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32
标签:
教学论文
如何正确认识教育科研,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泸州市龙马潭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志勇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与技能、教育观念等方面得到补充、扩展、更新、提升。随着政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社会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很难设想,一名理念落后、知识陈旧、方法单一、技能低下的老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与时俱进”、“更快成长”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现状怎样?如何正确认识教育科研?怎样才使自己在教育事业之路上更好更快地成长?本文主要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忧心的教师教育现象
不可否认,随着改革开放高考制度的改革,尤其是近十年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可喜的进步,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终身学习理念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显然滞后了。从教育者本身来看,目前存在的一些教育现象令人忧心。
(一)停滞发展的教师个体依然存在
按常规,一名教师从走上教学岗位,一年入格,三年一小成,七年一大成是其正常发展轨迹。随着知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升,教师的发展应呈“螺旋式”上升。可是,看看我们身边的部分教师,从某一群体的年龄上跟踪,从教师的个体发展跟踪,不难发现,一旦过了“入格”、“准合格”的阶段,这部分教师往往就只是“重复过去的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知识在重复,经验在重复,年年如是,走的仅是“磨道式循环”之路。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的耗损,就只能“和尚撞钟”而已矣。
(二)“苦教”、“苦学”愈演愈烈
过去,我们倡导“老黄牛”精神,旨在要求对工作,对事业的执着、任劳任怨,从这一点上来讲,无可非议。但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关注人的生存价值、生命质量的今天,依然出现教师“披星戴月”,学生“挑灯夜战”的“苦教”、“苦学”现象,“向时间要质量”、“淹没于题海”依然故我。一方面,这是单纯追求“应式”的结果,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师们这种“苦行僧”式的教育生活,是否可以改变,是否可以从我们自身、从教育的规律上去寻求路径呢?
此外,我们的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的时候,往往更多的是注重学科的学习,而忽视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缺失;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相脱离;教学常规与教学研究相分隔等现象和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自生自灭,任其发展,绝不是危言耸听。
凡此种种,严重桎梏了教师的成长,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科研是教师更快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这支蜡烛,首先得照亮自己,才能照亮学生;教师这个园丁,首先得健康自己,才能让小苗茁壮成长。那么,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好更快地健康成长呢?我以为,走上教育科研之路。
(一)教师成长呼唤教育科研
1. 现代教育的要求
传统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单调重复,创造性低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应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两部分内容,教师教育能力也应包括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创造出最佳的教育效益。
2.教师职业的需要
教师们不仅仅需要提高自己的物质待遇来提升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更要从社会观的角度来认识教师这个职业。教师以怎样的德才学识来创造自身价值,提升自己职业生命的质量,这是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实现其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促进其成长的内驱力。教师职业成就的强烈需求已然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创造性的劳动,这就对教育科研活动有了内在的需求。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实践经过教育研究的提升,才能使教师 “教书匠”的简单重复性职业劳动变为创造性教育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
(二)丰富的教育实践让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教育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来自教育实践,回到指导教育实践。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有着教育理论工作者无法替代的优势。教师每天操劳于学校、教室,那么,学校、教室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科学的“实验室”和“研究室”,教学中有问题要解决,有现象要分析,有疑惑要探究,研究从中来,回到教育实践中去验证,达到指导教学、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就是最好的“行动研究者”;反过来说,教师不能成为改进教育实践的人,教育就不可能取得大的进展。任何忽视教师直接参与研究、严重脱离教育实践而得出的教育理论,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反过来说,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主阵地就在学校,就在课堂。
(三)参与教育科研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
常听到身边的中老年教师抱怨“这书越教越不知道怎么教了”。这些教师,往往比较敬业,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哪怕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未加疏理,往往是零碎的、乱杂的堆砌,缺乏对经验的反思,既形不成科学而系统的东西,更谈不上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有的经验很难说是“经验”还是“教训”,一会灵,一会不灵。如此积累的经验,久而久之,不知是“金山”还是“垃圾”,到头来只能是教育的哀叹。另一方面,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往往是“见子打子”,就事论事,缺乏交流,缺乏跟踪,缺乏深入,每一次教研会,随着无目的的交谈,会议一结束,研究就结束。这对教师成长作用非常有限。
反之,教师积极的教育科研,能够收获“四有”,一是“教有所明”,即明白为何而教,目标明确;二是“教有所察”,即能洞察教学过程的现象,提升教学机智;三是“教有所悟”,即在教学反思中探寻教育规律;四是“教有所创”,即将常规教学课堂变为创造性的教与学的阵地。
这样的收获,教师是越教越有味;这样的收获,无疑是教师最好的成长。
展开全文阅读
三、教师怎样参与教育科研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教师更是如此。教师读书,除了学科专业的,还应多读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人才学等教育和其它社会、自然的理论著作,不读孔夫子,不知中国教育的渊源;不读陶行知,不懂近代和现代教育;不读苏霍姆林斯基,不晓和谐教育;不读卢梭,不解爱的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广博的知识,系统的理论,有助于你对教育的理解、思考的深刻和研究的深入。
(二)要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每天的教育实践,都会产生教育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把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科学研究来做。要做到“三化”,即工作问题化,问题科研化,实践理论化。这样,每天的教学任务就是课题的“立项”,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会收获研究的“成效”。其实,每位教师天天站课堂,教育教学经验也相差无几,但为何收获不等,成就不一?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有无科研意识。庸者只做不思,智者边做边思。这里的“思”就是科研意识。
(三)要建立有效的个人教学科研机制
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基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本身,作为一项研究活动,就必须遵从教育发展的规律。因此,建立有效的个人教育科研机制,无疑是教师更快成长的重要保障。
如何建立有效的个人教育科研机制呢?
1.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育科研有法可依。文献研究资料法让我们带着研究的问题,去寻找相关的研究状况,教育教学的理论,占有大量的信息,通过筛选、比较去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叙事研究法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比较研究法让我们从“纵”与“横”的立体空间去伪存真,弃“劣”扬“优”;行动研究法让我们在躬亲实践中探索教育的规律;个案研究法让我们从鲜活的个体寻求一般的价值……教育科研有法而无定法,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选取适合的方法,去研究、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
2. 立足于校本科研
教师工作在学校,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我们不必要求教师们去做纯理论的研究,也不必让他们过多地去研究教育教学的“中观”及“宏观”的课题,而应当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做自己感兴趣,能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微观”课题,这就是以校为本,以学科为本,以课堂为本的校本科研。我所在的泸州市龙马潭区,便大力开展这样的科研活动,校级微型课题达1400多个,80%以上的教师在这样的“短、平、快”,“鲜、活、实”的教学研究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如龙马潭区泸化小学张燕老师的“活动卡拼音学习”成果获省二等奖;龙马潭区城北学校班主任刘华老师的“茶馆式家长会”成果获省一等奖;龙马潭区鱼塘小学张敏的“超市课题”成果获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些教师都在教学科研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提高。
3. 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没有个人发展的规划,就无个人发展的目标,就会失去成长的动力。科学的个人发展规划,会让你向着努力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有序地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为此,教师应当依据自身的条件,客观的环境,有利的平台,合理而科学地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教育实践研究,让别人对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 养成勤于动脑、动手、动笔的习惯
好习惯让人一生受益无穷。教师养成好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而且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搞教育科研,就应当养成勤于动脑、动手、动笔的好习惯。遇着问题要分析要思考,解决问题要付诸行动,有了哪怕是点滴的收获,就要及时记下来,写出来。班主任写写“教育手记”,学科教师写写“教学后记”,语文教师写点“下水作文”,三五几人搞点“课例”研究,把典型的教学案例写成研究报告等,这就有了科研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自己加点“压”,提高一点要求,长此以往,必有大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让我们以此共勉。
王志勇
标签:
教学论文
如何正确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荷塘月色》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下一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