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062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口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体会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四)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教学目标的二、三点

  (二)难点:体会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一名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表演。并结合课后的《口技漫画》了解口技的渊源典故,并作相应补充。

导语: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简介作者、作品

      作者林嗣环,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疏通字词,朗读课文

     1、疏通字词

顷(qǐ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间(jiàn)   许许(hǔ)   曳(yè) 几(jī)

       2、试读课文

点名让学生一段段读,抽查预习情况。

       3、再读课文

要求: ①全班一起齐声朗读,注意节奏,语音、语气,领会作者感情。

       ②  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翻译课文

  1、 让学生一段段试着翻译,教师纠错,注意下列词语的正确翻译。

 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   安放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教师在学生翻译的基础上,全文翻译,矫正缺漏。

小结:本堂课我们了解了口技这一民间艺术,并初步的了解了文章内容。

布置作业

  1、本文以时间前后位顺序,课后反复熟读课文,找出所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分类。

  2、完成《思考与练习》的一二题

第二课时

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并翻译了全文。课后也让同学们反复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任务的完成情况。

整体感知

   1、检验阅读情况。请几位同学读读课文,并做点评。

点评内容:字词是否读准,语句是否通顺,情感是否到位

   2、请在文章找出一个字或者词概括口技表演者的本事?

明确:“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3、全文可分几个部分: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4、课文真正写口技表演是哪几个段?写了几个场景?

讨论并归纳:是第二、三、四段,写了3个场景

   5、请三位同学分别复述这三个场景。

   6、分析三个场景

提示:学生可以注意表现时间的词语

①第一个场景:夜深人静,一家人惊醒的场景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写这段“声音”的?

讨论并归纳:

                遥闻      远→近

                便有      外→内

 梦中惊醒       既而      小→大

                当是时    分→合


展开全文阅读
                          一时齐发

②第二个场景,一家人再次入睡的情景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写这段“声音”的?

讨论并归纳:

再次入睡:  未几        大→小

            微闻        密→疏      以动衬静

③第三个场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写这段“声音”的?

讨论并归纳:

                 忽                 小→大

                 俄而               响声齐作

    火起群乱     中间               百千齐作

                 又夹               无所不有

7、这三个场景描写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还有其它方面的描写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讨论并归纳:有,写了听众的反应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意少舒    稍稍正坐

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这些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侧面描写,作用是烘托口技艺人技艺高超

(三)分析理解文章的侧面描写部分

  1、上面我们分析了文章描写口技表演者“善"的三个方面的表现,这三个方面是从侧面来表现口技者的高超技艺。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口技的“善”。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2、在这三个场景中,作者除了描写口技者高超技艺和听众的反应外,作者有没有直接进行评论?

讨论并归纳:有,

在第二段中说“众妙毕备” ;

第四段中有“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

  3、 那么文章除了通过侧面描写宾客的反应和正面描写口技者高超的技艺来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本事外,还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他表演的高超?

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个简单的道具在课文开头一段已经做了交代,但在结尾一段又做了强调,这与那繁杂逼真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赞美表演者的目的。这也是属于一种侧面烘托,与宾客的反应效果类似。两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的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四)课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一、二、三

(五)总结 :

口技表演者技艺“善”,作者对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绘声绘色,亦善,这种描写方法,给人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既从正面描写又从侧面描写,还通过道具、直接评论来表写表演者的“善”。

布置作业

   1、完成《三维》

   2、以观看电影、体育比赛或文艺节目、报告会等为题材写一个片断,刻画观众的神情举止,要求抓住特征,描摹细致。

       

    

 

吴艳丽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口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下一篇:浅谈于何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