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984  
标签: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学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即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不需要进行分析,而能直接领悟。因而它所运用的不是分析思维,而是直觉;它不是一种自觉的能力,而是一种不自觉的能力。吕叔湘先生说,语感是个总的名称。“里边包含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像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①】语感能力强的学生,听课一听就懂,说话和作文都有条理,通顺,畅达,读课文能把作者的语调,语气恰当的表达出来,而语感能力弱的学生,听课听不明白,说话连不成句,作文则病句连篇,读课文不是磕磕巴巴,就是添字漏字,语调语气更谈不到了。这种想在考试中就更明显了。语感强的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题意,而语感弱的学生不是半天看不懂题意,就是错误的理解了题意。总之,语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挥,是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②】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③】“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进步”。【④】因为语感不仅是对语文表层意义的感知,而且是对语文隐含意义的感知。语感能力强的学生能通过直接感知与言语行为主体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感应。

那么,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预感能力呢?

第一、语文老师要以课本作为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依据。作为语文老师,就是要指点启发学生运用魔都、朗读、比较、分析等方法领悟课文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所倾注的感情,而不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字怎么念,那个词是什么意思,或是这是什么修辞方法,那是什么说明方法等等。语文老师应恰当地运用语文课本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预感能力。

第二、语文老师要以加强语感实践为突破口。语感实践要听、说、读、写和语感分析五个方面入手。

(一)听和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要连听,就得有人说或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精心设计说和读,让学生能听出重音、停顿、声调、语序等方面的变化所带来的语义或情感色彩的变化。说话时的重音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如“今年教师节,我校老师就有十二人受表彰。”这句话,把重音放在“就”字上,意思是“太少了”;把重音放在“十二人”三个字上,意思是“真不少”。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在“说”字后面停顿,意思是“你和他两个都得说”;在“他”字后面停顿,意思是“你无论如何都得说”。说话时声调不同,意思也会不同。如“她长得美”这句话,用陈述语气调来说,是赞人貌美;用疑问语调来说,意思就完全变了。

(二)读和写指的是运用文字的技能技巧。读,主要是朗读。朗读是训练和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会读,而且要读得好,是有语感的表现,而且能使别人产生语感;不会读,是没有语感的表现,也不能使别人产生语感。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义的停顿,语调、语气的处理和词语的感情色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朗读和教师本身的范读,抓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气,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只有准确的再现作者的语调和语气,才能使学生真切的领略作者的情感呵挺会作品的意境。听、说、读是手段,最终为写服务。在写作文时,要求学生在充分构思的基础上,边写边读,写完之后再认真读几遍,不顺口的地方再加以修改,指导读起来顺口,听起来好懂。

(三)进行恰当的语感分析。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课后练习之“揣摩•运用”,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分析能力。

1、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由于写作是作者的心境不同,有时贬词褒用,也有时褒词贬用,这就要求学生要连上下文加以辨别。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观擦觉……”“狡猾”本是贬义词,在这里贬词褒用,它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2、分析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加深理解,体恢复词的意义和语气。如:下边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何不同?例:“分了东西可不能忘本”“可”字表示强调,去掉了就表现不出郭全海对农民群众耐心教育、语重心长的特点了。3、分析关联词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并进而保握住多重复句的层次或句群的层次与中心句。4、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标点符号往往具有语言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标点符号不同,语调和语气都会不同,表达的感情也就不一样。5、分析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确定意义,有些词不只是义项,或不止一种用法;有的次属于特殊用法,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他们的含义。如“一竿子插到底”中的“到底”表示“尽头、到终点”。“这项改革到底成功了”中的“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以后最终实现的情况。“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到底还是年轻人干净大!”表示毕竟。6、分析语法现象和语法格式。如一般次序和特殊次序,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等。通过比较它们的语气、语调、语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对各种语法现象和语法各项的感受能力。7、分析病句的特点。分析产生病句的原因和修改法方法,培养学生对各种病句的敏感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利用情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不能把传授语言知识当做语文⑤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要把语文知识当做 语文教学的踪迹目的。把语文知识当做深化、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言语的感应、领略的武器,使之服务于预感的培养”。【⑤】

注:①③④《学习语法和培养语感——吕淑湘》

②《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

⑤王尚文:《语文教学的错位现象》

 

鲍招娣

标签: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爱莲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2013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标准 中考复习(九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