没有懦弱过。

《跪着给女儿唱歌》

1.一位母亲,为救出地震后被压在水泥缝里的女孩,坚持跪在废墟上为孩子唱歌,直到女孩获救。2.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母亲望着水泥缝中的女孩,想到自己已经遇难的女儿,强忍着悲痛决心救出素不相识女孩的决心,表现出母爱的博大。3.第③段“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哭泣声”,“周围阻挡的水泥装备要等到明天才能运过来”。表明既听不清声音,又看不见人影,只能知道里面有一个孩子。4.写出小女孩在年龄小,被困时间长,处境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因这位母亲不停地唱歌而坚持到成功获救。从侧面表现这位母亲救助她的艰难,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5.无私的母亲,高尚的母亲,把对自己女儿的爱与怀念化为无穷的力量,无私救助他人的孩子,让人感动。

《善的回馈》

1.我送报纸的过程中,坚持为七楼用户往楼下带垃圾,用真诚与热心的服务感动了我的用户们,也为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回报。2.坚持让我必须把报纸送到七楼,怎么协商,她都不同意;有时出报晚了,她就说我工作不负责,送报太晚,要投诉我。3.每天起早取报,并按时送报。每次都很认真,唯恐有半点疏忽而被用户投诉丢掉工作;有时报纸少发了,我就自己出钱买几份补上;每次到楼上送完报,看到谁家门口有垃圾,就顺手捎下来扔了。4.为人善良,待人宽容,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对工作尽职尽责。5.议论点题,深化中心。告诉人们,有时对他人的举手之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

《童年的馒头》

1.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2.六岁的妹妹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母亲起早摸黑挣工分;“我”回家路上,三两口将馒头下肚,还没味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馒头。  3.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厉害。4.任劳任怨,宽容体谅,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善待孩子,维护孩子自尊心。5.兴奋   愧疚  懊悔 自责   6.  我为母亲的宽容而感动,也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懊悔自责。从那天起,我长大了。

《老爸蹲街》

1.爱看市井百态, 爱看热闹,流连建筑工地。朴厚善良,心绪恬淡达观,难得糊涂。2.看人下棋打牌或杂耍练摊;在棋摊边,他也不下棋,只爱蹲着看,乐呵呵地一待就是一上午,或是一下午;他想在路边摆一个理发的摊儿。母亲说“倒贴一块钱给人家理发也愿意”。3.不能,插叙。补充交待了老爸的身世经历及人生观。4.看出人间或高兴喜悦,或为俗务纷扰,人情冷暖等生存百态。5.不矛盾。“真切”指蹲街时眼前所见到的各色行人。“恍惚”指眼前所见的人是那么复杂,不易看透。6.人生要活的真实,活的淡然,要心绪宁静,切不可为世间繁杂所扰。

《温暖的硬币》

1.①  用二分钱硬币为妹妹买葵花子  ② 与母亲一起四下寻找摔出去的五分钱硬币,最终失而复得  ③ 要求三叔把给我的一块钱压岁钱换成硬币。2.过渡   引出下文关于硬币的回忆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手握硬币时美好、满足的感觉。表达了“我”对硬币的珍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4.以反问句引人深思,表明如今的孩子们丢失的不仅仅是一枚硬币的快乐,而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及向往之情。5.对过去淳朴生活的追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对女儿不懂得珍惜的遗憾。

6.一是指长时间攥在手心里的硬币变得温暖。二是指硬币攥在手心里给我内心带来的快乐、满足与踏实。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父亲的口头禅》

1.从小到大父亲的口头禅“慢慢来”,一直滋养着我,成为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2.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麦子成熟收割后服帖地放倒在田地里的情态。表现出父亲割麦子动作的不急不慢,自如协调。3.一方面有着不急不躁、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有着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4.激励我通过自学考试。滋养了我的心灵,给了我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给了我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5.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小善大用》

1.2件事。我在郊外练车因给陌生母女让路而车陷入沟中,最终得到母女的帮助脱险。暴雨中因给一位小伙子搭伞,后来又得到小伙子的帮助。2.过渡3.热心助人,不求回报,为他人着想,善良,热爱生活。4.为他人做好事,使自己的内心获得快乐与满足,也会使自己在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时收获一份惊喜。这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温暖与真情。(意思对即可)5.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真诚做一个善良的人,总会收获回报和因回报而带来的意外惊喜。(2分)结合实例(2分)

《卖番茄的小女孩》

1.点明文章所写的内容。2.因为卖菜的小女孩老远在招呼,菜价还很便宜,吸引了“我”的注意。3.“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4.天真 活泼:她远远地就在招呼:“阿姨,买番茄吧?1块钱8斤,你要不要?”

淳朴 善良:小女孩看了看我,有点惊愕地说:“阿姨,讲好多少就多少,我怎么能不给够秤呢?”她又往称袋子里装了两个番茄,才把这十多斤番茄倒进我专门用来买菜的环保袋里。

5.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示例:我爸妈都出去打工了,我跟奶奶过。我们家种的番茄,吃不完就拿出来卖。奶奶腿脚不利索,我就自己来卖番茄了。”

“阿姨,讲好多少就多少,我怎么能不给够秤呢?”

上面的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淳朴善良的小女孩形象。6.对于孩子,不能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要给她们独立成长的空间,相信以孩子们的能力定会给大人带来惊喜。

   

 

沈美兰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备战2013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备战2013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3) 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鱼我所欲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