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006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学习目标:
1.感知大堰河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3.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
课时重点
1.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2.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的手法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通过字典等工具解决难解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2、独立完成预习案,勾画出有疑惑的问题。 3、自主、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
补充资料:介绍作者(请学生看注解①)
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 9 1 0 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 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 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
1 9 3 2 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 月1 2 日,艾青和其他1 2 名美术青年遭到逮捕, 国民党反动派以“颠覆政府”的罪名判处艾青有期徒刑6 年。 艾青在监狱里写了许多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他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预习案】
一、 通读全文,为下列词语注音
1.音形辨识
团箕(ji ) 檐头( yan ) 瓦菲(fei)冰屑 (xie ) 青苔( tai )
荆棘( ji ) 火钵( bo ) 忸怩( niu ni ) 叱骂(chi ) 麦糟(zao )
牌匾( bian ) 灶火(zao ) 碾过(nian ) 咒语(zhou ) 虱子( shi )
戛然( jia )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感知全诗。全诗共13小节,分为四个部分,试划分并概括各部分内容及感情基调,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节), 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4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探究案】
一、研读文章,探究问题
第一层(1―3节)
问题1:从第1节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这个贫困保姆的名字,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刻揭示了像大堰河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是很多很多的.大堰河就是当时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
问题2: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第二层(4―8节)
问题1:细读第4、7、8节,诗人回忆了大堰河对自己的爱,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体会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形象.
(1)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2)真切感人的生活细节描写。
如:(1)第4节一口气用8个排比句“在你......之后”,这8个排比句其实就是8个生活细节”,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私的爱。(2)第8节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险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就连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尽管这美妙的梦境连对人说都不能。这几个感人的细节,说明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着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开全文阅读
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问题2:第7节中反复写“她含着笑”,应该如何理解?
诗人连用六个“她含着笑”,写大堰河尽管有永远也干不完的艰辛的劳动,但她却很快乐,坚强质朴乐观。
第三层(9―11节)
问题:第9节中,写了大堰河死时的境况及她的丈夫和儿子、我在她死时的样子或境况,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大堰河死时还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博大而深挚的爱。写平时打她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和儿子的痛苦,衬托出大堰河的悲苦和贫穷。两次写我不在身边,表现诗人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愧疚痛苦的心情。
第四层(12―13节)
问题:在第12节中,诗人用“紫色的灵魂”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紫色的灵魂”应该怎样理解?
灵魂本来是抽象的,更谈不上有颜色,用“紫色”来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灵魂”和难以触摸的心理感受形象化;二是紫色象征高贵,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突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和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该如何概括?
本文是一首自传性抒情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和淳朴的形象,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表达了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检测案】
1、《点金训练》P15 “课内巩固 基础训练”1-8题
2、“课后提高 综合训练”(一)、(三)、(四)
袁昊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大堰河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下一篇:
《雨巷》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