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002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厌倦了在语文教学中咬文嚼字,因为那样一来,会很自然地把一篇很美的文章割裂得支离破碎,甚至让文章的美感荡然无存。这确实是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的一大弊病。可是兜了一个大圈回来,我觉得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需要咬文嚼字的。所不同的是,不能像以前那样通篇咬,处处嚼。“咬”要咬得准,“嚼”要嚼出味。

“学无定则,教无定法。”很多老师在谈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时常提到这句话。我也很认同这种说法。的确,我们的教学总是因学科和老师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尤其新课改之后,随着多媒体设备等先进的教学形式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翻新,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过,我们在锐意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和丢弃传统教学中一些宝贵的东西,比如“咬文嚼字”,否则,很容易使语文教学出现华而不实、看着精彩却立足不稳的弊病。

举几个例子吧。学校多媒体教室建立以后,我常常带学生上多媒体课,有了这些先进方便的教学设备的辅助,学生的兴趣很高涨,课堂内容丰富了,上课也感觉轻松了许多。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在涉及这些内容的练习和检测中问题反而比以前多了许多。我反复思量后发现,问题在于多媒体课中我们往往会自然不自然地淡化对字词等最基础的东西讲解,少了许多咬文嚼字的功夫,从而导致学生不重视对字词的理解,对文句的理解也浮于表面。

再比如听了几位老师的示范课,发现他们的教学形式很新颖,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大多对字词、文句的品读一带而过,甚至干脆不提,只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作者的情感等。课堂效果挺好,可是课后问学生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学生基本都能说出来,可是再细问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从哪些文句表现出来,却有很多学生说不出来,说不明白了。这就可见深入到文章中咬文嚼字是很重要的。

咬文嚼字被诟病,确实不在于咬文嚼字本身,而是因为以前有的老师讲课文的时候总是逐字逐句处处咬,处处嚼,使文章被支解得太碎而失却美感。但如果咬得准,嚼出韵味,对语文教学是大有好处的。

比如我教授朱自清《背影》时,就主要扣住“背影”和“泪”来品读课文,让学生在课文中具体找到写作者流泪的语句,细细揣摩四次流泪的原因和异同,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不舍和怀念之情;再不然学习《空城计》,紧扣诸葛亮的三次“笑”,便能很具体地把握人物的特点;学习《春》,发现很多美句都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我带着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一两句,辨析比喻的特点,体会比喻的神奇效果,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在课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来试着分析,这样就能咬一点,让学生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这样咬文嚼字,有助于学生知道这些句子写的好,还知道它们为什么好,不仅对文句的理解更深入透彻,而且对自己写作也大有帮助。

实际上每篇课文中都会有一些很重要的字、词、句,这些也往往是我们理解课文的钥匙,如果我们善于抓住它们,带领学生深入细致地玩味,我们将能够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发现语文更多的美,感受语文更多的趣味。

 

李 航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下一篇:寄人篱下情自异——论林黛玉性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