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095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运用夸张、想象和传说进行创作而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2、体味唐诗诗味。
3、体会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的情意和艺术美,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一、相关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二、解 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 。 天姥: 。
吟: 古诗体式,一种字数不定,压韵自由可以换韵,对仗无严格要求的古体诗
留别:说明本诗 。
三、注音、解词:
天姥:( ) ;瀛洲:( ) ;云霓:( )副虹,雨后天空中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
剡溪:( ); 在嵊县境内,溪水名;渌水:( ) ; 脚著谢公屐:( ) 。
暝:( ) ;殷岩泉:( ) ,如:殷殷其雷; 栗深林:( )通“傈”
水澹澹:( )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訇然:( ) ;青冥: ( ) 。
鸾回车:( )古代传说中的一神鸟; 魂悸:( )因害怕而心跳;恍惊起而长嗟: ( ) 。
四、听朗读; 学生一块朗读.
五、整体感知:
诗如何起笔?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写天姥山的 ,点出 :心驰神往。从 入笔,以虚衬实,给天姥山胜景染上一层神奇色彩。为梦境的展开镀上一层色调,暗含着一个“梦”字。
第二段:写 :迷离恍忽。起句承上启下,度入梦境,不露痕迹。梦中所历,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经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目眩神迷,惊讶莫测。展示了一幅气象万千的梦游图景。
第三段: :惆怅感怀。归到“留别”题目,揭明主旨,是梦境的延伸。对
的憎恶,对 的向往。
五、课文理解: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A、为何从“瀛洲”谈起?B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C怎么体现? D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答:A、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 作用,表现天姥山的 ,是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B、天姥山的特点: 。C、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 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D、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展开全文阅读
“照”和“送”写出什么?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 的热爱和眷恋。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为何提到“谢公”?
答:引用了 。相传晋朝以前,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振。?
4、【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加线句子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看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听到)
加线句子使用了
5、【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接下来,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 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出现带来了 的最高潮。
这些描写让诗人幻想到什么?诗人幻想如 遨游,天马行空, ,任意奔驰。
7、【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答: 。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 。
8、【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你们是如何理解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叠合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眼”中“摧眉折腰” 指什么?
答:“摧眉折腰” 指
长安曾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寄意壶酒,布衣供奉翰林,曾为人赏识,为其解金龟换酒,极尽荣华,肆意放诞,然而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的帝都亦不过如此, 专权, 争权,诗人无意 ,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 ,选择 ,踏寻 ,释放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 ”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
却又 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 ,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
一、全诗总结:
1、全诗脉络:入梦 —— 历程—— 出现——梦醒——留别
2、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 的诗,也是一首 诗。它的主体部分,是
世界。但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不就是因为 吗?诗的结尾说:“ ”这就明白地道出了诗人的心声。诗人 和追求 的精神在这里集中体现出来了。
3、这首诗固然有宣扬 ,“ ”的消极意味,但它的基调却是 的。他的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 的方式表示对 的抗争,是追求 的一种体现。全诗有一种 的气概流贯其间,并不给人消沉的感觉。“ ”是全诗的主旨。
二、练习
展开余文
(一)、背诵这首诗,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 。 2.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 。
3.我与因之梦吴越, 因: 。
4.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 。惊: 。
5.惟觉时之枕席, 觉: 。 6.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 。
( 二)、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设题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李白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以及他的人生态度,以便更好地鉴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第一问。李白用 来写天姥山。现实中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李白却说“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有名的天台山也好像拜倒在天姥山脚下。李白所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座天姥山是现实天姥山被 后的幻影。
第二问。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 的消极情绪。李白在 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 上。就是说,要回到 ,不能在 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 的。
(三)、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诗眼,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在封建社会,等级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摆脱不了
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李白却继承了陶渊明“ ”的优良传统,敢于向 挑战,与权贵 , 权贵,而追求自己的 。这是李白的高贵品格,是他的伟大之处。
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 ,写 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 现实世界的 ,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 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 。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 ,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 之气。
(四)△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参考答案: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 的意志、对 的向往与人生的 、现实的 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 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 ”的消极方面,更有 ,追求 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 的气质的写照。
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 的,李贺的诗则是 的;李白的诗是充分男性化的,充满 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充分女性化的,显得 。
三、《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整体感知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在外游历数年后返乡,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
诗人通过夜归鹿门的 ,抒发了自己的 。这首诗的特点,用“寂寥”二字可以概括,隐士生活,景色清幽,心境恬静。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笔法顺畅自然,意蕴深厚。
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 ,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诗人洒脱的胸怀。第三、四句,写世人 ,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的比较中,表露诗人的 之志趣。第五、六句,写 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之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第七、八句,写 :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 。
这首诗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 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 。
2、对“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理解。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 的自然环境,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 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 所引发的一点 。
3、课后习题三
《归嵩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
刘芳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梦游天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