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3097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一、学习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欣赏文中优美的意境,。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二、课前自学
资料助读 苏轼才华横溢,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苏轼经历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1、走进作者: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 ,字子瞻,号 ,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如: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请同学们将节奏标注到书上。)
3、再读课文,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并概括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
人物 ,起因 。
主要内容
三、课文研讨与交流
1、写出文中描写月景的语句。请同学们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此时的画面。
文中描写月景的语句:
描绘画面: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自称“闲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这个“闲”字?“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提示: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谈。)
“闲”
展开全文阅读
复杂情感:
四、自测自评
1、背诵课文。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欣然起行 ( )(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 (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相与步与中庭( )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
突出其 的特点,“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3)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徐秀形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短文两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核舟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