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63  
标签: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兴趣的培养


作者:文术国,四川省苍溪县岳东镇初级中学校,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邮编:628000  联系电话:13541977608.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潜心去认识它,兴致勃勃地去研究它,孜孜以求地去实践它。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好比饮食,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弄坏肠胃。”可见兴趣对于学习至关重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却一直是困扰作文教学的重要问题,结合近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从兴趣形成的两个方面即主体(人的意识)和客体(事物或活动)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的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事物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这说明了兴趣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具有缺一不可的两个组成因素,即主体(人的意识)和客体(事物和活动);兴趣形成的条件是主体对客体的趋向和选择。

组成兴趣的两个因素各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客体是引发兴趣的源泉,即兴趣源;主体意识作为产生兴趣的力量所在,即兴趣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这种情形:当主体对客体不排斥、不趋向、不选择,即客体对主体无吸引力时,接触效应为零,这时主体意识表现为无情;当主体排斥客体,客体脱离了主体时会产生负效应,这时主体意识表现为厌恶;当主体被客体吸引,对客体有趋向和选择时会产生正效应,这时主体意识才表现为兴趣。由此看来,仅仅有了主体和客体这两个因素,还不一定产生兴趣,只有当主体和客体接触产生正效应时,客体才成为兴趣源,主体才产生兴趣力。可见,兴趣是由客体引发,为主体所驱使的一种认识意识,一种行为力量,一种效应显著的内在力量。

作文兴趣是以创造意识为主(语言创造、立意创造、认识创造、结构创造),兼有认识(主体对客体和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运用语言和写作方法技能)的综合兴趣。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到实践到创造的升华过程。这个过程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客体的刺激,使之产生兴趣源,又要强化主体的意识,使之产生兴趣力。

一、重视客体刺激,诱导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客体即事物或活动,是生活中客观的存在。只有通过对客体的刺激,才能成为兴趣源,这个兴趣源也就是作文的题材。然而,平时每逢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叫苦连天,都说作文无啥可写。但事实上,真的无啥可写吗?非也。只是因为这些事物或活动(客体)成不了学生的兴趣源,进不了学生的大脑仓库,当然学生就难以成文了。由此可见,在作文指导时,应重视“客体”刺激,使之成为作文的兴趣源,从而诱导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那么教学中应开拓哪些兴趣源呢?

1.学生自己或身边的故事

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会有话可说,也容易说得真实、生动。这样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懒于作文,或背作文、怕作文的学生产生顿悟:作文并不难,就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进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作文的欲望。如新生入学,为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从性格、为人、爱好等各方面说说自己。老师先自我介绍,然后学生各自介绍,最后引导学生拟标题,形成作文。

2.学生情感世界的波澜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逐步趋向成熟,他们模仿力强,对外界的感受敏锐,外界的一切(如时髦、明星等)都能撞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沮丧,有成长的烦恼,有遇挫折的彷徨••••••这一切他们都需要倾诉,需要表达。这无疑就成为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在平时练笔中,指导学生捕捉这些情感,激发学生心中表达的欲望。前一阶段,班级个别学生穿起了一种口袋特多,裤筒奇大的裤子。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时髦”“这是潮流”。于是,让学生围绕“奇装异服是时尚吗?”这个问题开展一次辩论赛。赛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理由或活动的过程整理成文,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作文训练。

3.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科技等领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成为热点话题,这些话题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产生探求的欲望。平时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瞬息万变的社会,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热情。

4.文学作品中的“空白”

优秀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和深沉,善“藏”而又易于启发性,它的形象体系中都留有许多“空白点”,以供读者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依靠联想和想象去填充它。教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当赫尔墨斯问道他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时,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那么这时赫尔墨斯的心情、表情、语言、行为等怎样呢?课文中并没有交代,这就成了“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最易成为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二、强化主体意识,巩固发展兴趣

在作文兴趣形成的过程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到客体的刺激,即兴趣源的开拓,却忽视了对主体意识的强化,即忽视了兴趣力的主动作用。这样的后果,要么兴趣激发不起来,要么兴趣暂时激发后不能持久而夭折。因此,要巩固和发展兴趣,还需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强化主体的意识。

1.创设作文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种情景,展开文思,进行写作。这样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构思时有切实的依据,不至于野马脱缰而失去控制。从规定情景出发,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断,再现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教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后,学生都为这个优美宁静、安乐祥和的桃源世界所深深地陶醉。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景名胜,让学生想象,以《巧遇桃源人》为题作文,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写出优秀的文章。


展开全文阅读
2.指导写作技能,加强积累

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丰富的积累,即使有写作的强烈要求,也不能生动地叙事,准确地状物,恰当地抒情,辩证地说理。久而久之,学生被诱发的写作兴趣将逐渐衰弱,最后消失。因此,加强写作知识技能的指导尤为重要。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一要积累生活,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坚持写随笔,把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融入大脑的仓库。这样使写作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二要积累词汇。建立词汇积累本,分阶段有重点地摘记,如初一年级,摘抄名言、格言、歇后语、人物描写的佳句精段等;初二年级,摘抄成语典故,景物描写的佳句精段等;初三年级,摘抄典型的论据,精妙的说理片段等。并且定期进行评比展览,这样学生厚积而薄发,作文兴趣依旧盎然。

3.及时反馈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主张,对学生作出的每一个反应,教学程序要使他们知道对与不对。教学实践证明,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对以后的学习有催化和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部分学生作文交上两三天后就向老师打听自己的作文情况,老师如果及时的反馈信息并进行鼓励,他定会很高兴,会积蓄力量期待下次作文。反之,他会因冷遇而消沉。因此,作文上交后应在短期内批改,并把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被激发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发展。

4.挖掘“闪光点“

布鲁纳说过:“如果儿童感到他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么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就会增加”。学生的点滴进步,作文中的精妙词语、新颖的句子、有特色的段落,这些“闪光点”都应挖掘出来,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如创立班刊,让学生自己设计封面,刊名,精选优秀习作,进行交流,并把一些有特色的习作推荐发表;同时对学生习作中的精词、妙语、佳段打印成册,编成集子;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激励,让他们品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以发展学生写作的兴趣。

另外,经常性地开展班级作文竞赛,办好墙报、手抄报,要求自行写稿、设计;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都能巩固和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客体的刺激,强化主体意识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需要,从而把老师“要我写”变成学生的“我要写”,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将会指日可待了。 

 

文术国

标签: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