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002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幕遮》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1056—1121),字美成,号 , 人,是北宋中后期词坛上一位有代表性的词人。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
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周词能够将 和 巧妙地 。《苏幕遮》就是一首将 和 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二、词文赏析:
此词以咏 为中心,上片写 ,下片 ,表现 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1、“燎沉香,消溽暑” 描述 。梅雨季节,一场连绵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面又潮又闷,人的心情也闷闷的。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2、 这两句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词人室内的活动?
明确:是从 两方面来描述的。词人嗅到点燃的沉香弥漫室内的清香,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消溽暑”句,包括触觉上的反应,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
3、“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明确: 方面来写的。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 ,鸟雀的鸣声透露出 带来的 。
4、“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这又是词人从哪个角度写的?
明确:从 觉、 觉方面来写的。词人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以后,由于关心天气的阴晴,他立朝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雀儿们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语”,在这里不光是 ,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 与尾部翕张抖颤的 ,这是 觉的形象。
5、“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有两个词用的精准,请找出并分析。
明确: “ ”和“ ”。
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叫,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呼”字非常有 ,表现出小鸟 和 。
词人循声望去,看到鸟儿们一大早就已经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了。“窥”字把
的神态表现得 。
6、以上四句是词作的第一层,写词人醒后所见、所闻、所感,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
7、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词人信步走到室外,看到了怎样的美景?找出原句,再用自己的话(散文化的语言)写出这个美景。
明确: “ ”。这几句描写词人看到的 。
参考:【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 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 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 ,一片一片在微风中 。】
展开全文阅读
8、词人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写荷塘美景的?
明确:词人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叶上初阳干宿雨”这句很像 镜头,连荷叶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过程也都被摄进画面。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圆”这句词人把镜头 ,然后居高临下, 整个荷塘,终于摄下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继而,又把镜头 ,转移角度,进行 摄影,镜头在水面上缓缓推进: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在镜头面前纷纷后退。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9、小结上阕:上阕后三句是写词人户外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写出荷花的 。
10、 下阕言情。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由眼前的风荷想到故乡?也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 ?” —— 乡;结合点:
词人的家乡在 ,那里有西湖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够回去呢?
11、词人目前身处何处?
“ 。”作者的家在南方,可是长期羁留 。
12、 词人的乡愁很深,可说得淡然,词人的思绪沿着这缕乡愁回到了故乡。他想起什么?
“ ?”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故乡曾一起 ,你们是否
13、 “五月渔郎相忆否?”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表达了什么?
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 ,从友人角度落笔,抒情有层次。表达词人对
的 。
14、 词人的思归、思乡之情是怎样得到片刻的满足的?
“ ”终于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使词人思归、思乡之情得到片刻满足。
15、小结:这首词的上片,写一个五月的早晨,一场宿雨驱散了潮湿闷热的暑气,檐头鸟雀报晓,鸣声中带着雨后放晴的 。下片 ,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这首词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 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 ,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 。
三、课后练习:
1、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什么?
2、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
刘芳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幕遮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苏幕遮》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关于人生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