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381
标签:
教学论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
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化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在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教法诸方面下功夫外,还必须重视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
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能量和动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的结果。”我们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必须重视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和伙伴关系,使儿童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训练智能,完善人格。这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身就应当是教学目标之一,还是我们评价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良好的课堂气氛基本标准就是和教学内容相协调,和儿童的情感认识相一致。教学中要学生动情,教师要先进入课文,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教师不是机器人。他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忽视儿童的情感需求,教师站在局外,冷漠的教学是课堂教学低效的直接原因,必然导致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的双重失败。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进入角色,以准确的情感,采用各种手段激情入境。我上《十里长街送总理》,除了课外功夫外,一上讲台就神情肃穆,以充满激情的演讲开始:“同学们,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医院逝世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消息传来,十亿人民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中。在那四害横行的日子里,我们是多么需要总理给我们撑腰啊!多么需要总理领着我们干四化啊!然而周总理匆匆地走了。遵照总理的遗言,他老人家的遗体将火化,骨灰将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1月11日下午,总理的灵车从医院开往八宝山公墓。消息传来,几十万群众自动聚集在东西长安街上,向总理致哀送行。《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记的那一天难忘的场面。”说完,揿开配有哀乐的课文录音,挂上图画。教师的激情,催人泪下的配乐朗诵,语言文字、音乐图画、神情动作共同刺激学生的感官,良好的课堂气氛,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需要的感情位置上去。教学的深入,学生移位到东西长安街,也化成了迎送灵车的少先队员,不少人流下了泪水。良好的气氛使儿童入境始觉亲,入境方使儿童真情动,记忆深。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运用儿童的情绪记忆,让学生移位动情,尽力缩短与教材的感情距离。《养花》是陶冶高尚情操,进行美育的好教材,但学生初学时认为“腰酸背疼热汗直流”怎么会“多么有意思”?别人把好容易开的昙花拿走了,怎么会“特别喜欢”?我让学生回忆大暴雨时背低年级同学上学,讲中队聚餐的情景。有的说,那天赤脚,脚底划破了血,可看见小弟弟进了教室心里真开心;有的说,包了一上午馄饨,自己没吃几个,但看到大家那么爱吃自己包的馄饨,心里特别开心……已有的情绪记忆,帮助他们移位入境,培植美感。老舍爱生活的情感挤去了孩子怕累吃亏的阴影,体会到劳动是累的,但也是欢乐的;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培植儿童的良好情感要发挥学生主动参予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创造新的形象来。我上《我的心事》,读到最后,让学生参与,寻找帮助大林卸心事的办法。学生有的提议代大林给姐弟俩写信,寄上两张电影票,说明一切请求谅解;有的建议大林再次邀请姐弟俩假期来玩,用行动弥补过失……这样做不仅课堂气氛更浓,还加深了“说话算话”的认识,让有错就改的情感获得更巩固,进行了模拟实践和写作训练。
课堂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健康地进行语言、思维、情感的交流。老师要自觉地和学生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想。只有教师的真诚和宽容,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情感交流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师应当充当多种角色,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有时还是学生的学生。
我鼓励学生的创见和批评,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上《桂林山水》时,有学生认为课文中描写漓江水的一节,前后有两处讲到水的静,可以调整句序,合在一起写,先写水的清和绿,再写水静,这样更好。我没有指责学生的狂妄无知,而是衷心地赞扬儿童的创见和自主意识。当我在公开课时,由于疏忽出现了拼音错误,学生当着众多听课教师提出批评时,我公开及时地给予肯定,为学生不迷信教师的正确情感而高兴。在上《冬眠》时,学生对书上所说,动物的冬眠“低温”是主要原因一说提出异议,举例说小金鼠在夏天就是同样低温还是活蹦乱跳,只有到了冬季才会冬眠。对此,我表示充分尊重,鼓励学生继续多看书,多钻,长大真正搞懂动物冬眠的原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见更是常事。上《在炮兵阵地上》,在初读第一次整体感知时,有学生认为彭总太凶。话说出后,见后面许多老师看着他,不少同学向他投来责怪的目光,神情十分紧张。我并不怪他打乱教学进程,而是笑着对他说:“你敢讲真话很好。不过,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说说好吗?”当学生说完,我引导学生针对几种不同的认识去读书思考,去议论交流。在结束讲读时,再让那孩子讲讲对彭总的印象,讲讲现在和开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顺势进行了抓部分和抓整体,看现象和找本质的学法指导。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使学生处在良好的心境下学习,不仅学得实,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要满足儿童情感需求,课内就要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赞可夫认为儿童有一种交际的需要。他们想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说出来,跟同学老师交流。为了给每个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在质疑问难、全班交流中,学生哪怕有一词、一个短句说得好,有自己的见解,都可以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独立阅读课文的阅读竞赛型课中,采用抢答的方式鼓励学生交流。我上《草船借箭》一课,既重视安排充分的个体学习时间,让每个人去读读想想划划写写,也重视安排四人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儿童说说课文中哪些写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谈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靠的什么?这四人小组的交流,儿童不是一味地听,更不是盲从,而是平等的合作的伙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学习完善。这种交流不仅增大了教学的密度提高了教学的训练性交际性,而且互相启发,活跃思想,满足了学生精神需求。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展开全文阅读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师:大家都已经知道,琥珀是棗
生:(齐)古代松脂的化石。
师:那么,形成琥珀至少要经过哪两个阶段?
生:松脂球、化石两个阶段。
生:先形成松脂球,再变成化石。
师:要形成松脂球,要哪些必要的条件呢?我想第一个条件,形成松脂球必须要有棗(抢答:松树)除了松树,还要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大段。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一边写,把必要条件像老师一样用简洁的词语写下来。第一条只写“松树”就行。
(学生按发下的课内练习纸边读边做,老师巡回指点)
师:做完了,就周围四人交流讨论一下。
(四人小组讨论松脂球形成和变成化石的必要条件,各抒己见积极踊跃。)
这三位爱画画,刚才他们在画画作准备,现在就请用画来说说。
生:画上的松树,表示要形成那包着苍蝇和蜘蛛的松脂球,一定要有松树。第二个条件要天气很热。画中的太阳就表示天热,看,那是火辣辣的太阳光。第三,我们把苍蝇和蜘蛛画在一起,是说当时很巧,这两个小东西正巧在一起。第四,我们画了许多滴松脂,就说,这渗出的松脂正好滴在它们头上,而且不断地滴,才形成这强大松脂球。
师:什么:强大?(众笑)
生:不是强大,应说珍贵的松脂球。
生:是奇异的松脂球。
生:松脂滴得要多,还要准。前不行,后了也不行,要正好掉在它们身上。
师:那么变成化石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首先要有两个裹着小动物的松脂球……
生:这不要说了,是问这松脂球怎么变成化石嘛。
师:对,这可以不说。
生:松脂球要深埋地下,得到高温高压。
师:我们自然课学过,这叫什么?
众:这是地壳变动。
生:要变成化石,时间要好长好长……
生:要几千年,几万年。
生:还有一个条件,是大海先淹没松树林,使松树淹死,倒了。那松脂球才会埋在泥沙里。
师:奇异的琥珀形成的主要过程和必要条件清楚了。昨天,同学们对有几节,有几句话印象很深。请读读,说说为什么这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先读书上5?节。)我觉得这几小节写得很细,像“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把小东西的动作写得很仔细,很准。还有书上说小虫“淹没在黄色的泪珠里”用的是拟人,读起来感到这两个小东西很可怜。
师:说得好!再请大家注意写松脂掉下来的动词。
生:这里动词用得好,先是“渗”,接着是“滴”,然后是“落”,最后用“包”。
师:这一串动词先后能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换。
生:因为太阳猛,松脂才慢慢渗出来。渗多了才成一滴,有了一滴才落下来。
生:一滴滴落下来,松脂多了才把它们包住。
生:不能换。事情是这样的,一换就假了,再说也不可能先落再渗的。
师:对啊!作者考虑得周到,写得严密。书上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这是谁的感情?
生:这是作者的心情。
生:这是作者站在小东西的角度感到可怕,为它们可惜。可这两个小东西并不知道。
师:昨天 问,为什么琥珀里会有“几圈黑色的圆环”?
生:前面说了,它们在“前俯后仰”地挣扎。
师:“前俯后仰”是怎么回事?谁来做做?
生:(做挣扎动作,众大笑。)这样一挣扎就在松脂球里留下黑色圆环了。
师:,现在明白了吗?
生:(高兴地)我知道了!
师:昨天说“几十年,几百年……”这句意思不太清楚,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体会体会。(学生自由朗读。)
生:这句说明时间过得快。
生: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很久很久了。
生:还说明成千上万的苍蝇和蜘蛛都没被包裹住,只有这两个小东西被包住了。
生:这说明事情很巧,琥珀奇异。别的都平平安安飞走了,只有它俩被包住了。
师:作者既为两个小东西被包住而感到棗(众答“可惜”。),又觉得这块琥珀实在——
(众答“奇异)。这和“黄色泪珠”一句都是---
(众答“拟人句”)。来,一起读读,读出作者淡淡的伤感。(学生齐读第10节)琥珀是怎么发现的?请读读。
(个别读第二大段。)这段讲什么?
生:讲琥珀是怎样发现的。
师:喔,希望把疑问代词换掉,变成通顺明白的一句话。
生:那换成“发现了琥珀”。
师:简单是简单,可我希望把时间、地点说清楚。
生:一个渔民的孩子,在海边玩的时候,在海滩上找到了一块琥珀。
师:能再简洁些吗?今天很大胆,举了好几次手了,请你说。
生:一个渔民的孩子在海滩上发现了琥珀。
师:好!就这么说。《奇异的琥珀》和《黄河象》这类课文有中心思想吗?
生:(齐)有!就是课文讲的科学结论!
师: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就在第三段里,一起再读一次。(学生齐读第三段)这琥珀的价值是什么呢?
生:靠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万年前的故事,知道一万年前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生:作者靠它写出这有趣的课文。
师:一起读书上最后一句,读读记记。形成奇异的琥珀的必要条件大家都清楚了。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会说理。为什么非要这几个条件?少一个行不行?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热烈,积极主动发言。)刚才有的同学没有抢到发言机会,现在说理就每人说一点,没说过的优先说。
生:没有松树就不会有松脂。没有松脂就根本不会有松脂球。所以第一必须要有松树。
生:天气一定要炎热。只有松树,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松树还不会渗出松脂来。松脂不出来,怎么可能形成包住苍蝇、蜘蛛的松脂球呢?
生:第三要两个小东西刚好在一起。蜘蛛是苍蝇的天敌。它俩凑在一起是很巧,很短的时间里的事。不是凑巧在一起,有了松脂,也只是别的松脂球,不会是这奇异琥珀的松脂球。
生:第四条件也很重要。松脂必须不断地往下滴,滴在小东西身上。只是一滴,小虫就会挣扎出来。
生:那小东西挣扎出来也死了。
师:是啊!小东西死了倒不可惜。可惜一挣扎小东西分开了,这奇异的琥珀就没了。
生:松脂球要变成化石,肯定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不然变不成化石。
生:要变化石,地壳一定要变动。地壳不动,松脂球在地面,千百年过后,早就散了,也不会有这化石。所以要形成奇异的琥珀,必须要地壳变动。
师:对!还记得五年级采岩石标本吗?那山壁剥落的石头---
(众答“已经风化了”。)手用力一捏,这石头就棗(众接“变成粉末了。”)
生:不过,如果松树不被海水淹没,不倒下死去,松脂不埋到地下,挂在树上也风化了没了。所以,要变成化石,必须海水先淹没松林,将松脂球埋到地下。
师:这些必要条件,是根据什么推测出来的呢?
生:(齐)这块奇异的琥珀。
师:作者也根据这琥珀,考虑得周到、写得严密,句子也特别棗(众接“生动具体”。)
所以学起来特别有劲。
集中目标,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琥珀》课堂教学评析
杭州市教委研究室 沈大安
张化万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集中而明确,教学中紧紧围绕着“抓住要点,考虑周到”这个训练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语言训练。首先是让学生理清形成松脂球和形成琥珀各需要哪些条件,这一步侧重于体会作者怎样“抓住要点”;接着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遣词用语,具体认识作者写作时的“考虑周到”;最后深入一步进行探究,明确形成琥珀的条件的必要性,从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这三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对写作要“抓住要点,考虑周到”,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过于着重课文的内容而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的情况比较普遍。这节课在克服这种倾向上,给我们以启示。
这节课十分注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采用了教师提示“举一”,学生自学“反三”的方法。像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估计到学生概括起来可能不够简练,先集体讨论第一个条件“松树”,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像老师一样”概括。在推敲词句这个阶段,重点和难点都是根据学生自己阅读中提出来的问题,再让学生自己仔细读读课文,讨论讨论来解决的。这样做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常常有太多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使阅读课成了“回答课”。这节课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书、思考、练习,也是难能可贵的。
《琥珀》是一篇知识小品,张化万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到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为了让学生明确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教师让学生回忆了自然课学到的地壳变动、风化等知识。在分析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时,让三位爱画画的同学用图来表示,并看看图向同学们讲述。这样做不仅把课文上的内容形象化了,而且促进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张化万老师的课堂教学,还特别注意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良好的课堂气氛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是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讨论,适时点拨;二是生----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不能让“尖子”学生受青睐,中下学生被冷淡,学生在课堂中都应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中下学生则应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注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注意发展儿童的个性。张化万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观。
标签:
教学论文
创设良好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下一篇:
拎线串珠 导路求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