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788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陬市中学_ _年级 语文科<<学案>>(教师用导学案模板)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上课日期:__月__日 设 计: 审核:______
第____周 星期____第 节 第 课时(总节数)
____年级______班 学生姓名:_________ 教师
课题:
学
习
目
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文体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
3、体会尖锐犀利、富有战斗力和嘲讽性的语言的特点。
学习重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沉含义
学习难点:同上
学 习 程 序
学习要求 学 习 内 容 与 方 法 二次备课
一.练习回顾(3’)
1、关于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2、鲁迅先生的简况
二.自主学习
1、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教材P83下
2、生字:
慨叹 玄虚 脊梁 渺茫 省悟
诓骗 前仆后继 搽脂抹粉 求神拜佛
3、词义: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不足为据
4、理解文中如下词语含义:
脂粉
筋骨和脊梁
状元宰相
地底下
5、文中多次出现“中国人”一词,判断下面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
1)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3)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三.调研质疑(2’)
四.探究,小组讨论交流(18’)
1、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3、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的依据是什么?
4、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五.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3)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2、文中“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的特定含义是什么?加引号起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几个词的理解
1)总自夸“地大物博”,是事实。
2)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
3)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教学反 思
陈刚刚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石榴》复习要点 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爱心永存,幸福永远 班主任工作论文(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