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927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江阴市第一中学 陈伟峰
在奔驰汽车公司老板的桌上,放着一个巨大的恐龙骨架模型。他的座右铭是“历史上充满了不会适应的庞然大物。”不创新就意味着灭亡。
江泽民主席也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以说“创新”已成了新世纪最受关注的词语。提到创新,我们就会想到创新思维。那什么是创新思维呢?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而创新思维是由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等结合后组成的高级思维,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当前的语文教学如何与之挂钩?
一 语言思维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没有语言,思维将无法谈起。因而作为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思维上进行有系统地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来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1积累生活用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每个人思想的产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力和洞察力,这一点十分重要。而生活语言是最具生命力的语言。活泼泼的生活,活泼泼的语言。幽默的语言能够给人微笑,给人活力,给人乐趣;而刻板、机械、无生气的语言则常常会冻结人的感情。明代吕坤说:“不简则失之繁冗,不切则失之浮泛,不明则失之含糊,不尽则失之疏遗,不正则理不足以服人,不大则失冠冕之体,不温则暴厉刻削,不雅则鄙陋浅俗。“此为用语之要。让学生积累生活用语,其实就是要让学生体悟语言之精要。
2操练反馈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重要的不是看他知道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他能够运用多少知识。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就会产生输出的需要。虽然备用无止境,但如何“使用”却是个现实问题。因而笔者在每堂课总要化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语言思维操练。
操练方法主要分三轮:
第一轮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并采取答记者问的形式,回答听众的疑问;
第二轮定向目标,即规定学生收集什么内容,如在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时,笔者就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有关资料,再进行挑选后组成自己的发言稿。在讲授《荆柯刺秦王》课文后,笔者要学生去找资料,查明荆柯刺秦王时,秦舞阳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帮荆柯?等等。
第三轮即席演讲,事先不讲明演讲内容,而在上课前三分钟说出内容(大多为当代热点问题,如网络黑客、电脑你我他、西部开发之我见、对朱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几点想法、减负与素质教育等等。),叫学生挖掘大脑中存储的知识进行演讲。
语言思维训练,其实也是学生知识的积累训练。厚积而薄发。火山是在多年的酝酿后喷发的,学生的灵感也是在多年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创设锻炼思维的情景
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的设疑是很重要的一环。
通过“设问”,可以让学生把那已有的感知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
问题的设置关键在“为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思路广阔,而且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地探讨,从而达到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的功效。
在设疑的过程中,笔者尤其重视逆向思维训练,即改变传统思维习惯,要求学生去想别人不想或没有想到的,加以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或者要求学生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同一个问题,采用“移步换景”法,即对象不变,观察角度(此处为思维角度)却不断变化,从而提出不同一般、异于他人的独特见解。
如在讲授《茅屋为秋风破歌》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杜埔住在“广厦”,当他面对秋风,还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叹吗?(其实在这里,诗人采用了换位思维法。)笔者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我就是杜埔,按照我的性格,我会想到天下的寒士吗?以此来教育学生要有一颗宽怀的心,能够关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文章贵在推敲,善于从无疑处找到疑。在讲课中,我有意诱导学生并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散性。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笔者第一步提出对题目进行确切的理解,从词组的结构上来分析,并思考“记念”和“纪念”的区别;第二步对文中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进行思考,如“谈几句天”“写几句文章”的运用是否规范,“慈母”在文中指谁,等等。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商讨,以利于学生思维多向性的开拓。
在教学中,抓住矛盾,设置疑点,既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助于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精神的培养,从而为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培养质疑习惯
展开全文阅读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怀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是寻求智慧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的前提。
思维的培养,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应付老师的提问,不是被动地接受问题,而是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研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是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敢于大胆质疑。
指导学生质疑,就是指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矛盾。利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来找到疑问,让学生的问题能够紧扣课文。
有位科学家说过,“正确地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而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却没有问题。是不是他们真正没有问题呢?其实,恰恰是学生提不出问题。不能提问或提不出问题,一方面反映了该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需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思维上不够活跃,不能转变僵硬的思维、观念。
当然,学生质疑,也不能仅局限于课本,而要把眼光放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去考虑电脑普及的利弊、日本人在教课书里歪曲历史而我国的教课书里是否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内容等等。
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用圈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可对作者、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语言运用、插图安排、练习题设计等等质疑。在复习时,可站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用体悟式来设想假如自己就是作者,面对此时此地此景此情时,该怎样下笔。
对于学生的质疑,作为教师应大胆鼓励,并作一番恰到好处的评议,在评析中多给学生鼓励,对质量高的问题则给予热情的表扬。从而来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之养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索精神。
四宽松学习环境
外国有一个心理学家,专门研究整个儿童时期创新思维的发展。儿童从下就喜欢创新,他们喜欢别出心裁,总不按大人说的话去做,由此常被大人认为是顽皮、胡闹,于是就成了挨骂的对象。例如,大人要他把布娃娃放在小汽车里开着走,他偏要把小汽车放在布娃娃身上背着跑。其实,这就是创新思维。当然,这种思维往往被大人认为是可笑的。上学以后,他们更是接受严格的“听话教育”,逐渐适应了学校和家庭的游戏规则,尽力与师长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创新也就没有了。
不过还有部分性格倔强、总想创新的学生也常会搞一些稀奇古怪的活动。这种学生却使老师恼怒。这时创新思维被当作成为“无法无天”的坏孩子的原因,而给予狠狠打击。
因此,构建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为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只有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关系,才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境,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其实上文中提到的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以及老师诚恳的自我批评、热情洋溢的表扬,也是宽松环境的体现。
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舞台。让学生动起来,这“动”,不仅是发言热烈、辩论激烈,更为重要的是卸下学生的思想包袱,让其畅所欲言,解开学生的思维束缚,让其自由驰骋。从而击破学生思维常规,通过横切苹果来欣赏苹果中所深藏的星星图案。
此外,笔者还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解放学生、活跃其思维。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声、光、电合一所创设的学习情景。(如教学《雨霖铃》时,笔者在课件里播放“长亭送别”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古人离别与今人离别之差异。)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成语抢答竞赛、诗歌背诵比赛、热点问题新闻发布会、佳作评点报告会、校园歌词创作、凡人名言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探新求知,标新立异,而排斥那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做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根究底,并促进学生勇于实践。打破思维定势,从而让创新思维天马行空,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让习惯思维不再习惯,那么创新思维将源源不断而来。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下一篇:
信念,心中的明灯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