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反思
阅读:1024  
标签:教学反思
挑战传统 新教材呼唤新评价观念


 

人民网     2001-10-09     李天琦 

 

  在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笔者听了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思想品德课。40多名刚入学的小学生每个人的课桌上放一台电脑,老师在讲台前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一个“好学生”的故事,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了“好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小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当老师问怎样成为一名“好学生”时,许多学生把看到的说了出来,有一个小学生还大胆地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当科学家,去研究恐龙,把恐龙救活。”课堂上一片嘘声,老师却和蔼可亲地说:“很好,因为他敢想。”

  这一节课是今年新学期全国27个省市的38个教学实验区的30多万名中小学一年级的新生采用新教材上课的一个缩影,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实验推广阶段。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次教材改革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光强调课程的调整和教材的更新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新的评价观念

  据教育部的相关人士介绍,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的确,笔者在对北京市几所使用新教材的学校的采访中看到,这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都有所渗透。一位美术老师在上脸谱剪纸课时,不是按部就班地教同学剪京剧脸谱,而是指导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自己喜欢的脸谱,结果,学生上课时都兴味盎然。

  然而,在可预见的中国教育背景中,每个家长最关注的还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

  课程的综合化,挑战传统的教育观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新教材有哪些改进呢?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的一位英语老师认为小学英语课是对传统教育的最显著的挑战,没有英语教材,上课是一种与生活贴近的游戏式的自主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淡化了学习是最枯燥的事情的观念,在课堂上愉快地学英文歌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北京市教材编审部的一位同志说,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此次教材改革中,许多小学还注重各学科教学的综合,每个老师开学前除了准备自己任教的课程,还把其他学科都通读一遍。而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

  一直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形成了考试决定教育的恶性循环,考的科目老师和学生会疲于奔命,不考的科目便掉以轻心,致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较弱。综合实践课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如何看待它与考试的矛盾呢?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38个教学实验区的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教师不负国家的嘱托,为了把新课程更好地带进课堂,他们今年整个暑假都没休息,同教材的编写者、课程编制专家及方方面面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培训、研讨,理解、吃透了新教材。开学后显现的新气象,更让我们看到了教材改革的光明前景。 

 

标签:教学反思 挑战传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评语成为陷阱 教育专家反思诚信教育
下一篇:治教之道:积极期待 真诚赞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