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388
标签:
教学论文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造主动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
——谈问讲教学试验
广东省信宜县第一小学
○韦开忠○
多年来人们都说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但是,在课堂上听得到看得见的仍然是学生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仍然没有消除。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仍然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焦点。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设计一种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利于教师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的课堂教学结构。问讲教学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设计的。
问讲教学的特点是,变教师多问多讲、先问先讲、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多问多讲、先问先讲、以学生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它是学生主动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猎取知识,培养创造性学习心理品质的一个过程。问讲教学不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更重要的是提倡学生释疑解难;不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还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进行问讲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多问,而且要求学生多讲,做到不懂就问,懂的就讲;不仅要求学生多问多讲,而且让学生先问先讲。一堂课从学生问讲(汇报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问讲开讲。师生之间可以问讲,同学之间可以问讲。一堂课教前可以问讲,教中可以问讲,教后也可以问讲。不是把问讲仅仅当作质疑问难环节放在教课最后阶段去进行,而是把问讲作为学生交流认识、探求知识的必要手段,让学生的问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则在学生问讲中因势利导,相机点拨起主导作用。问讲教学实践了叶老“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教学思想,体现了自学为基础,思维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几个基本观点。
问讲教学的基本要领是:定向、抓线、划块、寻找“最”;引、串、点、带、启问、穿插练。
定向、抓线、划块、寻找“最”,是对学生的要求。“定向”就是通过审题、联系课文内容与一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确定学习目的要求,明确问讲的大方向。定向要集中、准确、鲜明,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抓线”、“划块”指的是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文章的线索,环拱文章中心,按照学习目的要求,根据年级特点、教材实际划分问讲的块块。问讲的块块不宜过大,使问讲内容集中些,以利调控。需要精讲的课文,问讲的块块,低年级可以句子为基础;中年级可在一节或一段中分层进行;高年级逐层逐节或逐段问讲,可灵活掌握。但是需要直奔中心的,可以整篇问讲。有几项要求的可以分项进行问讲。“寻找‘最’”意思是不管怎么抓线、划块进行问讲,都要以最能表达中心(包括突出重点训练项目)、反映教学要求的语言文字,写作特点或主要内容为重点,要轻重适宜,详略得当,切勿一刀切。
引、串、点、带、启问、穿插练,是对教师而说的。“引”就是引导,根据学生问讲的反馈信息,或引导读书,或引导讨论,或引导作进一步探究,或把问讲从偏向引返正轨,或把问题的关键引导出来……“串”就是把学生不很系统的问讲串起来,使之系统化,把问讲的块块连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点”主要是评点。用以揭示语言文字的运用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带”指的是对应当从简从略问讲的节、段或内容,要一带而过。“启问”就是启发学生发问。通常人们只知道启发学生答问题,而很少注意启发学生提问题;只重视研究如何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启发学生回答问题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难。“启问”应当作为启发教学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来研究,而这也是问讲教学的精髓。“启问”应当把握文章内容与字、词、句、篇的重点,用“有什么疑问”、“有什么不明白的”、“有什么不理解”、“有什么不懂”之类足以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问语,使学生发问。“穿插练”就是在问讲过程中穿插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猎取知识。问讲过程可以练代讲,以练代问,用练突出重点难点,用练去概括,用练去巩固获得的知识,用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实行问讲教学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预习是问讲教学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习,学生就不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可能去解决问题,当然就没有什么好问,也没有什么好讲。预习可以解决问什么、讲什么的问题。指导学生预习,要使学生懂得预习的步骤及内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儿童整体感知的心理特征,预习步骤可以定为:先看题目,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审题,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分段、概括段意,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再逐段深入理解,最后概括中心思想,学习写作方法,回归整体。与此同时,要教给学生预习每一步骤内容的方法。如审题要抓住题目的重点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课后问题及读写例话,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范围进而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预习中可以把不懂的、有疑问的地方划下来(可用“棗”线),认为最能表达中心的、最重要的最好的词语和句子也可以划下来(可用“------”线),有什么想法可在书边作记。上课的时候,可以按照不懂的就问、懂的就讲的原则进行问讲。学生问讲要举手,可定为举左手表示要问,举右手表示要讲。谁个问,谁个讲,谁个先,谁个后,由教师决定。
为了使学生掌握预习的步骤、内容与方法,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指导。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问讲得好不好的关键。强调学生多问多讲,先问先讲,问讲以学生为主体,不是取消教师的问讲,教师的作用不但不能削弱,而且需要加强。学生学习主动认真了,教师备课就更要全面深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应变能力要更强。对于教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促进。在问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传统的传授、讲解,而是点拨、诱导、解惑、深究。问讲开始,教师可以提出要求;问讲中间,教师要因势利导,相机点拨,使问讲深入开展。在问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进行归纳,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对问讲教学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种作用最好超前发挥,超前教给学习方法棗学习之前先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问讲。
展开全文阅读
三、问讲要体现语文教学方法上的特色。问讲教学本身具有加强听说训练的特点。但是,以学生问讲为主体的课堂结构,特别是开始搞问讲教学的时候,常常是单纯问讲,往往忽视读书。例如,学生朗读一段文章,大家进行评议,当有人指出某个字音不准、某句话没有读出感情以后,本来应让大家再读,把问讲与朗读结合起来,而有的老师却不这样做,问了讲了就算了,却不再读,这样就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读是问和讲的准备,又是问和讲的延伸。读能够引出问,问可以带动读,读可以代替讲,讲可以深化读。问讲与读密不可分。没有读的渗透,没有读的有机结合,问讲就没有语文教学的特色。实行问讲教学,必须在加强听说训练的同时,强化读的训练。
四、问讲要加强与其他教学手段之间的联系。教学改革必须向立体化、多面性发展。问讲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它的主要效用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利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它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不能解决教学上的所有问题。只有同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配合起来,才能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课的时候,问讲贯穿于始终,但是,教学方法要多变,教学手段要多样。问讲与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综合运用。例如,问讲过程要穿插运用挂图、幻灯、电视、实物等教具或其他教学手段配合教学,运用“填空”“改错”“判断”“选择”等书面形式,进行各种练习。朗读、板书要渗透于问讲全过程。
《黄河象》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学过程:
一、定向(略)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在老师引导下,经过议论,师生共同确定学习本文的两点要求,老师诱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两点要求上来。)
1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特点。
2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来历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定向问讲才有目标,不然问讲就会零零碎碎、漫无边际。这个向定得好,准确,紧扣重点训练项目,反映出教材特点〕
二、抓线划块(略)
1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层次。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讲有问,老师相机板书。)
介绍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
科学家对黄河象来历的严密假想;
人们发现与发掘这具黄河象化石。
〔抓线划块、整体感知教材。问讲教学强化自学为基础,原来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抓线划块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
三、寻找“最”
(一)确定文章的重点——抓最主要的内容。
师:现在请大家就《黄河象》写作上怎么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发表意见,有疑就问,懂的就讲,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问讲要注意顺序,可以让有疑难的先把问题提出。
〔教师安排问讲步骤,开门见山,重点切入,把学生引向寻找“最”。让有疑问的先把问题提出来是问讲教学的一个特点。〕
生:《黄河象》可分为三大块,到底哪是重点我还没弄清楚。
师:好,探究《黄河象》写作上怎么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首先要确定《黄河象》的重点,大家应当首先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介绍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是重点,因为题目就是《黄河象》。
生: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样子容易介绍,但是,黄河象化石为什么会那样完整就很难讲得清楚,应该重点写。
生:我想,作者写这篇文章也会这样想的。
生:那为什么不把题目定作《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师:(同学们愕然,老师看到大家被问住了)“完整”是这具黄河象化石的特点,作者有必要给读者具体介绍。而为什么那样完整不但很难讲得清楚,也是读者迫切要求进一步弄清的问题,文章必须着重写。看来,作者是想到了这一点的。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对,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确实比较容易些,同学们只要认真看一看就明白作者是怎样介绍的了。为了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科学家对黄河象的来历进行了严密的假想,现在我们就着重探讨作者是怎样详写科学假想黄河象来历的吧。
〔出现疑难,及时指点,权衡轻重,善带善略。在问讲教学中,释疑解惑,因势利导,相机点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突出文章的重点棗抓最重要的语段。
(老师先让学生认真默读科学家假想黄河象来历这一段,然后指名朗读,经过评议,指名再一次朗读)
〔读是问和讲的准备,又是问和讲的延伸,问讲与读密不可分〕
师:读得好不好?(生齐答:好)对,使人听了就像看到了一样。但是假想必须有事实依据,请大家联系文章第一块介绍象化石的样子,文章的第三块写的农民发掘象化石的情况,想想科学家的假想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抓主要内容带次要内容,主次结合,突出重点。〕
生:200万年前天气很热。
生:假想天气热的依据还是假想。最重要的依据应该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陷进淤泥里淹死。
生:为什么?
生:因为科学家知道,甘肃农民发掘出来的这头大象的骨架斜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姿势好像正在向前跑,这就是说黄河象是向一条有淤泥的小河走去,失足落水,陷进淤泥,淹死在河里。后来尸体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了,腐烂了。日子长了,骨骼就变成化石,就这样,这具一直没被移动过的象化石便完整地掩埋在沙土下。
师:说得真好。(老师把根据插图制成的幻灯片打在布幕上,指导学生对照黄河象与象化石的姿势,想象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重点〕
师:对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因失足落水陷进淤泥淹死,还有什么疑问吗?
〔“有什么疑问”、“有什么不懂”是问讲教学用以启问的常用语〕
生:看来科学家这样进行假想确实有事实依据,但是为什么黄河象会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很重要,这是科学家必须进一步说明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就能更有力地说明为什么象化石保存那么完整。大家都来谈谈。
〔评点与引导结合,使问讲逐步深化〕
生:因为不小心,大象才会失足落水。
生:因为大象不知道河有多深,不知道有淤泥。
生:最主要是因为右脚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一滑,就栽进河里。
生:最主要是因为口渴,不渴就不会跑到河里去。
生:最主要是天气热,不热就不会口渴。
师:对!黄河象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有近因也有远因,有间接原因也有直接原因,科学家想得很严密。大家都说了,只是欠条理,现在大家先做个作业,再有条理地说说黄河象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的始末。
(教师一边出示作业题,一边叫同学看书。)
1填空:淹死的时间(——),地点(——),天气(——)。
2请按科学家的假想把“喝”“渴”“陷”“热”填在括号里。
黄河象淹死河里的始末:(——)→(——)→(——)→(——)→最后淹死在河里。
(老师指名板演后,学生有条理而扼要地按照热→渴→喝→陷的过程讲了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直至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的经过。(略)
〔“穿插练”是问讲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教法的又一体现。这个练棗选词填空,练得好,巧妙地与“串”结合,把学生不很系统的问讲理顺了,系统化了。〕
生:这样,科学家不是首先想到200万年前的天气很热吗?
师:不,大家听说过逆向思维吗?
〔进行横向联系,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生:听说过,数学教师曾教我们进行过逆向运算。
生:啊!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是按照:陷→喝→渴→热这样的逆向推理推出来的。
师:是的,科学家从已知探求未知,从结果推想原因,运用追溯性的逻辑推理方法,从发掘出来的象化石的形象先推想到“陷”,从“陷”推想到“喝”,从“喝”推想到“渴”,再从“渴”推想到“热”。最后,得出假想的结论:热→渴→喝→陷,直至淹死在河里。科学家这样进行假想合情合理,十分严密,很有说服力。是不是大家都来谈谈。
展开余文
〔把问讲引向纵深〕
生:是的,科学家假想合情合理,但是有些细节我不明白,为什么科学有会假想黄河象失足落水的时间是200万年以前?事情发生的地点棗小河是一条“弯弯的”“缓缓地”流的小河?
生:不是200万年以前的事,黄河象的骨骼就不可能变成化石。
生:我觉得假想小河“弯弯的”“缓缓地流”很重要,这表明这条小河是一条容易沉积泥沙的小河,不然黄河象怎会陷入淤泥?
师:两位同学都讲得很好,科学家的假想确实很严密。还有吗?
生:“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写出假想中的天气很热。“炙烤”“似乎要燃烧”,突出“热”的厉害。“栎树呆立不动”,说明没风以至热得羊群、驼鸟也耐不住要“走来走去”。天气这么热,是从黄河象干渴难忍想来的。天气越热,黄河象就越渴。所以科学家要尽量把天气想得热一些。
生:一群黄河象向小河跑来,是为了喝水,这是很明白的。但是为什么会“扑踏扑踏地”走?怎样会假想带头的是一头老公象?
生:“扑踏扑踏地”走就显示出干渴得有气无力。见到小河“就高兴地跑起来,”说明渴得非常厉害,迫切需要喝水。
生:那头老公象呢?
师:(看到没有同学举手回答)公象领头是象群生活的一种习性,再说,不是公象,骨骼化石怎么会那么高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要讲在点子上。〕
生:“够”是什么意思?
生:“够”是“能够”的意思。
生:我看这里的“够”应理解作“达到”。
师:要把字词放在句子里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讲出在课文里的意义。
〔教给学法〕
生:“够”是“达到”的意思,课文里说它“够不着”是说由于水位很低,大家伸长鼻子吸水,伸不到河里,吸不到水。
生:“够不着”、“又往前走”、“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进一步突出老象迫切要喝水的欲望,正是由于这样迫切要喝水,才导致失足落水,陷进淤泥,淹死在河里。
(师生共同概括《黄河象》怎么突出重点,叙述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假想合情合理,逼真,有说服力)(略)
三、重视文章非重点棗抓最关键的联系
师:大家想想对《黄河象》的篇章结构有什么要谈的吗?
生:《黄河象》突出重点,详细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和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说明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已经达到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为什么课文最后一段还要写“上级指挥发掘化石”“象化石的骨架斜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各部分的骨头互相联系”……
生:这些虽然不是主要内容,但不能忽视。前面已经说过,科学家能够首先假想黄河象是失足落水,陷进淤泥而死,就是从甘肃农民发掘出来的斜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的黄河象化石推想出来的。
生:交待发掘出来的黄河象化石“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就可以证实黄河象死后没有被移动过,所以很完整。
师:这就是说非主要内容可以加强主要内容,就像绿叶可以扶持红花,使红花更加美丽可爱一样。
生:《黄河象》这样写就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人读起来觉得结构严密,中心鲜明,印象特别深刻。
四、师生共同总结检查定向要求,再次展开问讲,达到查漏补缺,巩固深化的目的。(略)
〔问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主动探究,相机诱导
棗《黄河象》课堂教学评析
信宜县教研室 高其羽
为了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随着教师转”的弊端,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的状况,十多年来韦开忠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方面,进行了问讲教学试验。从《黄河象》这篇课文贯穿着问讲教学精神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断可以看出,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猎取新知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黄河象》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教课以捕捉疑难为先。老师首先指导学生认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经过“定向、抓线、划块”,确定《黄河象》要学习文章怎么突出重点、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培养严密的推理能力后,有个学生提出《黄河象》的重点到底是什么。老师抓住这一“发难”契机,组织学生问讲。寻找“最”的教学活动从此展开。重点到底是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还是黄河象的来历?是介绍黄河象,还是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当学生争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老师指出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容易,说明黄河象的化石为什么保存得那样完整难,科学家为了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对黄河象的来历进行了严密的假想,我们应该着重探讨作者怎么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学生的问讲很快转向假想的事实依据。老师的点拨对学生的争议起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假想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再联系文章非主要内容,然后综合起来,寻找答案。
经过问讲,当学生一致认为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陷进淤泥淹死河里并引伸出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的时候,却有人提出为什么黄河象会失足落水淹死河里?有的说因为不小心,有的说因为心急要喝水,有的说因为石头滑,有说因为天气热……
面对学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统的问讲,老师通过选词填空作业,使之变得有条理,引出科学家假想黄河象从热→渴→喝→陷,最后淹死在河里的结论,并指出这个结论是科学家从已知求未知,从结果推原因,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来的。为什么会假想事情发生在200万年前?为什么会假想淹死黄河象的小河是“弯弯曲曲”“缓缓地”流的?为什么带头的是公象……,学生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构成教学过程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学生不懂就问,懂的就讲,老师则因势利导,于学生疑惑处启发,于思维阻塞处引导,于学习关键处点拨。整个教学过程既有教师输向学生的信息,也有学生输向教师的信息,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传输的结构是立体式、网络型,信息传输的通道成为一个闭合回路。这样,课堂活动就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从而促使教学一步一步地向纵深发展,做到在弄清黄河象化石为什么会保存得那么完整的同时,掌握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特点并受到一次逆向思维的训练。
最后,应该指出,教学过程综合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幻灯,书面练习,表情朗读等,对促进思维的深化、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标签:
教学论文
改革课堂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下一篇:
紧扣教材,渗透德育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