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66  
标签: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仿作与套作的本质区别》论文
              韩絮莹  指导老师:谭新民

    人类在这大千世界中更好,长久的繁衍下去,是因为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祖先们为子孙后代所留下的一切美好。蔚蓝晴空中翱翔的一群大雁,穿梭于石隙间的几尾鲤鱼,攀爬在竹篱上的几朵牵牛,或是大街上形形色色的各色路人,仿佛都无处不在的透露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和谐温暖的气息。而随着人们世界观,审美观的逐步形成,大家慢慢开始自觉的透过自己的审美眼光来关照整个自然和社会,有时更想要将生活中某一角的美好永远定格。写作,就是较好的途径之一。作者依靠自己的审美观念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审美观照而创作文章,通过写作,人们就会不自觉地从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中引发主观思考,从而从善恶美丑中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个人的美好心灵。

一、当下社会的作文现状

就如古时科举考试中作文一样,现在,作文也成了学生们选拔性考试的重中之重。就拿高考来说,150分制的语文试题,作文单项分值就占了将近一半。于是,训练自己的作文能力是学生们首要的,但也是最为头疼的任务。毕竟,提高作文水平和效率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达成的。那么,对于如何学好写作,似乎从小学开始,老师们就教导学生,多看书一定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借鉴别人写作的长处,吸取别人的写作经验,甚至偶尔看一看所谓的低分作文,也能将其作为反面教材来加以勉励。因此,学生们包括可怜天下的父母们纷纷把书店里最畅销,最受欢迎的“作文选”之类的书籍搬回家,然后以每天至少读一篇,写一篇,或者每天一篇读后感的方式来进行作文训练。而事实证明,这种借鉴读写式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毕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还是略显薄弱,用心感受他人眼中的世界,和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知己知彼,扬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

但是,到了高中阶段,中国高压式应试教育下的压力使得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为了使作文能够在高考考场上又快又有效率的完成,似乎孩子们从小所承袭的借鉴式作文训练变得更加急迫。虽然目前市面上诸如“《优秀作文精选》”之类的书籍日益增多,琳琅满目,但老师们为了求高分,除了要求学生大量增加阅读量之外,往往在临考之前还会帮助学生反复的猜题,压题;或是要求学生课下直接收集几个典型材料诸如司马迁,李白,屈原等在写作时可以直接套用的资源;同时还帮助学生准备了万能开头或者万能结尾的套路以不变应万变。久而久之,这种“戴帽穿鞋套天下”式的做法就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考生临考前的基本训练和复习模式。这样,就有悖了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初衷。我们之所以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希望通过学生写作前对材料的收集等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拓宽取材范围,并且在取材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感悟,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为了应付高考,学生们的作文当中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高考优秀作文》说怎么写,他们就怎么去写;考场中怎么样能提高分数,他们就怎么去练习。就如上文所说,临考之前准备几个典型的,通用的人物形象或资料,到了考场上直接套用,完全没有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生搬硬套,说好听一点这是套作,说难听一点就是赤裸裸的变相抄袭。著名作家肖复兴对此现象深恶痛绝,他把这类作文称为“伪作文”,认为作文套作现象,使孩子一味地去追求漂亮的违心话,遏止了孩子表达诉求的机会,其结果是害了他们一辈子。

二、青年教师的困惑与无奈

作文套作,相信每一位老师都看到了其存在的严重弊端。特别是新一代的青年教师,他们对于自己曾经的高中三年中高强度的应试教育已经比前几代人更加的抵触和排斥,如今自己成了教书育人的新园丁,深知教书之前更要育人,再加上当今社会人本思想的加深强调,使得新一代青年教师尤其想要尝试着运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去引导更新一代的学生们。但是,小部分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他们没有权利拿学生的前途命运去抵抗国家教育体制的根深蒂固。其次,高考作文强调过分的道德价值,把作文的评定等同于思想政治的评判,甚至有的阅卷老师还根据自己特定的审美情操来判定一篇作文的优劣。再加上,高考不是只考作文,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和极其有限的的复习时间,还有包括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老师们只能采取高效的应试方法来投其所好。这也许就是作文套作现象之所以产生并如此大范围的理所当然的出现的原因吧。实际上,作文的套作,并不是某个决策者,或是某个时代所犯下的错误,这是从古至今的历史所注定的。

三、仿作与套作区别何在?

套作不可取,那么怎样才是真正训练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最好方法呢?还是原来那句话,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各色各类的书也能够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全新的知识和感悟,这对于写作时无论是取材还是语言的组织,都会有莫大的帮助。但是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多读书,看到好词好句,或者新颖的人或事,难免会在自己的创作当中情不自禁的加以引用或模仿,如果在借鉴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不就很容易产生套作之嫌?是的,多看书,多阅读,除了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培养审美情操,还可以在写作时为自己的创作增添光彩。有时为了写作的需要,借鉴别人的美词好句,能让作文的语言读起来更加生动流畅,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仿作”,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对于部分人的疑惑,如果乱了分寸,把原先善意的借鉴演变成为后来的变相抄袭,那就真成了“套作”了。

其实,“仿作”和“套作”的界限难以把握,两者的范围也很难给予划定。但它们最大的区别,我想,就在于是否存在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体验。举一个例子:

时常挣扎于梦与现实的边缘,凭思绪的天平向左向右;时常徘徊于阳光与雨露的地域,任头顶烈日,手托暴雨;时常流连于康庄大道和独木桥的交界,随双眸如影般到处飘飞。

爱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却无奈置于“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残酷世界;爱那“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迈,却无奈常于“花谢花飞花满天”的伤感岁月独自徜徉;爱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洁,却无奈现实无法躲避的“摧眉折腰事权贵”。


展开全文阅读
我想,现实就是这样,不能改变了吧!

一阵清风拂面,伴着缕缕阳光从窗口泻入,我仿佛听到了阵阵鸟儿的欢唱。此刻的我多想长出一双翅膀随它们一起翱翔,却被这白纸束缚住了我的双脚,还有,我的心……

又一阵清脆的鸟鸣,我的思绪戛然而止,似乎又随着那飘然而归的南风,清晰了起来……

你怎么那么自私,那么萎靡啊!难道那次登顶后的壮志凌云你不记得了吗?难道你忘了三年以来老师的付出,父母的期望吗?难道您甘心做那游离的水草,随波逐流吗?

不!不!不!

                    ——2009广东梅州《战胜自己》片段

这篇选段,凡是一个高中生,都能够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陶渊明弃官归隐的悠闲自得,同样的也就能够体会他为什么无法“摧眉折腰事权贵”,不愿为了“五斗米而折腰”的缘由。这篇作文的小作者把陶渊明的向往“归园田居”来比喻自己现在向往自由的心情。但是,向往自由是每个人的心声和愿望,但对于那份向往的期盼和热情,每个人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位小作者将所学过的诗词名句恰到好处的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很好地展现了他本人丰富的文学知识积累和较好的写作功底,同时似乎也使他向往自由的期盼更加浓烈。借鉴他人优秀的美词好句,恰如其分的信手拈来,就仿佛站在巨人的头顶上展望世界,但是,你能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吗?作者是在表达他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是实实在在亲身经历的主观情感,只是为了能更好的表达这种情感而借助了他人之手,就好像我们必须紧抓着身旁的铁链,才能够安全的走到独木桥的那边,但主次依然不变,我们只是借助了外力,过桥的依然还是我们自己。

再来看一个例子: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石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和肉书写了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想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冷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天生浪漫》片段

在语文中读出诗词名句并不新鲜,能从这些诗词、名人、典故中读出语文的浪漫,那才叫新鲜。而融汇陶冶出这份浪漫的,是开天辟地的盘古,以石补天的女娲,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是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是王昌龄的豪壮誓言,李白的仰天长啸;是孔雀东南飞之绝唱,和木兰从军之佳话。是对历史的酝酿。这篇美文当中,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文学情操,更重要的是精髓。作者对以上历史的种种引用,更加深刻的将语文的浪漫得以烘托,但是,如果没有了历史的陪衬这份浪漫将会消失殆尽吗?不会。因为浪漫,是“语文”与生俱来的气质,作者回顾历史,回味曾经,是为“语文”锦上添花。

相反的,套作,让文章不仅没有了生气,也消磨了学生体会与感悟的能力。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拿到高分,其实就是要追求作文的新颖和真实。但要真正做到这两点并非易事。新颖的作文必须要求作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关照生活的敏感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一些可塑造可雕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放飞自己的思维空间。但是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首先就不可能有所谓丰富的人生经历。毕竟他们还是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的幼苗,大部分的学生,他们活动的空间几乎三点一线,再加上中国封闭式的应试教育也会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只知道一味的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式的学习方式根本无法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习惯和敏感度。于是,一到了考场作文时,由于缺乏平时材料的积累,脑子空空如也,自然就得不到高分了。因此,为了更好的使孩子们的作文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还是应该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多让他们自己去亲身经历和感受,因为学习和生活从来就是一体的,不要让写作与生活相隔离,将两者融会贯通,才能事半功倍。

既然新颖的作文只可能存在少数,那么,作文中的真情实感就显得尤其重要。一篇好的作文,其实不需要太多华丽辞藻的堆砌,只要流露出真实的想法和思想情感,朴实但却深刻的刻画与诠释,那也是非常成功的。来看一个例子:

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对我从来未说过关爱方面的话。而往往是通过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动来使我感动。有一次,在途中我的自行车链子坏了,一步也不能骑,只好把此事告诉给妈妈。村里又没修车的,明天的学怎么上?当我们正犯愁时,爸爸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得知我的车子坏了后,手没洗一把,水没喝一口,就找上改锥、锤子等工具修起来。因为是第一次干这修车活,怎么也修不上,我等到快十一点了,在妈妈的催促下才去睡觉,睡梦中偶尔还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当我第二天早上醒来去看车子时,见到车子链子修好了。从妈妈的口里得知,爸爸午夜一点多了才睡觉,早上五点多就又起来了。当我得知这一切后,我的眼窝湿润了。早饭后,我又骑上爸爸亲手修好的车子出发了,路上,我想了很多,很多,觉得只过了一夜,自己就长大了许多。

                                 ——《点滴真情令我感动》片段

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生动细致的描写,而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例为什么却能拿到高分呢?因为这篇文章朴实但却深刻。它不仅塑造了一位父亲在关键时刻的顶梁柱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修车事件中浓缩了的一对父女之间淡淡的深情。在平凡的事物,也有它的闪光点,这篇文章虽然平淡无奇却胜在真情的流露,而这种真实的感受,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小作者是无法如此从容地诠释和刻画的。

写作的过程中,无论角度如何,方式如何,想要成为一篇好的文章,都应该将文章中的人事物真实地展现,文学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的情感体验,如果生硬将两者隔离开来,那么剩下的只是一篇空洞的框架,无感情无想象更加无生命,试问这样的文章,有可能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吗?“仿作”应该发展下去,“套作”也不应该归咎为彻底的错误,毕竟这是社会的折射。只要把握好尺度,培养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哪怕没有美词好句,一样可以成就一篇好文章!

 

韩絮莹

标签: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仿作与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日常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稿(高一)
下一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