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班主任心得
阅读:619  
标签:班主任心得 七年级班主任心得
班主任谈话中的五个要与不要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七年级)
 


展开全文阅读班主任谈话中的五个“要” 与“不要”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影响,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戏言,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的后果。”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老师的一句话,有时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班主任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应该尽量谨慎地使用语言。那么具体该如何谨慎地使用语言呢?在这里我们根据心理咨询的一些原理,为班主任提出了谈话中的五个“要” 与“不要”,作为参考:             1.要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以千里              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无形之间就筑起了一道沟通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平易近人这个词,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许多班主任难以放下自己被传统“架”起来的架子,维护着所谓的“尊严”,把自己的角色神圣化,让自己去扮演说一不二的神,而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质。              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的拢、谈得好。              2.要耐心聆听,不要随意插话              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更多的是谈话,而不注重交流。表现在交谈过程中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批评责备,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样,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此外,在一般的教育性谈话中,班主任往往难以忍受交谈过程中的片刻静默,学生的表述出现停顿时,班主任可能会马上加以催促:“你说,快说啊!”这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被审问,并且产生抵触情绪。但是事实上,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寻找适当的措辞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话都会使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              ......             3.要学会接纳,不要一味批评              一味地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往往带有自己个人的情绪,使学生感到难以接受。这时候,既使班主任再苦口婆心地批评教导,也只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过耳即忘。要想使自己的话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应该首先学会接纳学生。班主任在谈心中接纳学生、关心学生,是爱心的自然表露。这种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心的接纳,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敝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对症下药”,使谈心收到应有的效果。              接纳应该是表里如一的,建立在人本主义学生观的基础上,从心底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接纳并不代表认可或同意学生所讲的一切,而只是代表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人,承认其想法和情绪体验的合理性,尽管有时那种想法和自己的观点很不相同。接纳也不代表班主任不能有自己的观点,而是指虽然教师的观点和学生的意见有所不同,也仍然愿意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接纳看成是一种主动与积极的态度。              4.要支持鼓励,不要同情安慰              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那么做为班主任通常会如何处理呢?一些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很自然的反应便是劝慰和同情,比如会说“好了,别哭别哭,不要哭了”,或者说“这有什么好想不开的?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好了”等等之类的话。试想,这种安慰能够帮学生振作起来面对问题吗?相反,可能还会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情绪被否定了,自己在教师心里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感受。              因此,班主任要理解学生,就要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学生的内心体验,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原由,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是非得失。班主任感受学生的处境心情并表示关切和支持,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行为中积极面、光明面、长处、优点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强调正面的优点,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更可以给予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主动以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              5.要注重引导,不要命令训导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时,基本上采用规劝或说教方式,并总是以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问题为直接目标。所以,班主任常常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目前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无论学生能否接受,都没有选择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使学生产生“学好学不好是老师和家长的事”的想法,个人的意愿和主动性被磨灭。              引导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班主任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当前的问题、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主动地剖析自我,承担责任,协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为其安排一切。具体地说,它要求班主任谈心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以共同探讨代替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要记住,培养学生自主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是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              二、有效谈心(沟通)的心理基础       一个班主任,要想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该做些什么呢?哪些特质是建立良好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三种主要的品质构成了有效沟通的心理基础,它们是:真诚、尊重、共情。              1.用真诚取得学生的信任              真诚的作用或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真诚能导致信任和喜爱。这一点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中的情形是一样的。教师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可以交心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心换心才是最合理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有自己先谈出心里话,才能让别人也谈心里话。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推心置腹的交谈,才能使学生无保留地倾吐自己的全部真实情况,也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所讲的道理乃至批评和忠告;否则,即使是再正确不过的道理,没有感情相通和彼此信任的基础,学生也不容易听进去。因此,谈心中班主任语言的诚恳、态度的亲切,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是使谈话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班主任的真诚具有榜样作用。老师的真诚使学生的任何企图掩饰、隐藏、回避的反应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人们似乎都接受这样一条处事原则:人以诚待我,我亦应以诚待人。              真诚与其说是一种沟通技术或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人生态度。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则需要真诚的恰当表达。恰当地表达真诚,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因为那是一种真诚的自然流露。              2.用尊重开启学生的心扉              尊重是对人的价值和潜能的一种积极肯定,它是班主任用行为表达出来一种人本理念和态度。只有高度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权利,对学生的问题甚至错误表示关心和接纳,才能使学生排除紧张、惧怕、担忧的心理,消除其自我防卫,从而能畅所欲言,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              尊重学生,其意义在于可以给谈话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敞开心扉,最大程度表达自己,并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获得尊重、接纳、信任的孩子来说,尊重和接纳可以明显提升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沟通成功的基础。              为了要表达尊重,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一个人,包括他身上的消极面和缺点;第二,.尊重意味着以真诚为基础,并非是无原则的迁就;第三,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不管男女、家庭出身、学习好坏、品质优劣;第四,.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对学生热情相待,有礼貌;第五,.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第六,.尊重意味着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隐私。              班主任的工作繁忙而且琐碎,班主任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有生活上的烦恼,班主任也是圣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耐心。但是要知道,学生的心灵是敏感而且脆弱的,学生常常透过老师的反应去了解自己,老师的每一句话对于学生都可能影响重大,而一旦造成不好的影响,可能花上十倍二十倍的心血和时间都难以挽回,所以,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一定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人本主义的眼睛来看待学生,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也会用尊重和良好的表现来回报尊重和爱护自己的老师。             3.用共情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共情(empathy),又被翻译作共感、同感、移情、同理心等等。按照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的看法,共情就是体认(体会并且认同)他人内心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共情。”              在谈心中贯穿共情,就是要班主任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学生境况的心领神会。共情包含有同情的成分,但又有别于同情,同情不一定含有对对方的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共情包含着“换位”的意思,是班主任用学生的心情去感受,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班主任不但要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同时还要将这种对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准确地传达给学生。由于共情,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这样有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使班主任了解学生更多的情况,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把共情看作是师生间沟通的最高境界也并不为过。              要准确地表达共情,应注意:第一,要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学生。第二,要以准确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姿势、动作变化、与学生的身体接触等表达对学生内心体验的理解。第三,表达共情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第四,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可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被理解了。(事实上,共情即是态度,也融合了一定的心理咨询技术,具体的技术方法我们将在下一节作详细介绍)              三、学生谈心的技巧和方法       在上一节中,我们着重探讨了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时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更多地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班主任应该意识到,知道“说什么”与学会“怎么说”相比,后者才是更不容易的。为了帮助班主任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与学生谈心的方法,我们借鉴了心理咨询中一些研究成果和训练技巧。             1倾听与询问的技术             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呢?真正的倾听可分为“外在表现上的倾听”和“心理上的倾听”两个层面。所谓“外在表现上的倾听”,是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在行为上采取一种积极参与的姿态,诸如保持高度注意,眼光适度接触,身体略微前倾,有足够的耐心,不轻易打断对方,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评论,在语调和表情上有真诚的理解和必要的反馈,善于适时提问,避免手中无关动作、双手交叉抱于胸前或翘起二郎腿等。教师的这些行为上的表现,都足以让学生感到老师正在专心地听自己说话,使自己得到一种被接纳、受关注的感觉,因而也就乐意开放自己,并能畅所欲言。所谓“心理上的倾听”,是指班主任在谈话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热衷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忽略学生谈话的内容,也就是说既要主动地聆听学生的语言表述,也要仔细地观察学生非语言信息的表达,亦即关注他的行为、动作、表情等,不仅能听出学生说话的表层意义,而且能从其行为、语气中“听”出他话语中隐含的深层意义。              2.影响学生的技术              谈心时注意倾听的技术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开放自己、说出心里话十分重要,但仅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的。通过倾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之后,班主任也对具体的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下一步就需要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来积极影响学生并促其成熟。影响的技术有指导、解释、忠告、自我开放等。              (1)指导       (2)解释       (3)忠告和提供信息       (4)自我开放       (5)总结              3.非言语技术             谈心并非仅仅是听和说,人们不仅用口头言语说话,用耳朵去倾听,也用表情、形体动作说话,用眼睛去“听”。所以,谈心中非言语技术的使用也是师生间交换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研究证明,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总体效果=7%言语+38%声音+55%的面部表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杨艳如

标签:班主任心得 七年级班主任心得 班主任谈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班主任的专业水平的三个层次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七年级)
下一篇:《清塘荷韵》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