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538  
标签:教学论文
考场议论文常见结构布局及例文
【温故知新】

一、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鲜明(在首段提出)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新鲜(丰富,最少三个)

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清楚(层次分明)

二、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引论

分析问题为什么本论

解决问题怎么做结论

一、议论文基本结构形式

总分式 对照式 并列式 递进式

一、并列式

并列式并列式是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就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阐述。其组材形式也有多种,既可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地列出若干分论点,也可就一个观点,运用几个并列关系的论据。

一、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结构: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本论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二、拟写并列式分论点的常用角度、示例  

(一)三个角度: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  

角度一:“是什么”

§示例1:  

要写一篇以“坦然,才是美的真谛!”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坦然》,请设置三个分论点。  

方法:从“是什么”角度阐述“坦然”的 内涵 )  

分论点1: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  

分论点2: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  

分论点3: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示例2:  

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这样分解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角度二:“为什么”  

示例1:08年广东高考作文: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方法:把中心论点作为原因,去揭示该原因产生的结果或作用、价值、地位等。   

分论点1: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遭遇挫折时,更加理智更加坚韧;  

分论点2: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面对苦难时,更加沉着更加勇敢;  

分论点3: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示例2:  

2000年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拟写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1: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2: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3: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角度三:“怎么办(样)”  

示例:07年湖南高考作文: 《诗意地生活》  

请以“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为中心论点,从“怎么办”角度拟写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1: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2: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分论点3: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三、拟分论点的总体要求:  

1、分论点的位置: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的数量: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个。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四、温馨提示:  

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 ,不可包容,不可矛盾。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一、直面挫折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是风雨与阳光的协奏曲,既然要生活,就必会遭受到风雨的洗礼。现对挫折,我们怎样才能弹奏好生活的乐章?(提出中心论点)

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分论点一)

会稽一战,越王勾践沦为吴王夫差的俘虏,他要做夫差的马夫,为夫差牵马,干牛马般的粗重活,吃猪狗不如的饭菜,堂堂国君,竟要饱受此等耻辱!然而他没有沉沦,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断激励自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成为一代霸主。(事例概括)如果勾践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坚毅的人生态度,终身都可能沦为夫差的俘虏。(分析论证)直面挫折,勾践的坚毅不屈让他名垂千古。(点题,呼应分论点一)

直面挫折,就需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分论点二)

面对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他企图通过入仕为国效力,然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最大的人生热情被付诸东流,他哀叹,郁闷,痛恨,在残酷现实面前,他选择了辞官归隐,寄情于山水田园,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南山下悠然采菊,在柳树旁的宅堂前饮酒写诗,逍遥自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事例概括)如果陶渊明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恬淡的心态,那么他肯定会抑郁一生的。(分析论证)直面挫折,陶渊明的恬淡心态让他成为佳话。(点题,呼应分论点二)

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分论点三)

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他失意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虽没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仍高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屡遭贬谪,仍能笑谈人生。(事例概括)如果苏轼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那么他也无法在官场失意的人生中,寻找到人生中的乐趣。(分析论证)直面挫折,苏轼的乐观豁达让他名随史留。(点题,呼应分论点三)


展开全文阅读
轻轻翻开史册,你会看到,仲尼厄而《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因为他们都能直面挫折,故成就了不凡业绩,成为历史的天空中最闪耀的星。如果直面挫折,能与坚毅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顽强不屈;如果直面挫折,能与恬淡的心态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泰然自若;如果直面挫折,能与乐观豁达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坚定沉着。

在风雨兼程时,如果我们能直面挫折,学会坚毅,学会恬淡,学会乐观豁达。那么,生活处处有阳光!(结尾,呼应开头)

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其结构如下: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从“ 怎么做 ”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分论点一: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

分论点二:直面挫折,就需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

分论点三: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中心论点

二 递进式

层进式议论文层进式结构,即在论证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一环扣一环,显示出清晰周密的逻辑关系。论述时,由现象到本质,由事到理,这是层进;提出“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怎么样”是层进;讲道理层层深入也是层进。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内容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顺序不可随意颠倒。

基本模式:是什么(概念)

为什么(原因)

怎么办(方法)

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注:层进式除了有论点的层级,还能有论据的层进

二、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梦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提出中心论点)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分论点一)

刘翔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阿姆斯特朗战胜癌症,连续七次获得环法自行车冠军,这旷古绝世的奇迹还是坚持。(事例概括)没有坚持,刘翔就无法登上冠军的宝座;没有坚持,阿姆斯特朗就无法战胜癌症。(分析论证、点题、呼应分论点一)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分论点二)

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幅漫画,画面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事例概括)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分析论证、点题、呼应分论点二)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祁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更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分论点三)

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事例概括)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分析论证、点题、呼应分论点三)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结尾,呼应开头)

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其结构如下: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递进结构 (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分论点一: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

分论点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分论点三: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祁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更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中心论点

三 对照式

正反对比式就是通过正反两种情况的对比分析来论证观点的结构形式。通篇运用对比,道理讲得更透彻、鲜明;局部运用正反对比的论据,材料更有说服力。

基本模式:

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论点正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论点反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论:结论(评析照应)

三、位置

鸟儿飞翔在天空,天空是它的位置;骏马奔驰在原野,原野是它的位置;猛兽出没于山林,山林是它们的位置;鱼儿潜游在清溪,清溪是它们的位置。

你有你的位置,我有我的位置,大家各有自己的位置。(提出中心论点)

有位置的人是幸福的。(分论点一,从“为什么”的角度正面论证中心论点)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如果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天地,那么,就不会迷失自我,丢失方向。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嘿,你的位置在这里。鲁迅弃医从文,拾起文笔作利匕,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位置;史铁生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一篇《我与地坛》使千万人声泪俱下,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找到了位置;华颜钧流落街头,双目失明,以卖艺为生,但他为自己赢得了位置,于是,便赢得了生命……

有一些人没有位置,没有位置的人是残缺的。(分论点二,从“为什么”的角度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他们没有坚韧的支持,理性的判断;面对白热化的竞争,他们没有终极的目标,强大的动力。他们疲劳地奔波在荒漠之中,失败是他们永远的归宿。

屈原自投汨罗江,一代文豪自此灰飞烟灭,是因为在腐败的楚国宫廷没有赢得应有的位置;李白行走江湖,游历山水,与朝露斜晖为伴,以麻布黄卷为友,也是因为争权夺势的朝廷没留下他的位置;蒲松龄厌倦官场,隐居山野,一本《聊斋志异》映出了一些人的狰狞面孔,也是因为在浮浮沉沉的前半生没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些人位置很“低”,但心很好,像李素丽,照样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有些人位置很“高”,但心不正,像成克杰,最终还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愿你我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快快乐乐生活下去!(结尾,呼应开头)

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其结构如下: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正反结构 (从“ 为什么 ”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分论点一:有位置的人是幸福的。

分论点二:有一些人没有位置,没有位置的人是残缺的。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中心论点

四 总分式

运用总分总式的文章往往开篇点题,然后在主体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

运用总分总式结构要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部分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结论。

作文原题:2009年广东卷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展开余文
四、常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常识”似乎在背离着我飞快地奔驰,疯狂地拉大着和我的距离,接着“常识”簇拥而上,围得我气喘吁吁,喘不过气来。不知何时,我竟沦落到对常识感到不适的境地!我彷徨!但庆幸的是,我的眼睛还没有被蒙蔽,我还能看到那离我而去的常识。(提出中心论点:总述常识的重要性,庆幸自己还能看到“离我而去的常识”。)

你看到了吗?常识是无忌的童言。(分论点一)在一个明媚的早晨,第一批月季花在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盛放,格外艳丽。校长无意中看到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折下了一支鲜艳的月季花,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想知道为什么,上前去问。小女孩回答:“奶奶病很重,很久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这样的回答,校长的心颤了。对啊!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啊!我们无不为之动容,她那颗美好的心,发出了圣洁的光芒,照亮了她病重的奶奶,也照亮了我们。

你看到了吗?常识是知恩必报。(分论点二)汶川大地震,震彻了神州大地,撕裂了祖国母亲那美丽的脸庞。一个叫郎铮的小男孩,被埋在冰冷的残垣断壁下17小时,获救后,躺在担架上的他,吃力地举起右手,向四周的战士行了个不太正规的军礼,那一刻,震颤了所有人的心。难道是有人教过他吗?没有,那是出于他那颗美好的心。就是如此的可爱,却亦隐藏着无比巨大的力量,感动了你我,感动了天地。

你看到了吗?常识是患难相助。(分论点三)看着地震灾民那残缺的家园,听到了灾民那撕心裂肺的痛哭,我们的心被刺痛。无数双温暖的大手伸向了灾区,伸向了灾民。一个小姑娘抱着她的储蓄罐,来到捐款箱前,把零钱全倒了进去,一毛,两毛,三毛……那一刻,我们感动了。或许她并不明白那是一场多大的灾难,但我确信,可爱的她一定知道灾民需要帮助。我承认,那小姑娘的捐款并不能给灾民带来多大的物质帮助,但她的美好,鼓舞了无数灾民那颗受伤的心,唤起了无数灾民那消沉的意志,点燃了无数灾民那心中的希望。这是金钱所能够做到的吗?不能。唯独是可敬的常识,才能让人如此震颤。

常识,简单,但圣洁无比,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如今,望着那逐渐离我远去的常识,我只能感叹:“你回来吧!如果可以,我愿意抱着你过完下半辈子;如果可以,我愿意牵着你走完余下的人生。回来吧!我需要你!”

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其结构如下: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总分结构

分论点一:常识是无忌的童言。

分论点二:常识是知恩必报。

分论点三:常识是患难相助

▲结尾部分:概括总结:常识简单、圣洁无比,蕴含无穷的力量,“我”渴望常识回归。

二、考场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

(一)[重章迭唱法]

重章叠句的艺术结构在《诗经》中运用广泛,它往往对诗歌的艺术氛围和意境起着极强的营造作用,使诗的结构更为谨严。将这种结构运用到作文中,常常体现为文章各个段落开头语句大致相同,各段长短大体一致,在整齐中有变化,于反复中抒心志,往往能取得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 2003年吉林考生写的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文中共出现六次“怎一个‘情’字了得”,标题、开头、结尾各一次,中间三段用作首括句领起下文,重复回环,不呆板不松散,结构既紧凑平整又流畅自然。

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

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低之分,而无对错之别。

  何必去穷根究底,追求统一呢?还记得历史课上那个教完古代史后的必答题,你最喜欢哪个朝代?往往答案无奇不有,让老师眼花缭乱。谁也没有想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最爱”,那本身就是无益之举。何必要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战国时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三国的鼎足之势,还有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无一不美,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

  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风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塞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还有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个性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所以我说: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来雁往。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能春满人间,那又何必去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评]开头暗引毛泽东诗词名句,破空而来,如高山坠石,黄河落天。末句照应标题,紧扣话题。

总结下文法:先用长段铺设不同的历史时代都拥有各自独特的美:秦时明月汉时关,西晋的隐逸,三国的鼎足,唐的风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明清的肃穆庄严。然后以“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收束上段内容,且单独成段,醒目明确。一放一收,张弛相间。(下同)

重章迭唱法:主体八段,分历史、文学、自然、人类四个方面展开议论抒情,每个方面均先用长段铺设,再用“所以我说:××因多彩而精彩”单句构段作结,纵横古今,浓郁而淋漓地抒发了内心的激情。这种构段法在旋律上匀称地起伏波动,形式上重复回环而感情上过渡发展,结构上不呆板不松散,既紧凑平整又流畅自然。

结尾呼应题目和开头,画龙点睛,使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深化。真是文尽思不断,曲终意无穷。

[总评]:这是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结构严谨,一唱三叹,回肠荡气。

(二)[蒙太奇法]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剪辑、组合。作文时借用蒙太奇手法,将生活中富有意味的典型的片段、场景、细节,灵活、巧妙的剪辑连缀成有机整体,以充分表现文章的主题,行文自由,结构轻灵。这种方法具有组材方便,视感强烈等优点。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三)[领起下文法]

领起下文就是将有关内容分类,为每一类寻一句概括句。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概括句最好独立成行。当然,这种形式可灵活多变,如将领起句居中设置,那就成了小标题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节的第一句位置上,那就成了排比段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段的最末一句,那就成了总结上文式。这样文章内涵深刻,结构浑然一体。

于生活中见常规

有人说,常规即是规范,它是一种无形力量的束缚。其中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常规是一种爱的体现,常规是一种韧的精神,常规是一种内蓄的力量。

常规是一种爱的体现。

家住市郊,我每日上学都要花费很长时间。于是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父亲给我买了一台闹钟。说真的从闹钟来我家的第一天起,它就光荣“退休”了,确切地说它从来也没有上过岗。每日睡前,我尽管都给闹钟定时,然后再美美地入睡。但每日清晨唤起我的总是母亲的甜声细语和灿烂的笑容。我习惯了母亲的管照和母亲特地为我做的营养早餐。在母亲的注视下,我出门上学后,母亲也便上班了。母亲平日里言语不多,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我能体味到她无语的爱。于是,我每日照常定下闹钟,甜甜地入睡,等待第二天母亲的唤醒声。这平常的事在我身边每日都在重复,成了我家的常规,这非但没有使我厌倦,反使我更加体味到母亲深深的爱,更使我增添了对家庭的一份责任感。

常规也是一种韧的精神。


展开余文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平日里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在不断进取,最终获得成功。NBA中的孟菲斯灰熊队是一支不起眼的队伍,没有著名的球星,没有杰出的教练,没有大手笔的投入。这支队伍一直在扮演为人欺压的角色。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本赛季突然爆发,在别人还在为季后赛的席位争夺时,已经在高手如云的西部赛区以第五名的资格进入季后赛。当有人问及原因时,队员及教练都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放弃,都一直在努力,即使前方的路有多艰难。

常规是一种内蓄的力量。

古人曰:“仁者好山,智者乐水。”我不聪明,但也十分喜欢水。因为水有一种内蓄的力量和气势。水不显锋芒,但老孺皆知“滴水可以穿石”;水分外柔和,却在默默的积蓄中可以瞬时释放出排山倒海似的伟力和不可阻挡的气势。

常规本平凡,但却又不寻常。看似矛盾,却又包含哲理。这才是真实的常规。

亲爱的读者,你认为呢?望方家不吝赐教。

想提醒一点,考场作文安排文章的结构时,可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一般说来,考场作文提纲要简略些;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可在草稿纸上推敲、锤炼,其余则可简略些。提纲列出后,还可以进行调整、修改。列提纲虽然要花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老舍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四)[一问多答法]

一问多答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与主旨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分几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结构方法入题快,容易打开思路,形式也显得活泼。一问多答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如抒情散文、随笔短论等。

春天是丰富多彩的

春天是如此的美好,却又是如此的短暂。于是,春天引发了人们的许多感悟,但是,春天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是春天?

作家告诉我,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一把雪在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脸,一首清新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唱入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新谢的春泥,——软如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嫩,那样敏感,却又混沌无涯。一声春雷可以无端的惹哭漫天的白云,一声杜鹃啼可以斗急一城的杜鹃花。春天就是这样的让人莫名其妙,又美得让人心平气和。

这是作家眼里的春天。

北京城里的一老者告诉我:春天,就是那柳絮。一阵风,每棵树都会吟出一片白云飘渺。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树的分号,小伙子你懂吗?

看着老者的白发,我似乎明白了他的春天。

语文老师对我说:关于春的名字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在昆虫噬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的时候,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的手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的奔走相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亲切的耳语为这季节命名——春。孩子,这就是春。

哦,这是语文老师心中的春天。

一位饱经战火的老将军对我说,春呀,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守着一老根,北地千宅万户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的抱着一团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将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占领了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春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人们长期虔诚的祝福而美丽起来。

这是胸前挂着功勋的老将军的春天。

孩子告诉我,春天到了,鸟儿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广度和深度,可是所有的鸟儿的数学肯定不及格,要不,它们吱吱喳喳的算了又算,核了又核,为什么不宣布最后的结果?

我问一位老农民,春天是什么?他什么也没有说,蹲在田埂上,看着眼前刚翻的新泥,“嘿嘿”的笑了。

什么是春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心中的春天,但是,每个人的春天都充满了希冀,充满了生机,尽管春是经过严冬的摧残。不是吗?去深圳那块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画像前,你去问一声:什么是春天?他会微笑的看着你,仿佛在说:中国的发展就是春天。

春,含义如此丰富,你的看法呢?什么是春?但是我肯定,在你的心目中,那一定是个充满憧憬的春天。

《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文章就是如此:开头提出“但是,春天到底是什么呢?”的问题,后面分四节内容分别回答,“作家告诉我”……;“北京城里的一位老者告诉我”……;“语文老师告诉我”……;“孩子告诉我”……;最后概括点出主旨:春天如此丰富,一定是充满憧憬的。

这篇文章是一首春的颂歌。春天美在哪里,春天美在人们的眼睛里,靓在人们的心里。文章借作家、城里的老者、语文老师、老将军以及老农民之口,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美景。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构成画面的呢?

春天是什么?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在作者的笔下,春天是那样的有意,多情;那样的美丽动人。融抽象于细节的描绘之中,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

三 结构提炼练习

一 人生需要阅读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阅读过不少书籍。阅读能使我们的旅途少一份寂寞,多一分快乐;少一分忧愁,多一分激情,它能使我们孤单的心灵找到一处归宿,寄托我们的“酸甜苦辣”,它也能使我们脑海满载知识,丰富生活,故人生需要阅读。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处境相当艰难,多少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中国同胞被受欺凌,多少中华儿女在愚昧无知思想中挣扎。当他阅读了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呐喊》等著作时,他们最终从阅读中觉醒,他们成功挣脱,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救国革命先导,最终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阅读能使人的思想得到净化滤去腐朽落后的思想,启蒙着我们,引领着我们,激发了我们,故阅读在人生中必不可少。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一位无私的老师,赋予我们无穷的知识,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从小就喜欢阅读。在英国时,他每日都会到英国国家图书馆阅读书籍,他每天就和书籍相伴,从阅读中不断吸允无穷的知识,从阅读中寻找走向社会主义成功的道路,最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多少无产阶级走向革命的成功。如果马克思不是如此孜孜不倦的阅读、吸收知识,他能完成这么伟大的著作吗?可见,人生需要阅读。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使我们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丰富了我们的情感生活。阅读过《红楼梦》,你是否领悟到林黛玉多愁善感的一面?阅读过《三国演义》,你是否领悟到关羽忠义的一面?又云:读《陈情表》不流泪者为不孝,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为不忠,这一切都是在阅读中所感悟,在阅读中触动你的情感,在阅读中渗透如你的心灵,丰富你的情感。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

人生中缺少阅读将是可怕的,那我们将会变得孤陋寡闻,会流失情感,更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枯燥无味,因此,人生需要阅读。

二、作文原题:2008年高考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藓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和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例文:举手投足之间

也许是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的那份自然,或者是粗蛮地挤上车后的那一脸幸灾乐祸;也许是在跟在行人后拾起那留有余温的空杯扔入垃圾桶后的一脸坦然,或者是在大街上随手扔出一团纸巾的那份“轻松自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们的习惯、素质乃至道德品质,一次次被折射放大。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实一面,恰恰成为我们人格的注脚。

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一个人的品格。

中科院院士之一,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感动了所有听众。在杨叔子教授投入地讲述他曲折的求学经历时,工作人员数次默默地为他更换茶水,每一次,白发苍苍的杨教授都会马上站起,恭敬地双手接过茶,并诚恳地道一声“谢谢”。演讲结束后,杨教授起身向每个角度的听众深深鞠躬,以感谢大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德高望重的杨教授,在对待普通工作人员和多由学生组成的听众时那份谦逊,让所有人领会了真正的大师风范。

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一座城市的品格。

感动中国的爱心城市青岛,在回报爱的道路上走到了前端。数次大额的捐款让一位署名“微尘”的女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平和善良的青岛市民默默地接过了“微尘”的责任,点点滴滴地将爱心汇成了一条河流。我们没有从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看到惊天高义,可那无声的爱汇成的暖流,长久地浸润着我们曾为尘俗覆盖的心。

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品格。

多年来对于我国国民素质、形象的自省与痛批,几乎使人心生恼怒。看看澳大利亚的国民是怎么做的吧。澳大利亚本土特有的一种小型企鹅,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沿着河流回到家乡,每年为了这一奇特自然景观而来到澳大利亚的游客数不胜数。小企鹅极怕惊吓。可个别不自觉的游客总会打开闪光灯,想要拍下这一幕。当闪光灯亮起时,愤怒的澳大利亚人纷纷挺身而出,严厉地批评不自觉的游客,直至他们灰溜溜地收起相机。一个国家,有大而深远的文化形象,却也有小而具体的人文形象。国民举手投足之间,体现的都不仅仅是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团结、和谐、富有正义感的国家,也正是由一个个团结、和谐、富有正义感的个人共同建成。

守住自我,守住那条看不见的准绳;守住人格,守住举手投足之间那份清洁的品质与人格。

三 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四、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 (总)
标签:教学论文 考场议论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鲁教版高一必修一)
下一篇:俯仰之间,精彩毕现——《兰亭集序》教学镜头点评(肖培东)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