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5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一、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重点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 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殿堂中璀璨的明珠。古代诗词鉴赏属于高考必考内容。根据江苏省09年高 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试题形式主要是简答题。如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悟力、理解力和规范答题能力,是古代诗歌鉴赏复习的重要任务。
高考真题 (2009年江苏卷)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学科网
满 江 红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学科网
学科
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二、积累鉴赏古代诗歌的常识,做好鉴赏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复习时先让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常识和技能。
1、了解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方能做到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知人,就是了解 作者,包括 作者 的生平事迹、思想轨迹、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及作者写作时的心境等;知世,就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所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一首诗往往都是作者对世事的感慨或个人一时一地内心情感的流露。如读李清照的词,前后期的内容明显不同,前期有对日常生活情景的记录和对丈夫的思念,充满生活情趣,如《一剪梅》 ;而后期的作品,作者身处离乱之世,加之丈夫去世,凄婉、孤独、哀伤便成了作品的主要感情基调,如《声声慢》。另外读杜甫、 陆游、辛弃疾等诗人的诗歌,了解其生平、性格、背景对于读懂他们的诗歌会很有帮助。因此让学生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当重要。
2、了解有关诗词的体裁和格律。如词,要了解词牌、词的结构、语言形式特点等知识;格律诗要了解韵律、节拍、平仄、对仗、结构形式等常识。如 “说说颈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如果学生不懂“颈联”是七律诗的第三联就很难做题了。
3、要了解有关诗歌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意象是诗歌中作者浸染了自己内心感情的事物。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古代诗歌中有好多意象在中国体统的文化中都赋予了特定的内涵。 如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杨柳象征送别依依之情和怀念、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国传统的审美习惯,了解“望月思乡”、“伤春悲秋”、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审美的意象内涵,将对读懂古代诗歌大有好处。
4、了解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特点
古典诗歌的语言简洁、生动、形象 ,语意跳跃性很强,训练时时 要让学生调整好颠倒语序,有省略的要根据诗人所给的信息补足语意,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完整的理解作者所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进而达到鉴赏目的。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语序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可理解为“一群洗衣服的年轻女子从竹林里走出来,一路欢歌笑语,渔人的小舟划入荷塘,船行荷亦动”。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进而鉴赏王维诗歌的写景妙处。
5、具备翻写能力
在进入鉴赏之前 适当的进行翻写训练,就是将诗歌的形式散文化。
如: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散文化的语言: 清晨,咸阳城下了一场雨,润湿了空中的飞尘,旅店前的柳树显得青翠欲滴,格外清新。饯别宴上,诗人举杯深情的对友人说,再来一杯吧,你向西出使阳关就没有像我这样的老朋友了。
这是进一步鉴赏这首诗的基础,知道这些, 对于完整地理解诗歌并进一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语言将大有裨益。
三、鉴赏诗歌的形象、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蕴及规范答题
(一)有关诗歌形象的鉴赏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人物形象、意象、和意境的能力。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不单指叙事诗歌中的典型人物,如《孔雀东南飞》中对爱情忠贞不逾的刘兰芝形象的塑造, 还有作者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画面。意象也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鉴赏时我们眼中不仅要有人物,还要有画意、有诗情,因为作者常常就的借景抒情。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 诗中就是借“晴空排云上”的鹤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心胸的豁达和乐观向上的豪情壮志。只有领悟“鹤”这一充满积极和美学意义的形象,才能真正谈到鉴赏作品的形象 。这个鉴赏点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
展开全文阅读
(二)关于形象考查的命题形式和答题规范
鉴赏诗歌形象的考查,大多采用简答题的形式,如:这首诗塑造了什么形象,试说明其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中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如下:
1、找出描绘的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中三个要点要交待清楚:1、是什么形象。2、具体特点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例题 试述下面这首诗的形象意义及特点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案: 这首诗写出了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的飞翔、无拘无束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摆脱朝庭束缚后自由舒畅的心情。
另外,偏重于意境和内涵的鉴赏情与景和谐统一的题目,命题形式也是简答题。如:说说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意境气氛,写什么景抒什么情等。
这类题目答题要点和技巧是:1、描摹诗歌的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描摹后要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并指出这种氛围表现了怎么的思想感情。例如:
说说下列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一个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流。
答案: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夜晚幽清月明静,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描写出空山秋天的恬静、优美的景象。以此营造一种幽静、深寂,民风淳朴的环境,反映了作者对幽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厌恶。
分析以上两道题目的答案,语言表述简洁、内容具体、答题规范,符合高考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要求。
高考真题(2009年全国2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分析】: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三)了解诗歌内容的分类。
从做题实践看,作品形象是外在的,归根到底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做此类题目要能由表及里、深入的挖掘作品的的内蕴十分重要。归纳起来,主要有赠友送别诗,写景诗、 咏古诗 、边塞诗 、思亲思乡诗、闺怨诗、羁旅诗行役诗等,了解诗歌内容的分类对鉴赏诗歌的形象、把握其丰富的内蕴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每一类诗歌抒发的往往是特定的思想感情。如“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感叹昔盛今衰,或借古讽今。 了解以上内容的分类和每一类诗歌常抒写的情感,做题时透过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挖掘思想内容 ,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展开余文
(四)积累鉴赏形象常用的专业语汇
在训练中,让学生掌握答题时常用的专业语汇很重要, 如营造什么情境、氛围、特点的常用词有: 幽静、萧瑟、孤寂凄清、沉郁忧愁、和谐静谧、雄浑壮丽、生机勃勃、高远辽阔、闲适淡雅等。评价主旨的有:深化意境、意境优美、意味深长含蓄委婉等。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学生做题时易找到准确、简洁的表述语言。
(五)当堂演练:09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规范答题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个概念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 、表现方法和修辞方法三个方面。我们探讨技法,但一切技巧总是为内容的表达服务的,诗人使用技法的目的总是为了是使内容表达得更确切、生动、形象或含蓄。也就是形式服务于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古诗词复习中是难点,在高考题目的设置上它是重点。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的尤为突出,常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见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个内容的命题方式,如指出这首诗使用的是何种抒情方式。
答题要点:1、指出是何种抒情方式。
2、如是间接抒情要点明借助的景物或事物。
3、指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如: 登幽洲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案: 这首诗用的是直接抒情,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抒发了诗人功名未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表现方法
从整体构来看,常考的表现方法有衬托、用典、虚实结合、白描、、对比、象征、渲染 欲扬先抑 、借景抒情等;指导学生做这类题时要多花时间,详讲多练。首先要让学生能看出来诗歌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能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明确答题要点,从而做到规范答题。具体指导如下:
1、衬托
衬托指的是对一事物的描写来表达另一事物的技巧。 分为正衬和反衬。这种技法作用能使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特点更加突出鲜明,如以哀写乐,以乐写哀,以动衬静,以景衬情等。 回答这道题目主要把握以下要点。
答案要点:(1)指出运用的是衬托手法
(2)具体指出以什么衬托什么
(3)具体指出这种技巧在此诗中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题: 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方法, 以元夜的繁华反衬那人的寂寞,表达了作者耐得住寂寞,不屈流俗,保持志士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命题形式:简答题
答题要点:
(1)写明是用典,
(2)用的是什么典故,结合诗句的内容作具体解说。
(3)结合具体内容,指出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
例题: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全词引用略)
答案: (1)这里是用典。
(2)作者借廉颇晚年渴望受到赵王重用为国出力而不能的故事,含蓄的表达自己希望为国建功立业却没有机会的苦闷。
3、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诗人用现实的景和事,同想象的景和事互相映衬,抒发同一种感情的技巧。这里“实”是直观的,“虚”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想象性。两方面巧妙结合,就产生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答案要点: (1)指出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哪是实写,哪是虚写
(3)结合诗歌内容指出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题目: 指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案: 诗的前两句是实写,通过叙写朋友的问讯和雨夜之景, 既写出了朋友的思念与期待,也写出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后二句是虚写 ,想象有一天两人聚首交谈 ,共忆今天巴山听雨,吟诗寄远的情景。虚实结合的手法巧妙地突出了两人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4、白描
这种技巧是指诗人以简洁明白的语言勾勒所写景物、突出其鲜明的艺术形象的技法,往往使画面形神兼备,让读者印象深刻。
答题要点
(1)指出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
(2)什么地方运用的是白描。
(3)具体指出这种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表达效果
例题: 分析下面这首诗在表达上的特色 。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答案: 这首诗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通过对喝酒、锄地、编鸡笼、卧剥莲蓬等几幅画面的描写,寥寥几笔,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农家欢乐图,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特别是最后一句描写,更生动地写出了小孩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其它表现手法,如渲染,欲杨先抑、对比、细节描写等也相当重要,也必须认真规范练习,
第三课时复习要点:
一 、修辞:
说到古诗词在局部描写方面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高考常涉及这方面内容,一般来说,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对比、通感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好关于修辞知识的储备,了解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如比喻 ,要讲清 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 它是利用不同事物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好处是能将描写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掌握修辞概念及作用以后,做题时可用这样的答题模式:
(1)指出诗中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结合诗句对修辞手法具体解说。
(3)结合诗的内容,指出运用修辞方法的好处。
例题: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目: 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方法
答案: 这首诗是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飞流三千尺”夸大高度极写瀑布之高,“银河落九天”喻飞流直下的瀑布,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水势之大,水流之急和飞雪溅玉,洁白如雪的特点。
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及规范答题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语言的风格,语言的推敲方面入手,能指出诗歌的语言的风格,分析诗中一些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
(一)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归纳起来主要有:奔放飘逸、沉郁顿挫、慷慨悲壮、豪迈雄奇、朴素自然、洗练质朴、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简杰巧妙、生动传神等。
在训练做题时,首先要学生记住一些风格特点的名称,能通过阅读能看出其风格特点,为答题做准备。
在诗歌风格的考查上,题目形式有: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特点。
例题 : 分析下面一首诗的语言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
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展开余文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对话的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地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注意答案中一定要指出所使用的语言风格对表情达意或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否则,得分将大打折扣 。
(二)、学会“炼字”
古人论诗常用“诗眼”的说法,诗中常常一个传神字,就能使声音优美、语言精练、形象鲜明。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写出了盎然的春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赋予了春风生命力, 它给江南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语言生动、形象、优美。 学会“炼字” ,就是鉴赏作者推敲词句上的的工夫和妙处。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切忌空洞无物。
例题:老师自选
提醒:注意规范答题的语言表述
经过一段时间的鉴赏训练 ,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见解和感悟,但是在语言表述上存在问题,如写出的鉴赏文字常常是条理不清晰、表述不严密、没有条理性。做练习时我总是强调先构思,考虑答题点,尽可能的采用一、二、三、四分条表述 ,注意使用术语 ,使答案能做到条理清晰、答题点准确全面符合逻辑 、书写清爽。强调这一点相当重要,否则,所得分数将大打折扣。
袁邦华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之——应变篇(高一)
下一篇: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气篇(高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