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励志演讲稿
阅读:654  
标签:励志演讲稿
高考判卷内幕帖不靠谱,阅卷老师称这是亵渎
“物理组改完,要去支援生物组”、“8分的点因为阅卷人看不懂只给了0分”、“与中学教学没多大关系的人成为改卷的主力”……近日,微博上一篇以“高考阅卷老师”身份讲述的判卷“内幕”文章(原文地址:http://www.ruiwen.com/news/65974.htm)受到网友热议,截至今天凌晨,转发已突破5万次。

      距离今年高考只有一个月,在此关键时刻爆出的“内幕”,惹得不少高三生哀叹 “心碎了!”更令众多经历过高考的网友怀疑,自己当年是不是也被“害苦了?”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所谓“内幕帖”至少可以追溯到7年前,而且在每年高考前夕至暑假都会蹦出来变成一个热点。那么,高考到底是如何阅卷的?几位来自不同省份、不同程度参与过阅卷的亲历者都表示:“太夸张了,没那么不靠谱。”

      内幕

      年年“冒死”

      次次“冷饭”

      在引起疯狂转发与讨论的同时,也有不少眼尖网友指出,“内幕帖”看着很眼熟。事实上,该帖确系“炒冷饭”,经过天涯、猫扑、人人等多个网站互相转载,最初的来源已不详。

      经过搜寻,以天涯论坛为例,该帖至少可以向前追溯到2006年7月1日。那时帖子的标题为《遇上这样的高考阅卷老师,你的前途在哪里?》。此后2007年、2008年、2009年,每年5至8月高考前夕至开学前夕,这篇帖子都会出来“溜达”一圈,老师都会“冒死”一回。2010年时,帖子的标题为《四川高考阅卷老师冒死揭露内幕》,到了2012年,则成了《北京高考阅卷老师冒死揭露内幕》。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李芸称,“这条微博文字,这些年至少我看过三次,最近又蹦出来变成热点?除了临近高考较能“骗粉”之外,我实在想不出更多理由。”华师附中教师徐冰气愤地表示,“临近高考爆出所谓‘猛料’,更多的意图还是想蛊惑人心,博人眼球,可恶!可憎!”

      截至今天凌晨,由于超过20人举报该微博信息“内容不实”,此帖已被标为“涉嫌违规,社区委员会正在判定”的状态,等待专家委员会做出最终的决断。

      电脑化后,一篇作文可能由四五个人研究

      “比较久远以前或者在我不了解的外省,我不好判断是否个别存在帖子里的情况。但可以负责任地讲,在北京,尤其最近几年网上阅卷后,严格程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马相武多年参与高考语文命题与阅卷工作,在他看来,以前纸质判卷时,同一道题能看到别的老师给的分数,判卷可能会受影响;电脑判卷后,实现了“物理隔绝、技术隔绝”,只能从评分标准出发,充分保障了评卷人的独立思考与判断。

      马相武介绍,语文科目150分,选择题使用机读方式,与评卷人无关。还有一部分答案单一、机械、主观含量很小的题目,由分组老师专门按照标准答案来判,很短的时间就能判完。再加上监督、检验的程序,正确率可以达到100%。

      而主观性的题目(古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小作文和大作文)相对难判。“尤其是大作文,网上阅卷有一个限定的时间,因为技术性原因我不方便透露具体多久看一篇,但我可以保证这个时间是很充分的。”马相武说,判作文时,两个老师背靠背看同一篇,分别打出分数。“若相同就是这个分;相差不超过规定的分数,就取平均分;若超过,组长便会介入打分。但组长和两人可能还有分歧,就需要上报到专家组,大家坐下来讨论。一篇作文四五个人共同研究的情况我们都遇到过。”

      在读研期间参加过长三角某高考大省2009年、2010年理科阅卷的林泽,认为高考阅卷“已经从制度上保证了态度和质量”。

      林泽在阅卷前参加了三次培训。“第一次所有人集中讲纪律、保密协议等等;第二次分学科讲评分细则,做出来什么、到哪一步给几分、遇到什么情况要上报等等,非常非常细致;第三次是在正式阅卷前一天下午去阅卷现场,发现什么问题(比如带了手机)及时纠正强调。再就是试阅卷,熟悉系统和操作流程,发现五花八门的答案,要将标准进一步细化。真正阅卷时,此前的试阅卷要拿过来重阅。”

      理科选择题是机读,填空题也有一部分人核对固定的答案,主观题是分块扫描到电脑里,再随机分配到每个判这道题的人的屏幕上。“我给出分数,这道题会回到数据库,随机发给另一个人批。”理科大题要求“零容差”,只要不是同分,这道题就会被发给“三评”(权限较高的小组长)来判定。“若三评也无法判定,比如出现了新奇的答案,就提交给仲裁,他相当于本省高考这一科的权威,由他来给最后的分数。”如果有人判的分数常和别人不一样,经过“三评”发现问题又多出在此人身上,那就会被找去谈话分析改进。如果还没有起色,就会被淘汰,不能继续参加评卷。

      电脑化前,确实存在“抢进度”现象

      2004年,历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余陈参加了山东省高考历史科目的阅卷工作。彼时还没有实行电脑化阅卷,试卷是“一袋袋”的,这一点与帖子里的描述颇为相近。“但整个阅卷过程中,跨学科阅卷、学生不懂题目随意给分等现象都是不存在的,太夸张了。”

      余陈介绍,山东省的阅卷传统是山东师范大学主持文科阅卷,山东大学(微博 招生办)主持理科阅卷,阅卷人员由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和研究生组成。“参加阅卷的研究生都是由本校老师选拔的,专业水平完全不用怀疑。而且研究生距离高考的时间相对较短,更能理解考生的感受,知道一分两分对高考生而言十分珍贵,阅卷都非常认真。”


展开全文阅读
      2004年山东省有近70万考生,作为高考大省,判卷任务十分繁重。余陈坦言,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由于“抢进度”导致判卷不够严格细致的问题。“几个人共同批一道题是没有的,都是一个人批过了就完了,也有复核,但侧重于计算分数加减是否正确。”

      余陈所在的小组有十来个人,负责两道历史大题的批改,总共二三十分。谁的速度慢了,小组长会过来催。“刚开始判卷的时候我十分认真,全身心地在投入,可速度就是赶不上别人。小组长几次提醒我要抓紧,感觉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因为奇怪为什么别人可以批那么快,余陈就翻了一本批得很快的老师改过的卷子,发现存在漏给分的现象。“我还拿着他的卷子找小组长,说批得粗。结果小组长说,别管那么多,抓紧批好你的就行了。”

      小组长不置可否的态度让余陈“稍稍有些沮丧”,他只能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自己的速度提升上来。“总体而言,在批阅纸质卷子的年代里,山东省的阅卷组织还是很严格认真的。如果能适当降低对进度的要求,复核的时候适当抽查一部分老师的卷子,看批得正确与否而不是单纯算分,应该能有更好的效果。”

      较真

      为钱阅卷?

      无稽之谈!

      在网传的“内幕”帖里,“高考阅卷老师”称六七天就能有1000多元的可观收入,是阅卷者参与其中的一大动力。马相武表示,说是为了钱来阅卷,纯属无稽之谈。“阅卷劳动强度极大,但报酬极低,有阅卷经历的人都深有体会。低到什么程度呢?我都不好意思跟你说,如果按小时计算,只有家教所得的几分之一。”

      “这几年北京的高考卷,一般都在7万份左右。其中参加语文阅卷的有三四百人,是各学科里最多的,而这三四百人中有一多半都是在判作文。”马相武说,“因为作文主观性太强,老师们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同一篇作文经常多人查看,多次投入人力,但报酬却没有增加。判卷老师很多是高中一线教师,他们甘愿参加判卷工作,主要是为了获得经验,了解得分点知识点等,有利于自己的工作。”

      而林泽申请参加高考阅卷,则是出于单纯的好奇心理。“都是从高考过来的,觉得阅卷非常神圣。”报名后,老师会根据学生平时的办事能力、学习、科研的态度等综合因素,决定是否录用。

      谈起“爆料帖”,林泽的语气中带有一点愤怒,“高考阅卷是很值得我回忆和骄傲的,帖子与事实完全不符,是对我们认真努力的亵渎。”最令他耿耿于怀的,是对学生判卷的“弱智”表述。他认为在采分点非常详尽的前提下,学生判卷与老师判卷没有任何差别,甚至质量更高。

      “我们研究生阅卷很动脑筋,都对键盘进行了一些改造。譬如某大题分值分布为1、3、5、8,我们有的专门买了会计用的数字小键盘,有的把台式机小键盘区用不到的按键拆掉,只留下1、3、5、8和回车、回评等功能键。不但能减少按错的手误率,也能提高反应速度。”

      此外,判卷对体力要求极高,林泽形容自己和同学们就是在用“奥林匹克精神”批卷。“早饭不敢吃饱,否则上午犯困,每天出来都筋疲力尽步履蹒跚。我们都是从高考过来的,特别明白分数对于学生的意义,时刻告诉自己不能懈怠,一丝都不能。”
标签:励志演讲稿 高考判卷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3年马云斯坦福讲话实录: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下一篇:浙江历年高考作文题目大全(1951到2012年完整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