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676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班级            姓名            

      一、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作者“补过”的行为,认识作者在“补过”行为中的“惊异和悲哀”。

      2、认识鲁迅的知错必改、一丝不苟的自省精神和济世情怀。

      3、了解散文中叙事中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课堂研讨

      1、阅读5到12段,思考:

      ①、作者认识到了“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后,想到了哪些“补过”的方法?

                                                                                  

                                                                                      

      ②、找到贯穿“补过”过程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一个词,并说说这种情感表现在哪些语句中。

      2、鲁迅的“补过”后,得到宽恕了吗?为什么?

      3、在现实中,鲁迅为什么看到北京冬天空中的“一二风筝浮动”而感到“惊异和悲哀”?他的这种“悲哀”能“躲”过去吗?

      4、这篇散文,以(       )为线索,全文贯穿了人物的(    )描写,借助了(因事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了作者的(                                            )的情感。

      资料:1925年1月24日,正值春节,大年初一,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鲁迅独处一室,延续20年无爱婚姻的妻子朱安也在隔壁一室,空荡寂寥的房屋里死气沉沉。万家团圆之时,夜阑人静之际,鲁迅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想到自己的家庭(鲁迅兄弟三人在北京聚族而居,之后却反目成仇,家庭分裂。三十多年的兄弟亲情,在顷刻之间轰然烟消云散,代之以不可恕的仇恨。)想到自己所处的社会,感到“寒威和冷气”。

      第二课时

      二、课堂研讨

      1、阅读5到12段,思考:

      ①、作者认识到了“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后,想到了哪些“补过”的方法?

        一、陪弟弟一起放风筝。

        二、讨得弟弟的宽恕,在弟弟的不责怪中,宽松了心情。                                                                          

      ②、找到贯穿“补过”过程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一个词,并说说这种情感表现在哪些语句中。

      “悲哀”

      “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展开全文阅读
      2、鲁迅的“补过”后,得到宽恕了吗?为什么?

      没有。“无怨的恕,说谎罢了。”鲁迅认为没有受到弟弟的抱怨责备就补宽恕了,那是自己在说谎,是自己在骗自己。他认为只有受了弟弟的责备,弟弟改过了错误的思想(长兄为父和错误的教育观念),才算得到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被告虐杀、身受虐杀而毫无意识、毫无抗争,鲁迅已经无从补过了,所以在他自己内心不曾得到宽恕。

      3、在现实中,鲁迅为什么看到北京冬天空中的“一二风筝浮动”而感到“惊异和悲哀”?他的这种“悲哀”能“躲”过去吗?

      “惊异”是因为北京在肃杀的严冬,在“积雪”和“秃树枝丫杈”的天空中就放风筝。“悲哀”是因为由眼前的风筝而想起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又无从补过,而感到无尽的悲哀。

      这种悲哀无法摆脱。“故乡的春天”有风筝,会想起“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悲哀,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但北京的严冬中也有“一二风筝浮动”,所以他又感受到了“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悲哀无法把握、不能停止。

      4、这篇散文,以( 风筝 )为线索,全文贯穿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借助了(因事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了作者的(   在精神虐杀后的无法摆脱的沉重的悲哀和惊异   )的情感。

       

徐秀形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风筝》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风筝》(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羚羊木雕》(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