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993
标签:
教师随笔
论语为政以德教学感想(教师随笔)
今天在备《<论语>选读》的时候,一直在看孔老夫子的“为政以德”的良苦用心。
孔老夫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呢,就是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所,而其他星辰都环绕着它。
治理一个国家,以德治国,立在人性为善;以法治国(注意不是依法治国),立在人性为恶。
根据朱熹的解释,政,正也。为国者,首先自身要正,其次,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这就是解释“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的意思。更明白点讲,引用程子(程颐、程颢)的话来说就是“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讲明白了就是首先要有一个圣君,然后圣君讲究高尚的道德来感化百姓,百姓都是有道德的人,“然后就会拥护着皇帝。
儒家认为,拥有一个圣君,选出一批贤能的大臣,然后天下百姓就可以归附了?
凭什么?
于是亚圣就说,要给他们一点田地,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饿死,就是实现最基础的温饱。再教给他们一点知识,礼义廉耻,然后他们就归附了。
说到底还是在“道德”的框架下打转。
凭什么认为每个人都学得进“礼义廉耻”呢?
所以儒家是本着“人性本善”的观点。这是他们的立足点。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种问题好像讨论起来很累,各种累,而且不会有结果。
我闹不明白的是,我该把这种思想讲到哪一个层次呢?
说到“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问题,我没有系统读过法家著作,不好说。但是我还是比较倾向于“以法治国”。
将“德”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基础我不知道是多么天真才能提出这样的方针。不要忘记,这种政策是建立在“愚民政策”的基础上。
其实这不就是一个披着所谓道德外衣难看的腐化之极的社会。
道德要求毕竟是软性要求,用“道德”这种软性标尺去衡量一种现象一种行为有点像是天方夜谭。
要让我们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这些东西是有何居心呢?
尚德么?
尚德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暗示这种极其卑鄙以及天真做法的“正确”之处?
有时候我真不愿意讲《论语》。
这个难看的社会有多少的弊病出自于论语!
论语不是宗教不是BIBLE,不作道德的要求但是却在血液中影响着我们,连摆脱都摆脱不了。
根基不好,道德上的要求其实真的很难。
我倒是愿意讲《礼记》。
标签:
教师随笔
论语为政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创新感恩教育原则,学校德育教育新尝试(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采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