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704  
标签:作文指导
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意象思维能力
董云

      

        什么是意象思维?简单说就是在写作构思中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生活图景和要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形象化的思考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意与象时常处于不协调的状态,有时意大于象,思想观念先于表象而成熟,象不称意,意不能很好地实现对象化,具象化;有时象又大于意,所积累的物象十分丰富,但没有意的统帅、协调、规范而处于零散的、芜杂的状态,思想不成熟,导致意不逮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科学地帮助学生调整意象结构,求得意象的和谐、整一,当象与意达到契合状态时,作文构思就完成了关键的一步。为了形象说明意象思维,请看下图:

物象世界—特征①———特征②———特征③

心灵背景—心灵共振①—心灵共振②—心灵共振③……感情纽结——形成文章

这个图说明了两层含义:任何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一般说来,都拥有“物象世界”和“心灵背景”这两块天地。“物象世界”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心灵背景”则是长期积累的、融汇贯通的作者本人所具有的知识、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内容。“物象”一旦进入作者的构思,就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一方面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进行淘洗和筛选,捕捉到符合自己的感情和情趣的物象;另一方面又经过作者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作者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个方面的加工,“物象世界”和“心灵背景”这两道电流就会相互接通,从而引发新的感情火花(也就是灵感之花)。当然要碰撞出新的感情火花并不容易,它有一个过程。对于一个天赋与才智很高的作家来说,也许他读到一个词,一句话,看到一景一物,就会顿然引发灵感之泉,而对一个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来说,这种“顿悟之境”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运用意象思维,帮助学生整合感情,进入写作情景,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意象思维来指导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呢?

(一)捕象炼意。〖HTSS〗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物象的感知,领悟不够深透,许多意象是飘忽不定,若明若暗的,特别是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这就要从引发灵感之泉的角度出发,运用统摄思维方式,把众多的“物象点”集合起来,加以融化变通:如图

                 物象①

                 物象②——感受

                 物象③

也就是说,把众多物象点归拢起来,找出其中共同的东西,形成作者的总体感受。物象点的统摄,形成了自己的感悟点,这时,你就已经捕捉到了意象,并渗入自己的感情、观点,得到感悟,再在此基础上,把感悟点的方方面面都分散,扩展为几条线索,使感悟点具体化、明晰化、丰富化。如图:

                                               意象①

                  感悟点 ——        意象②

                                               意象③

将感悟点力求分散,这是从丰富文章内容的角度讲的,分散不是结果,分散之后还要从提炼主旨这个方面来集中。如图:

意象①

意象②

意象③             主旨提炼

任何一篇文章都只有一个主题。感情之波不管怎样翻腾激荡,都必须受到主题制约。

           在记叙文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多

种物象,帮助学生剖析物象的特点,进而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捕捉住属于自己的主观意象

,再开始构思作文。在指导学生写托物言志的记叙文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观察葡藤。在学校图书馆前有几排葡藤树。到了初春,万物复苏,百花争妍,那一排排葡藤

却没有一丝绿意。学生天天从藤下走过,谁也没有引起注意。作文课前,我带全班同学,仔

细观察了一番。当同学们从藤根、藤皮、苞芽发现葡藤在初春貌似枯萎,却依然活着的时候,

发出了“真是,形似衰竭,藤里却流淌着生命的血液”的感叹。

感悟葡藤。在观察葡藤后,你能说出葡藤的众多特点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番讨论后,

总结出如下特点:

葡藤〖JB({}①由衰到盛,由盛到衰②外似枯萎,内蓄力量③盛夏一片浓荫④攀附藤架才能活下去〖JB)〗〓〓〓〖FK(W〗生命力强无私的奉献。抓住了葡藤的特点,还要从特点生发感悟,使感悟点具体化、明晰化、丰富化。我又叫同学

们由葡藤的特点生发一点感悟,并用一段话把这种感悟说出来。思考、讨论,学生悟出了物

与意的契合点。——葡藤由衰到盛,由盛到衰是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同样有类似现象。一个人在受挫折后,


展开全文阅读
是一蹶不振,消沉下去,还是像葡藤那样,将虬根伸入地下,默默地吸收养料,孕育新的生

命?人的一生是短暂的,默默地抗争,不必去感伤岁月的流逝,追悔昔日的失意。

让学生灵感接触到照彻心灵的火种,捕捉到物与意的契合点,沉睡于学生心目中的葡藤就会

活跃起来。这一个个触发了灵感的生命感悟,不是他们对葡藤所蕴含的深意进行思索,捕捉

到了物与意的感悟点的结果吗?演绎葡藤。感悟还不能形成文章,在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的定点、生发、升华,帮助

学生把联想的内容总结,引申,形成一个鲜明的观点,升华到一定的高度。

这则实例说明,运用意象思维指导作文教学,操作简便,形象易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

 (二)因意造象。〖HTSS〗记叙文大多有一个中心场景或中心人物,而中心场景或中心人物又往往与某

一情景、画面、景物等相关联,如《雪浪花》中“浪咬礁石”这一情景,《海上日出》中的

“日出”这一画面,都可称作物象,当这些物象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进入文章中去形象

、生动、具体表达主题思想时,那这些物象就变成了一个个鲜明的意象。意象之所以不再

是形象,因为不仅有“形”有“象”,而且还有“意”的主观融注,是主客观的统一体。但

长期以来,记叙文教学,比较关注收集材料,提炼主题,忽略潜心体味自我情感本身,忽略捕捉那潜于心中,注入了丰富情感的意象。只有找到了渗透情感的意象,收集资料,提炼主题才是有意义的工作。这也就是人人都在生活,都有素材,却不能人人都能写作的原因所在

。其实,意象是一个微妙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在初始阶段往往体现为一种感觉、一种情绪,

一个遥远的记忆,一个朦胧的画面。这一切都来源于作者长期的生活积累和感情积蓄。记叙

文教学,教师就是要善于根据命题,激活沉睡于学生心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依据命意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枝江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周世忠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因意造象”的 教学经验。命题记叙文是各级各类考场作文中常见的题型。此类作文的疑难杂症是材料零散、行文拖沓;线型结构,记流水帐;语言干瘪,平淡无味;缺乏鲜明、生动的意象。针对这种顽症,周老师归纳出三句话: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这三句话表达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学生在拿到一道题目后,能很快地引伸出一个主旨,由

一种主旨演绎出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又必须由一组组鲜明的意象来表达。这三句口诀首尾相

接,是一个整体,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构思行文的要点决窍。

具体做法是:当场命题,快速构思——想好一个故事、一个主旨、一组场面——交流评议说

长道短。例如“目光”。

一个主旨:床前小儿女,人间第一情,永远走不出的,是父母那关爱的目光。

一个故事一组意象:①书房静谧,下午的情景又浮出出来。②去溜冰场途中,发现父亲跟踪

我,他那目光灼灼逼人。③闭门赌气。门开了,一碗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书桌上,是父亲,

那无奈的目光。④书房,灯光昏黄。那目光化成暖流溢满心胸。父亲,其实永远就是父亲。



这样的作文训练课,节奏快,容量大,学生兴趣高涨,一个文题,会蕴涵许多启人心智的思

想主旨,会演泽出许多动人的故事,会编织出许多创意优美的场面组接。“因意造象”的观

念,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HTH〗

(三)组合意象。〖HTSS〗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罗万象;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用文学来反映社会

生活,现实世界,不可能竭泽而渔,不分巨细,全镜头摄来。只能以“大浪淘沙”的方法,

具像识别,用特写镜头抓拍一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在古典诗歌中以营

造了美妙意象而令人拍案称绝之作就多不胜举。马致远的《秋思》就很有代表性。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没有一句“画外音”式的阐释。仅仅捕捉筛选了一组最能表现偏僻、凋零、孤寂的意象,创

造了一个让人身临其境的人生际遇和情绪氛围,凸现了异乡日暮穷途,凄凉窘困,感伤暗淡

的心境。这种组合意象传达具体情思的方法,也可移植到记叙文的教学中来。

首先,让学生欣赏范例,了解组合意象的特点。《高山下的花环》剧本中,就有一段“镜头

式”的描写:〖HT5”K〗

伴着落日的余辉,玉秀背着柴草,踏着残雪,在山路山蹒跚而归……

头顶稀疏的晨星,玉秀在井台上打水。她吃力地用绳索把一大桶水从深深的井里提上来……



茅屋内,如豆的油灯之下,玉秀端着碗,坐在炕上,给病中的婆婆一勺勺地喂饭……

猪圈里,玉秀汗水涔涔地将猪食倒进槽内……〖HT5SS〗

这四组画面——打柴回归、深井提水、给婆婆喂饭,流着汗喂猪,如果不组合在一起,并不

能表现一个主旨,但组合在一起,不要任何渲染,不加半点议论,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

形象就凸现出来了,给我们以深深的感染。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区别“镜头式描写”与一般描写的不同。“镜头式描写”它要求客观地

写人状物,在

文中不流露深情和作者态度。段与段之间是靠“蒙太奇”艺术组接,不用文字过渡,读者

凭视觉形象将画面自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

其三,教师口头示范,教给学生具体方法。用组合方式写景:〖HT5”K〗

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动。两岸绿柳成荫,倒映水中。水面上一群鸭子,逆流而上。远处一

只渔船,停泊在岸边。〖HT5SS〗

河水、绿柳、鸭子、渔船这四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了初夏乡村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

美感。

其四学生强化训练,教师、学生互动评点。

组合意象,让描写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这

也正是运用意象思维指导写作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意象在我国存在很早,探讨的人也很多,但大多局限在诗歌领域,局限在把意象看作一种心



现象,一种表现形式,很少有人把它看成一种思维形式,看成文学创作特有的一种思维形式

。如今,要全面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本人就

这一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意有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共同讨论。

主要参考资料

①《艺术创造之迷》(陈望衡著,红旗出版社)

②《文艺心理学概论》(金开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③《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散文的意象及创构方式》(贾娟著·《写作》1994年10月)

⑤《诗的意象》(张同吾著,《写作》1994年8月)



标签:作文指导 作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物意契合出华章——《心中那片绿》升格过程展示
下一篇:话题作文的特点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