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877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高考如何鉴赏古诗词的语言重点难点梳理 高考复习(高三)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呈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I)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对“诗眼”的把握与分析。命题者从“网”字设题,显然“网”字应当有深刻的内涵。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兼抒情。开篇写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诗人将漫天雨丝想象成一张大网,并且说欲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这是诗人独特的想象。结合全诗的内容与情感,联系注释中“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的事实,可以看出这里的“网”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隐含着政治色彩。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此答案加上一句“网”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会更确切)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先要找出是哪些字,一般说来,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用得好往往能生动传神。写安闲栖息的白鹭用了一个“拳”字,(结合注释理解“拳”的意思)极尽妙处;写高飞云端的鸿雁,因天空辽阔,用了一个“退”字,颇有情趣。由此确定“拳”、“退”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拳”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点是诗歌的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要着眼全诗,尤其是要抓住诗中的典型词语。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词人把清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足见山水美丽可爱,用语清丽戏谑。“春归”让人满怀伤春之愁,“人归”再添别恨,而“千万和春住”寄寓了对朋友真诚、美好的祝愿。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方面的,还是人事方面的。所谓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语带双关,聪明俏皮。
【参考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难点攻略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尤其是,诗歌的语言,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等,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
一、分析“诗眼”要立足于情感主旨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所谓“诗眼”是诗中运用的意旨最开拓、表现力最强的字词或句子,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是“诗眼”;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是“诗眼”;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谁主沉浮”是“诗眼”。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有的让先找出“诗眼”然后分析,有的是指出“诗眼”要求分析。寻找和断定诗眼,要注意词语或语句的以下特征:一是统摄全篇的情调,二是深化诗句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感情。分析“诗眼”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诗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是该诗的“诗眼”,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二、推究“炼字”要注重表意效果
唐代诗人卢延让有句名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对古诗“炼字”的考查,命题形式一般是要求从某句中找出“最生动传神的字”,然后分析其运用之妙,或指出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让分析好在哪里。推究“炼字”的妙用,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解释该字的意义,放入语句中描述景象,关键是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分析“惜”字和“爱”字的妙处,可回答为: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
展开全文阅读
三、解答诗句要关注遣词造句
古人总是在打造亮词丽句方面颇费工夫,所以留给我们许多经典的名句,成为高考试题常见的考查点。从命题形式看,多是指出某个被后人称道的句子,要求分析其妙处,有时让找出诗中意蕴深厚的句子加以品析。解读关键语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等。一般的形式是解读诗句的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含着怎样的理趣。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颈联被前人评价“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妙处在于:“日”、“春”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前面加以强调,并用“生”、“入”使之拟人化,无意说理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四、概括特色要抓住关键词语
不同类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朦胧、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要求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用来答题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但不能简单孤立地用这样的词语来回答。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口语化。儿化音“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后两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思念丈夫的美梦。该诗非常自然地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三闾大夫庙①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①三闾大夫庙: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
(1)说说“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两句的含意。
(2)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析。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②叶落山路,枳③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④梦,凫雁满回塘⑤。
【注】①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②槲(jiě),又读(xiè),树名。③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④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⑤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表现出标题中的“早行”?
(2)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对此加以分析。
(3)“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运用极妙,说说其妙在何处?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意
陆游
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行人损绿苔。
妍日渐摧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
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滟杯。
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
【注】陆游力主抗金,收复中原。朝中的主和派抬头,他被罢免回乡,过起了闲散的生活。
(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2)颔联写“市声”用意和作用是什么?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希望?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试对“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景象描绘作简要分析。
(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有版本为该词加了词题《记梦》,请说说该词是怎样围绕“梦”展开的?
(2)该词不同于李清照其他词的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②。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的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7.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概括《密州出猎》上片的内容,并选出你认为精彩的两个字加以分析。
(2)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两首词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答案)
1.(1)“秋风”点明季节,“日暮”点明时间,“枫树林”加上“萧萧”叠词修饰,两句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2)诗眼是“怨”字。“怨”紧承上句,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字领起后句,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浓郁的“怨情”。“怨”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展现出屈原的哀怨形象,流露出作者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2.(1)“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梦(醒)”,这些词语体现出“早行”。(2)前句写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收拾行装出门赶路;后句写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所积之霜已有人迹。连用十个名词,表现出“早行”之“早”,绘声绘色,意蕴无穷。(3)“明”原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是明亮的意思。枳树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黑暗,突出了出行之“早”。3.(1)隔绝尘世,亲近自然。(2)反衬小园之静;增添一份生机和情趣。(3)小园能再宽半亩,过上安静的田园生活。4.(1)借“茅檐”、“蓬窗”、“风雨”及“人静”、“灯暗”,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为“杜宇”的出场作铺垫。(2)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5.(1)开头写拂晓前云涛翻滚、晓雾弥漫、银河转动、风帆飞舞,是梦中的景象;写词人飞越天空,与天帝对话,是梦中的景象;写词人欲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也是梦中的景象。(2)词人写梦中的景象和梦中的感叹,写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丰富的想象,简明的语言,绘制出壮美的景色。该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李词中少有的浪漫主义杰作。6.“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相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思家”、“忆弟”表现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前三联悲凉沉郁,最后一联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表达了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7.(1)上片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用一“狂”字,抒写出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著一“卷”字,突现出队伍雄壮,势如磅礴倾涛。(2)前词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气势豪迈,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后词为怀念亡妻而作,表达了对亡妻真挚的忆念和对人生的无限感慨。两首词风格两样,前者叱咤风云,充满壮志豪情,后者低回婉约,通篇如泣如诉。
文子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高考如何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下一篇:
高考如何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重点难点梳理 高考复习(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