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532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导入

说到“亲情”两个字,你们会想到什么?这个单元都是安排的课文都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爱,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在理解和包容中的亲情会感动我们,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又令人难忘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和他小兄弟的故事里……

二、作者简介

(关于本文的作者鲁迅你们知道多少?)

1、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曾去日本学医,后来又改为从事文艺工作,企图改变国民的思想。鲁迅有三兄弟,鲁迅是老大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1918年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代表作品集:

小说集《呐喊》、《彷徨》,《孔乙己》《狂人日记》《药》都选自《呐喊》;

杂文集《坟》

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散文诗集《野草》。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主要是用曲折的象征手法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本文选自《野草》,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

3、鲁迅名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三、全班齐读课文

1、标段落序号

2、划出自己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

四、解字答疑:

风筝zhēng

1、丫杈(chà):桠杈,树的枝丫

2、伶仃(líng dīng):孤独,没有依靠。(这里指风筝数量少)

3、憔悴(xián wù):本来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这里指风筝的色彩暗淡)

4、模样(mú)

模   mú:模样

mó:劳模

5、吐蕾(lěi):

蕾:lěi 即将开放的花,俗称花骨朵。

蕊:ruǐ 花蕊是花的组成部分

6、肃杀sùshā: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

7、诀别(jué):多指不容易再相见的离别

决:决定 决心

诀:诀别  言字旁,与言语有关

抉:抉择 选择

8、荡漾(dàng yàng):

9、嫌恶(wù):厌恶。

嫌:嫌恶

赚:赚钱  贝字旁,和钱有关

10、笑柄bǐng: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11、可鄙(bǐ):令人鄙视。

12、恍huǎng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13、什物shí:

什: shén:什么

     Shí:什物

14、惊惶huáng:

15、瑟缩sèsuō:因为寒冷或者受到惊吓而身体蜷缩或抖动。

16、苦心孤诣(yì):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17、虐nǜe杀:虐待致死

18、惩罚chéng

19、堕:duò  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

坠:zhuì 掉下去

20、宽恕:

恕:shù

怒:nù

五、用自己的句话来概括课文的内容

线索                            风筝

人物               小兄弟                  我    

              

态度(20年前)     喜欢                   厌恶

                   做风筝                 毁风筝 

(20年后)    全然忘却                后悔

               毫无怨恨               补过

心情                             沉重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小兄弟最喜欢放风筝,“我”不准小兄弟放风筝并毁坏他所做的风筝。等到中年明白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我”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心只能一直沉重着)

六、课文分析

1、划分层次

1—2:

3-11:

12

2、详解

① 第一段统领全篇课文(总起下文)的是哪两个词?

惊异、悲哀

② 文章开头第一段就写北京春天的景色,接下来就说“这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作者惊异什么?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还没有过去,就有人放风筝,所以“惊异”。


展开全文阅读
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毁坏小兄弟做的风筝,而且没办法补过,心里悲哀。

A找出文中描写故乡春二月景色的句子。“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可以看出故乡的春二月是温和的。

B再找出描写北京冬天景色的句子。“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感觉到了北京冬天的寒冷。

故乡的春二月的景色和北京冬天的景色是形成对比的,但两者有个共同点,故乡的春天有风筝,北京的冬天也有风筝,所以勾起了作者小时候后的回忆,看到风筝就想起以前小兄弟很喜欢风筝而且自己做风筝,但是我却很厌恶风筝,认为是没出息的孩子才玩的,还毁坏了小兄弟的风筝,二十年后偶然间看到一本外国书才知道游戏儿童的正当行为,想得到小兄弟的原谅但是他已经不记得了,所以无法补过了。所以感到悲哀。

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很久以前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请同学概括该大段(1-2)的段落大意:

③ 为什么作者觉得“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意”?

明确:在中国古代战乱频繁的时候,大家都以征战沙场为荣,在作者他们所处的时代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他们这个时候的人的想法就是:只有认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取得功名才是有出息的。所以作者就觉得“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意”是笑柄,是可鄙的。

⑤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语句。

明确:(1)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远处的蟹风筝突然掉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的跳跃。从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春光明媚的时候出去放放风筝,本来对小兄弟的身体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他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都能看出他的入迷以及天真活泼的天性,小兄弟入迷的情景描写得越仔细生动,越能看出作者对小兄弟的同情,还有对自己深深的自责。悔不当初啊!

⑥小兄弟不仅看风筝,还自己做风筝,而且人家都是做蜈蚣风筝蟹风筝,小兄弟做的是蝴蝶风筝,作者有没有因为小兄弟做的风筝有创意而夸奖他?

明确:没有。反而很愤怒,

请同学读出作者毁坏小兄弟风筝的句子。这些动作描写都可以看出作者很粗暴、冷酷无情。

在我只是发现小兄弟的风筝还没有毁风筝之前小兄弟就惊惶、瑟缩了,已经吓得发抖了,在我毁了风筝之后也没有任何反抗,这是为什么?

明确:1、身体不好,打不过哥哥

2、觉得哥哥是对的,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当时鲁迅的父亲已经去世,他作为家里的长子,承担了家庭的重任,“长兄为父”。 弟弟认为管得正当,是自己做风筝犯了错,自认该罚。一个认为管得对,一个认为应该管,他们都默认封建礼教下的“长幼有序”的教育方式。

⑦“我不幸偶尔看到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明确: "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而现在看了书以后认识到自己是错的,心情很沉重,自己的良心遭受了谴责,所以叫做"不幸"。

⑧“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

现在看到外国书上的道理,才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不让小兄弟玩就是扼杀了他的天性,属于精神上的虐杀。

⑧作者想到了补过的方法?“我”想补过的心意诚恳吗?请同学找出作者打算补过的方法。

明确:方法一:送他风筝,和他一起放。 不可行,已经有胡子了,到中年了

      方法二:求他的原谅。 不可行,他已经完全忘了有这回事。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明确: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作者本来也不记得有小时候毁风筝这样一件事,到中年时候看到一本外国的书才想起自己以前做错了,可是小兄弟已经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了。他从来就没有觉得兄长毁自己风筝是一件不对的事情,“他的脸上添了许多生地辛苦的条纹”,他也没有时间去想这样的事情,作者觉得他已经有点麻木了,有点可怜,作者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小兄弟明明是个受害者,他还全然不知,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觉得兄长管我是对的。

⑨有些人会认为,明明事情过去二十年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耿耿于怀非要记在心上呢?

明确:这就是作者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作者比我们一般人有着更强烈的自省精神,会自我解剖,并没有因为自己二十年前毁掉小兄弟的风筝出发点是好的而自己原谅自己,而是记起以后就想补过。但是小兄弟已经完全忘了以前的事,所以他想补过也没法补过,心情沉重,只能受到良心的谴责。

请同学概括本大段(3-11)的段落大意:

⑩最后一段的怎么理解?

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我与小兄弟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我有了觉悟而感到后悔痛苦,小兄弟至今也没有知道哥哥的行为对他是一种精神的虐杀,虐杀者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被虐杀者仍然没有觉醒,是麻木的。这才是鲁迅感到的悲哀。

弟弟竟然“完全的忘却”说明了什么?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风筝心事

      无论是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还是金黄的树叶在寒风中瑟瑟坠落时,当你看到那放飞的风筝,与云儿风儿交谈,你便会忘记那难堪的往事,忧伤的情怀,忘记季节催促的脚步。任自然用博爱去包容你那疲惫的心,放轻松,给自己,也给看风景的人。

      放飞我的风筝,拂弄你的双眼,手捧跃跃欲试的风筝,抓把泥土试试方向,再放开长长的线,飘飘摇摇的风筝飞向蓝天,去瑶池与嫦娥共舞,赴蟠桃会与仙娥争艳,载着春的浪漫,载着秋的寄语,载着观看者的希望,载着放飞者诉不明也道不尽的情思。

      风筝,寄语无限,情思无限。

 张红伟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风筝》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燕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
下一篇:《老王》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